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哗声从镇西的粮铺方向传来,夹杂着妇人的哭声与男人的争执,越来越近。萧承与九叔加快脚步,转过街角便见粮铺门口围了一圈人,议论声嗡嗡作响。
挤进去一看,粮铺掌柜刘老三正揪着个穿粗布衣裳的后生,脸色涨得通红:“你小子敢偷粮?我看你是活腻了!”那后生低着头,双手紧紧攥着怀里的布包,指节泛白,浑身都在发颤。旁边一个穿补丁衣裳的妇人跪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刘掌柜,求您高抬贵手!俺家娃子三天没吃饭了,他也是急糊涂了才……”
九叔见状,连忙上前拉住刘老三:“老刘,先松手,有话好好说。”刘老三见是九叔,怒气消了些,却仍没撒手:“九叔您不知道,这小子都来偷第三次了!前两次我没计较,这次竟想扛走一整袋米,我这小本生意可经不起这么造!”
那后生这时才抬起头,眼眶通红:“刘掌柜,对不住……俺娘病着,妹妹还小,实在没活路了才……”话没说完,眼泪就掉了下来。萧承站在一旁,看着后生怀里鼓囊囊的布包,又看了看妇人枯瘦的手,指尖的尸气悄悄散了去——这不是邪祟作祟,只是寻常人家的难处。
九叔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几枚铜钱递给刘老三:“老刘,这钱你拿着,就当是我替他们付了米钱。”又转向那妇人,“起来吧,日子再难也不能走歪路,伤了自己不说,还落人口实。”
刘老三接过铜钱,脸色缓和不少:“看在九叔的面子上,这次就饶了你们。但下不为例!”说罢松开了后生的胳膊。妇人连忙拉着后生给九叔磕头:“多谢九叔!多谢九叔!”九叔扶起他们,又叮嘱了几句“好好找份活计”,才让他们抱着米袋走了。
围观的街坊见没热闹看了,也渐渐散去,嘴里还念叨着九叔心善。刘老三送九叔和萧承到门口,挠了挠头:“九叔,其实我也不是非要揪着不放,只是近来粮价涨了,我这进货也难……”九叔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懂,你也是养家糊口。往后要是有难处,尽管开口。”
离开粮铺,两人往南街走。路过一家裁缝铺,门帘掀开,老板娘笑着探出头:“九叔,您来啦!前几日给您做的长衫做好了,您要不进来试试?”九叔应了声,带着萧承走进铺里。铺子里挂满了各色布料,针线筐里摆着整齐的丝线,一股淡淡的皂角味扑面而来。
老板娘取出一件藏青色长衫,递到九叔手里:“您试试大小,要是不合适我再改。”九叔进里间换上,出来时萧承看了一眼——合身的剪裁衬得九叔多了几分儒雅,倒少了些道袍的清冷。老板娘围着九叔转了一圈,满意地点头:“正好!您穿着精神!”
九叔付了钱,又跟老板娘闲聊了几句家常,才带着萧承离开。刚出门,就见秋生和文才从对面的点心铺跑出来,手里各拿着个油纸包。“师傅!师叔!”秋生挥着手跑过来,献宝似的递过一个点心,“这是铺子新做的枣泥糕,可好吃了!你们快尝尝!”
文才也跟着递过一个:“师傅,我们本来想回义庄找你们,没想到在这儿碰到了。”九叔接过枣泥糕,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点了点头:“嗯,味道不错。你们俩怎么跑到这儿来了?”秋生咽下嘴里的点心,含糊道:“红嫣姐姐说东厢房的窗户纸破了,让我们来买几张新的,顺便买点点心回去。”
几人正说着,忽然听到一阵“叮铃铃”的铃声,抬头一看,是镇上的货郎挑着担子走过来,担子里装满了针头线脑、糖果玩具,手里还摇着个铜铃。几个孩童围上去,吵着要糖吃。货郎笑着从担子里拿出几块水果糖,分给孩子们,又跟九叔打了招呼:“九叔,今日天气好,出来闲逛啊?”九叔笑着应了,又买了些针线,说是补窗户纸用。
不知不觉到了饭点,秋生摸着肚子喊饿:“师傅,我们去街口的面馆吃牛肉面吧?我听说他家今日新熬了汤,可香了!”文才也跟着点头:“我也想吃!”九叔看了看萧承,见他没意见,便带着几人往面馆走。
面馆不大,只有四五张桌子,却坐满了人。老板见九叔来了,连忙迎上来:“九叔,您里面请!我给您留了靠窗的位置!”几人坐下,老板很快端上四碗牛肉面,热气腾腾的汤里飘着葱花和香菜,牛肉片堆得满满当当。秋生和文才早就馋坏了,拿起筷子就吃,嘴里还不停地说“好吃”。
九叔慢条斯理地吃着,偶尔跟老板聊几句镇上的事。萧承看着碗里的牛肉面,犹豫了一下——他虽是僵尸之躯,不用进食,但偶尔尝些人间食物,倒也能感受到几分烟火气。他夹起一筷子面条,慢慢放进嘴里,温热的汤汁滑过喉咙,竟也有几分暖意。
吃完面,几人往义庄走。路过镇口的古井时,见几个妇人在井边洗衣,说说笑笑。九叔走过去,叮嘱道:“最近天气转热,井水容易吃坏肚子,你们洗衣做饭前,记得把水烧开。”妇人们连忙应下:“知道了九叔,您放心吧!”
回到义庄时,已是下午。红嫣和蓝盈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缝补着秋生的破衣裳。见几人回来,红嫣起身笑道:“你们可算回来了,我还以为你们要在镇上待到天黑呢。”秋生举起手里的点心包:“红嫣姐姐,我们买了枣泥糕,你和蓝盈姐姐也尝尝!”
萧承走到东厢房门口,透过窗户往里看——那女孩的魂气安稳地待在玉瓶里,周身萦绕着淡淡的白光,比昨日又凝实了几分。他放下心来,转身走到院角的老槐树下,靠在树干上晒太阳。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竟让他有了几分困意。
九叔走到他身边,递过一杯热茶:“今日在镇上,看你倒是安静。”萧承接过茶,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轻声道:“许久没见这么热闹的景象了。”九叔笑了笑:“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你虽与常人不同,但也能多感受些,总归是好的。”
萧承低头看着杯中的茶水,水面泛起细微的涟漪。
挤进去一看,粮铺掌柜刘老三正揪着个穿粗布衣裳的后生,脸色涨得通红:“你小子敢偷粮?我看你是活腻了!”那后生低着头,双手紧紧攥着怀里的布包,指节泛白,浑身都在发颤。旁边一个穿补丁衣裳的妇人跪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刘掌柜,求您高抬贵手!俺家娃子三天没吃饭了,他也是急糊涂了才……”
九叔见状,连忙上前拉住刘老三:“老刘,先松手,有话好好说。”刘老三见是九叔,怒气消了些,却仍没撒手:“九叔您不知道,这小子都来偷第三次了!前两次我没计较,这次竟想扛走一整袋米,我这小本生意可经不起这么造!”
那后生这时才抬起头,眼眶通红:“刘掌柜,对不住……俺娘病着,妹妹还小,实在没活路了才……”话没说完,眼泪就掉了下来。萧承站在一旁,看着后生怀里鼓囊囊的布包,又看了看妇人枯瘦的手,指尖的尸气悄悄散了去——这不是邪祟作祟,只是寻常人家的难处。
九叔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几枚铜钱递给刘老三:“老刘,这钱你拿着,就当是我替他们付了米钱。”又转向那妇人,“起来吧,日子再难也不能走歪路,伤了自己不说,还落人口实。”
刘老三接过铜钱,脸色缓和不少:“看在九叔的面子上,这次就饶了你们。但下不为例!”说罢松开了后生的胳膊。妇人连忙拉着后生给九叔磕头:“多谢九叔!多谢九叔!”九叔扶起他们,又叮嘱了几句“好好找份活计”,才让他们抱着米袋走了。
围观的街坊见没热闹看了,也渐渐散去,嘴里还念叨着九叔心善。刘老三送九叔和萧承到门口,挠了挠头:“九叔,其实我也不是非要揪着不放,只是近来粮价涨了,我这进货也难……”九叔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懂,你也是养家糊口。往后要是有难处,尽管开口。”
离开粮铺,两人往南街走。路过一家裁缝铺,门帘掀开,老板娘笑着探出头:“九叔,您来啦!前几日给您做的长衫做好了,您要不进来试试?”九叔应了声,带着萧承走进铺里。铺子里挂满了各色布料,针线筐里摆着整齐的丝线,一股淡淡的皂角味扑面而来。
老板娘取出一件藏青色长衫,递到九叔手里:“您试试大小,要是不合适我再改。”九叔进里间换上,出来时萧承看了一眼——合身的剪裁衬得九叔多了几分儒雅,倒少了些道袍的清冷。老板娘围着九叔转了一圈,满意地点头:“正好!您穿着精神!”
九叔付了钱,又跟老板娘闲聊了几句家常,才带着萧承离开。刚出门,就见秋生和文才从对面的点心铺跑出来,手里各拿着个油纸包。“师傅!师叔!”秋生挥着手跑过来,献宝似的递过一个点心,“这是铺子新做的枣泥糕,可好吃了!你们快尝尝!”
文才也跟着递过一个:“师傅,我们本来想回义庄找你们,没想到在这儿碰到了。”九叔接过枣泥糕,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点了点头:“嗯,味道不错。你们俩怎么跑到这儿来了?”秋生咽下嘴里的点心,含糊道:“红嫣姐姐说东厢房的窗户纸破了,让我们来买几张新的,顺便买点点心回去。”
几人正说着,忽然听到一阵“叮铃铃”的铃声,抬头一看,是镇上的货郎挑着担子走过来,担子里装满了针头线脑、糖果玩具,手里还摇着个铜铃。几个孩童围上去,吵着要糖吃。货郎笑着从担子里拿出几块水果糖,分给孩子们,又跟九叔打了招呼:“九叔,今日天气好,出来闲逛啊?”九叔笑着应了,又买了些针线,说是补窗户纸用。
不知不觉到了饭点,秋生摸着肚子喊饿:“师傅,我们去街口的面馆吃牛肉面吧?我听说他家今日新熬了汤,可香了!”文才也跟着点头:“我也想吃!”九叔看了看萧承,见他没意见,便带着几人往面馆走。
面馆不大,只有四五张桌子,却坐满了人。老板见九叔来了,连忙迎上来:“九叔,您里面请!我给您留了靠窗的位置!”几人坐下,老板很快端上四碗牛肉面,热气腾腾的汤里飘着葱花和香菜,牛肉片堆得满满当当。秋生和文才早就馋坏了,拿起筷子就吃,嘴里还不停地说“好吃”。
九叔慢条斯理地吃着,偶尔跟老板聊几句镇上的事。萧承看着碗里的牛肉面,犹豫了一下——他虽是僵尸之躯,不用进食,但偶尔尝些人间食物,倒也能感受到几分烟火气。他夹起一筷子面条,慢慢放进嘴里,温热的汤汁滑过喉咙,竟也有几分暖意。
吃完面,几人往义庄走。路过镇口的古井时,见几个妇人在井边洗衣,说说笑笑。九叔走过去,叮嘱道:“最近天气转热,井水容易吃坏肚子,你们洗衣做饭前,记得把水烧开。”妇人们连忙应下:“知道了九叔,您放心吧!”
回到义庄时,已是下午。红嫣和蓝盈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缝补着秋生的破衣裳。见几人回来,红嫣起身笑道:“你们可算回来了,我还以为你们要在镇上待到天黑呢。”秋生举起手里的点心包:“红嫣姐姐,我们买了枣泥糕,你和蓝盈姐姐也尝尝!”
萧承走到东厢房门口,透过窗户往里看——那女孩的魂气安稳地待在玉瓶里,周身萦绕着淡淡的白光,比昨日又凝实了几分。他放下心来,转身走到院角的老槐树下,靠在树干上晒太阳。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竟让他有了几分困意。
九叔走到他身边,递过一杯热茶:“今日在镇上,看你倒是安静。”萧承接过茶,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轻声道:“许久没见这么热闹的景象了。”九叔笑了笑:“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你虽与常人不同,但也能多感受些,总归是好的。”
萧承低头看着杯中的茶水,水面泛起细微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