处暑的夜风带着凉意,吹得试验田的稻叶“沙沙”作响。杨浩宇披着外衣站在田埂上,手里的手电筒光柱扫过稻丛,照亮了叶鞘间鼓鼓囊囊的穗苞——青绿色的苞壳里,正藏着无数米粒的雏形,像群攒在窝里的雏鸟,等着破壳的日子。
“浩宇哥,你看这穗苞!”赵刚的声音从稻丛里钻出来,带着点兴奋的颤音。他蹲在地里,手指轻轻拨开一片叶鞘,露出的穗苞比拇指还粗,顶端泛着淡淡的紫,“比去年的‘珍珠米’穗苞大一圈,王技术员说这叫‘大穗型’,结实率准高!”
杨浩宇把手电筒往那边照,光柱里能看见赵刚鼻尖沾着的稻花,像撒了把碎银。“别碰太勤,”他叮嘱道,“穗苞这会儿嫩得很,碰多了容易掉粉,影响结实。”他往田埂边挪了挪,光柱扫过处,稻丛间的露水像星星似的闪,“张大爷说夜里有露水,稻穗能吸足潮气,灌浆时更饱满。”
苏婉清提着竹篮从埂那头走来,篮里放着三个粗瓷碗,碗里是刚晾好的绿豆汤,表面浮着层薄冰——是用井水泡过的。“刚从仓库那边过来,”她把碗往埂上的石头上放,“张建军在整理测产数据,说咱这品种的有效分蘖数比‘三江1号’多1.2个,光这一项就能增产一成。”她的发梢沾着露水,在月光下泛着白,像落了层霜。
赵刚从稻丛里钻出来,裤脚湿了大半,坐下来端起碗就喝,绿豆的清凉顺着喉咙往下淌,把满身的热意都浇散了。“还是婉清姐想得周到,这时候喝口冰绿豆汤,比啥都舒坦。”他抹了把嘴,指着田里的稻穗,“我刚才数了,每穗大概有一百二十粒花,比王技术员说的还多!”
杨浩宇喝着绿豆汤,目光落在稻穗顶端的颖花上。那些细小的白花藏在苞壳里,只露出点嫩黄的花药,像害羞的姑娘低着头。“明天该扬花了,”他望着远处的渠水,“得把渠里的水放满,扬花期缺水,结实率会降一半。”
苏婉清往稻丛里撒了把草木灰,黑色的粉末落在露水打湿的叶面上,很快洇出深色的印子。“张大爷说他那几亩地也该放水了,”她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让咱明天顺便帮他把闸门打开,他的老寒腿蹲不下。”
月光爬到头顶时,田埂上的露水更重了,打湿了三人的鞋帮,凉丝丝的往脚心里钻。张建军背着个木箱过来,箱子里的测穗器闪着银光,是刚从农校借来的精密仪器。“我测了二十株,”他蹲在埂上翻笔记本,“平均每穗颖花数118.6,比预期高8.3,这数据太喜人了!”他往稻丛里插了根标尺,“明天扬花时记着测开花时间,咱的品种开花早,得赶在蜜蜂出来前完成授粉。”
赵刚一听来了劲,非要跟着学用测穗器,结果笨手笨脚地碰掉了个穗苞,急得直跺脚:“完了完了,这穗准结不了粒了!”
苏婉清捡起掉落的穗苞,轻轻剥开苞壳,里面的颖花还紧紧裹着:“没事,这穗还没发育好,掉了不影响。”她把穗苞埋进土里,“就当给土地施点肥。”
杨浩宇看着她埋穗苞的样子,忽然想起去年扬花期,也是这样的月夜,她蹲在田埂上数颖花,露水打湿了裤脚都没察觉,直到打了个喷嚏,他才发现她的嘴唇都冻紫了,赶紧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给她披上。
“浩宇哥,你看那片稻穗!”张建军的喊声打断了思绪,只见试验田东边的稻穗比别处略矮些,穗苞却更饱满,“那是晚熟种,虽然长得慢,穗子却更沉,王技术员说这叫‘以质补量’。”
杨浩宇走过去摸了摸晚熟种的茎秆,比其他品种粗了半圈,捏上去硬邦邦的:“抗倒伏就是靠它了,等灌浆时多追点钾肥,让秆子再壮实些。”他往东边的田埂挪了挪,那里的渠水更充足,刚好能滋养晚熟种的长势。
夜风带着稻花的清香,混着泥土的腥气,在田埂上漫开。赵刚躺在埂上的草堆里,望着天上的星星:“等秋收了,咱把最好的稻子磨成米,送点给城里的亲戚尝尝,让他们知道咱这土办法种出来的稻子,不比他们买的精米差。”
苏婉清也靠在草堆上,手里拈着朵刚开的稻花:“我想留些稻壳,去年试验的稻壳肥料效果好,明年扩种时正好用上。”她把稻花凑到鼻尖闻,淡淡的香气钻进心里,“王技术员说,稻壳还能做饲料,卖给公社的养猪场,又能多份收入。”
张建军在笔记本上画着穗苞的草图,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在夜里格外清晰:“等数据整理好了,我想写篇文章投给《农业科技报》,题目就叫《乡土育种记》,把咱仨的故事写进去。”
杨浩宇望着满田的穗苞,在月光下像无数个沉睡的梦。他忽然觉得,这孕穗的夜晚格外踏实,就像看着怀里的孩子慢慢长大,每一寸生长都藏着期待。露水顺着稻叶往下滴,“嘀嗒”声落在水里,像给这寂静的夜打着节拍。
远处的村庄里,张大爷家的灯还亮着,窗纸上的影子摇摇晃晃,像是在给麦子翻晒。李寡妇家的狗叫了两声,又安静下来,只剩下虫鸣和稻叶的摩擦声,在夜里织成张温柔的网。
“该回去了,”杨浩宇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草屑,“明天天不亮就得放水,扬花期的水可耽误不得。”他往仓库的方向走,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田埂上,像根守护着稻穗的桩。
苏婉清和赵刚跟在后面,张建军抱着木箱走在最后,四个人的脚步声在田埂上“沙沙”响,惊起几只栖息在稻丛里的青蛙,“扑通扑通”跳进水里,漾开圈圈涟漪。
杨浩宇回头望了眼试验田,月光下的稻穗泛着淡淡的银辉,像撒了满地的珍珠。他忽然想起春播时埋在土里的希望,此刻正沉甸甸地挂在稻秆上,等着一场风,一场雨,就能酿成饱满的甜。这孕穗的夜,露白风清,藏着的都是快要成熟的欢喜。
“浩宇哥,你看这穗苞!”赵刚的声音从稻丛里钻出来,带着点兴奋的颤音。他蹲在地里,手指轻轻拨开一片叶鞘,露出的穗苞比拇指还粗,顶端泛着淡淡的紫,“比去年的‘珍珠米’穗苞大一圈,王技术员说这叫‘大穗型’,结实率准高!”
杨浩宇把手电筒往那边照,光柱里能看见赵刚鼻尖沾着的稻花,像撒了把碎银。“别碰太勤,”他叮嘱道,“穗苞这会儿嫩得很,碰多了容易掉粉,影响结实。”他往田埂边挪了挪,光柱扫过处,稻丛间的露水像星星似的闪,“张大爷说夜里有露水,稻穗能吸足潮气,灌浆时更饱满。”
苏婉清提着竹篮从埂那头走来,篮里放着三个粗瓷碗,碗里是刚晾好的绿豆汤,表面浮着层薄冰——是用井水泡过的。“刚从仓库那边过来,”她把碗往埂上的石头上放,“张建军在整理测产数据,说咱这品种的有效分蘖数比‘三江1号’多1.2个,光这一项就能增产一成。”她的发梢沾着露水,在月光下泛着白,像落了层霜。
赵刚从稻丛里钻出来,裤脚湿了大半,坐下来端起碗就喝,绿豆的清凉顺着喉咙往下淌,把满身的热意都浇散了。“还是婉清姐想得周到,这时候喝口冰绿豆汤,比啥都舒坦。”他抹了把嘴,指着田里的稻穗,“我刚才数了,每穗大概有一百二十粒花,比王技术员说的还多!”
杨浩宇喝着绿豆汤,目光落在稻穗顶端的颖花上。那些细小的白花藏在苞壳里,只露出点嫩黄的花药,像害羞的姑娘低着头。“明天该扬花了,”他望着远处的渠水,“得把渠里的水放满,扬花期缺水,结实率会降一半。”
苏婉清往稻丛里撒了把草木灰,黑色的粉末落在露水打湿的叶面上,很快洇出深色的印子。“张大爷说他那几亩地也该放水了,”她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让咱明天顺便帮他把闸门打开,他的老寒腿蹲不下。”
月光爬到头顶时,田埂上的露水更重了,打湿了三人的鞋帮,凉丝丝的往脚心里钻。张建军背着个木箱过来,箱子里的测穗器闪着银光,是刚从农校借来的精密仪器。“我测了二十株,”他蹲在埂上翻笔记本,“平均每穗颖花数118.6,比预期高8.3,这数据太喜人了!”他往稻丛里插了根标尺,“明天扬花时记着测开花时间,咱的品种开花早,得赶在蜜蜂出来前完成授粉。”
赵刚一听来了劲,非要跟着学用测穗器,结果笨手笨脚地碰掉了个穗苞,急得直跺脚:“完了完了,这穗准结不了粒了!”
苏婉清捡起掉落的穗苞,轻轻剥开苞壳,里面的颖花还紧紧裹着:“没事,这穗还没发育好,掉了不影响。”她把穗苞埋进土里,“就当给土地施点肥。”
杨浩宇看着她埋穗苞的样子,忽然想起去年扬花期,也是这样的月夜,她蹲在田埂上数颖花,露水打湿了裤脚都没察觉,直到打了个喷嚏,他才发现她的嘴唇都冻紫了,赶紧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给她披上。
“浩宇哥,你看那片稻穗!”张建军的喊声打断了思绪,只见试验田东边的稻穗比别处略矮些,穗苞却更饱满,“那是晚熟种,虽然长得慢,穗子却更沉,王技术员说这叫‘以质补量’。”
杨浩宇走过去摸了摸晚熟种的茎秆,比其他品种粗了半圈,捏上去硬邦邦的:“抗倒伏就是靠它了,等灌浆时多追点钾肥,让秆子再壮实些。”他往东边的田埂挪了挪,那里的渠水更充足,刚好能滋养晚熟种的长势。
夜风带着稻花的清香,混着泥土的腥气,在田埂上漫开。赵刚躺在埂上的草堆里,望着天上的星星:“等秋收了,咱把最好的稻子磨成米,送点给城里的亲戚尝尝,让他们知道咱这土办法种出来的稻子,不比他们买的精米差。”
苏婉清也靠在草堆上,手里拈着朵刚开的稻花:“我想留些稻壳,去年试验的稻壳肥料效果好,明年扩种时正好用上。”她把稻花凑到鼻尖闻,淡淡的香气钻进心里,“王技术员说,稻壳还能做饲料,卖给公社的养猪场,又能多份收入。”
张建军在笔记本上画着穗苞的草图,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在夜里格外清晰:“等数据整理好了,我想写篇文章投给《农业科技报》,题目就叫《乡土育种记》,把咱仨的故事写进去。”
杨浩宇望着满田的穗苞,在月光下像无数个沉睡的梦。他忽然觉得,这孕穗的夜晚格外踏实,就像看着怀里的孩子慢慢长大,每一寸生长都藏着期待。露水顺着稻叶往下滴,“嘀嗒”声落在水里,像给这寂静的夜打着节拍。
远处的村庄里,张大爷家的灯还亮着,窗纸上的影子摇摇晃晃,像是在给麦子翻晒。李寡妇家的狗叫了两声,又安静下来,只剩下虫鸣和稻叶的摩擦声,在夜里织成张温柔的网。
“该回去了,”杨浩宇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草屑,“明天天不亮就得放水,扬花期的水可耽误不得。”他往仓库的方向走,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田埂上,像根守护着稻穗的桩。
苏婉清和赵刚跟在后面,张建军抱着木箱走在最后,四个人的脚步声在田埂上“沙沙”响,惊起几只栖息在稻丛里的青蛙,“扑通扑通”跳进水里,漾开圈圈涟漪。
杨浩宇回头望了眼试验田,月光下的稻穗泛着淡淡的银辉,像撒了满地的珍珠。他忽然想起春播时埋在土里的希望,此刻正沉甸甸地挂在稻秆上,等着一场风,一场雨,就能酿成饱满的甜。这孕穗的夜,露白风清,藏着的都是快要成熟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