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晨光刚漫过义庄的院墙,九叔便提着装着法器与经文的木箱出门——西溪镇王二家要给孩子办白事,特意来请他主持仪式,顺便做场法事驱散余阴。临走前,他拍了拍萧承的肩:“秋生文才今日得练画符,你帮着照看些,别让他们耍滑偷懒。”萧承指尖摩挲着袖口,应了声“好”,目送九叔的身影消失在巷口。
转身回院,就见秋生和文才已经把小方桌搬到了院中的老槐树下,黄纸、朱砂、砚台摆得整整齐齐。文才正踮着脚往砚台里倒朱砂,秋生则攥着支毛笔,学着九叔的样子对着空气比划,嘴里还念念有词。“师叔早!”两人见他出来,连忙停下动作打招呼,眼里满是“求监督”的乖巧。
萧承走到廊下坐下,刚坐稳,一道墨色身影就从房梁上滑了下来——是墨龙。他化为人形时总穿着深色长衫,此刻指尖还缠着几片枯叶,显然是刚在屋顶待过。“大人。”墨龙颔首行礼,话音刚落,院外又传来翅膀扑棱的声响,墨羽振着黑羽落在桌角,爪子上还抓着颗野果,“大人,今早巡镇时见着的,甜得很。”
萧承没接野果,只是指了指院中的两个小豆丁:“看着他们画符,别让他们瞎闹。”墨龙应了声,靠在廊柱旁;墨羽则叼着野果飞到槐树枝上,黑眼珠滴溜溜地盯着秋生和文才。这时,义庄的那只三花猫慢悠悠地走了过来,蹭了蹭萧承的裤腿,顺势跳上他的膝头,蜷成一团开始打盹。萧承抬手,轻轻顺着猫毛,目光落在了院中的小方桌上。
秋生先拿起毛笔,蘸了朱砂就往黄纸上画,可刚画了几笔,“敕令”的“令”字就歪成了曲线,活像条扭着的小蛇。“哎呀!怎么又画错了!”他懊恼地把笔一摔,气鼓鼓地盯着黄纸。文才比他耐心些,慢慢蘸了朱砂,一笔一划地勾勒符纹,可到了符尾的弧线,还是手抖得厉害,最后一笔拖出老长,把符纸都戳破了个小窟窿。
“师叔,你看我这张……”文才举着破了角的符纸跑过来,脸涨得通红。萧承接过看了看,虽不懂道法,却也能看出线条断断续续、毫无章法。他指了指符纸中间的空缺:“这里的纹路得连起来,别慌,慢慢画。”文才点点头,攥着符纸跑回去,重新铺了张黄纸开始画。
秋生见文才重新动笔,也捡起毛笔,咬着嘴唇放慢了速度。墨龙靠在廊柱上,偶尔会提醒一句“朱砂蘸多了”“笔锋要稳”;墨羽则在树枝上叽叽喳喳:“秋生,你那笔又歪啦!”惹得秋生瞪了他一眼,却还是乖乖调整了握笔的姿势。萧承膝头的三花猫醒了,伸了个懒腰,又把头埋进他的掌心,发出细微的呼噜声。
约莫一个时辰后,秋生终于画完一张符,兴冲冲地跑过来:“师叔!你看这张!我觉得比刚才好多了!”萧承接过,只见黄纸上的符纹虽不算工整,却也比之前流畅了些,至少“敕令”二字没再歪成曲线。他点了点头:“嗯,有进步。”秋生听了,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又跑回去接着画。
文才也画好了一张,这次的符纸没破,纹路也整齐了不少。他小心翼翼地把符纸叠好,放进一旁的竹篮里,又拿起新的黄纸,继续低头练习。墨羽从树枝上飞下来,落在竹篮边,歪着头看那些符纸:“这些玩意儿真能驱邪啊?”墨龙瞥了他一眼:“九叔画的能,他们俩画的……再练半个月吧。”
临近正午时,院外传来九叔的脚步声。秋生和文才立刻放下笔,跑出去围着九叔问东问西:“师傅!西溪镇的法事顺利吗?”“师傅,我们今天画了好多符!”九叔笑着点头,走进院里,看到廊下的萧承、膝头的猫,还有竹篮里的符纸,眼里露出几分笑意:“看来没偷懒。”
他拿起一张符纸看了看,对秋生和文才道:“比上次强些,但符纹的力度还不够,晚上我教你们引气入符。”两人连忙应下,眼里满是期待。这时,红嫣和蓝盈也从屋里出来,手里端着刚做好的饭菜:“九叔,萧大人,该吃饭了。”
萧承站起身,把膝头的三花猫放在地上,看着它慢悠悠地走向食盆。墨龙和墨羽也跟着往屋里走,秋生和文才还在缠着九叔讲西溪镇的事,叽叽喳喳的声音满院都是。萧承走在最后,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指尖残留着猫毛的柔软触感,嘴角不自觉地勾了勾——这样的白日时光,倒比夜里“除祟”多了几分暖意。
饭后,秋生和文才又抱着符纸去院里练习,墨龙靠在廊柱上闭目养神,墨羽则叼着野果在屋顶来回踱步。萧承坐在原处,三花猫蜷回他膝头,尾巴轻轻扫着他的手腕。
他指尖悄悄运转气息,昨夜吸收的噬魂鬼阴气仍在体内流转,与晨间的暖阳交融,竟少了几分阴寒。忽闻墨羽在屋顶喊:“大人,东边山头好像有阴气飘过来!”萧承抬眸,目光掠过院墙,果然察觉到一丝微弱的邪祟气息。
他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摸了摸猫的下巴:“许是山里的精怪,待九叔歇够了再说。”墨龙睁开眼:“要我去探探?”萧承摇头:“不必,先看着他们画符。”
秋生这时举着新画的符跑过来,眼里亮晶晶的:“师叔,你看这次是不是更像了?”萧承接过,指尖触到符纸,心中已盘算好——等傍晚,便去东边山头“除祟”,顺便再收些“养料”。
日头渐斜,槐树叶影在地上晃得慢了。秋生文才终于停下笔,揉着发酸的手腕,竹篮里的符纸堆得半满。
墨羽从屋顶飞下,落在萧承肩头:“东边阴气没散,反倒浓了点。”萧承指尖划过猫背,三花猫舒服地蹭了蹭他掌心。
他抬眼望向院外渐暗的天色,嘴角微不可察地弯了弯,这东边山头的“祟”,正好去“除”了。
转身回院,就见秋生和文才已经把小方桌搬到了院中的老槐树下,黄纸、朱砂、砚台摆得整整齐齐。文才正踮着脚往砚台里倒朱砂,秋生则攥着支毛笔,学着九叔的样子对着空气比划,嘴里还念念有词。“师叔早!”两人见他出来,连忙停下动作打招呼,眼里满是“求监督”的乖巧。
萧承走到廊下坐下,刚坐稳,一道墨色身影就从房梁上滑了下来——是墨龙。他化为人形时总穿着深色长衫,此刻指尖还缠着几片枯叶,显然是刚在屋顶待过。“大人。”墨龙颔首行礼,话音刚落,院外又传来翅膀扑棱的声响,墨羽振着黑羽落在桌角,爪子上还抓着颗野果,“大人,今早巡镇时见着的,甜得很。”
萧承没接野果,只是指了指院中的两个小豆丁:“看着他们画符,别让他们瞎闹。”墨龙应了声,靠在廊柱旁;墨羽则叼着野果飞到槐树枝上,黑眼珠滴溜溜地盯着秋生和文才。这时,义庄的那只三花猫慢悠悠地走了过来,蹭了蹭萧承的裤腿,顺势跳上他的膝头,蜷成一团开始打盹。萧承抬手,轻轻顺着猫毛,目光落在了院中的小方桌上。
秋生先拿起毛笔,蘸了朱砂就往黄纸上画,可刚画了几笔,“敕令”的“令”字就歪成了曲线,活像条扭着的小蛇。“哎呀!怎么又画错了!”他懊恼地把笔一摔,气鼓鼓地盯着黄纸。文才比他耐心些,慢慢蘸了朱砂,一笔一划地勾勒符纹,可到了符尾的弧线,还是手抖得厉害,最后一笔拖出老长,把符纸都戳破了个小窟窿。
“师叔,你看我这张……”文才举着破了角的符纸跑过来,脸涨得通红。萧承接过看了看,虽不懂道法,却也能看出线条断断续续、毫无章法。他指了指符纸中间的空缺:“这里的纹路得连起来,别慌,慢慢画。”文才点点头,攥着符纸跑回去,重新铺了张黄纸开始画。
秋生见文才重新动笔,也捡起毛笔,咬着嘴唇放慢了速度。墨龙靠在廊柱上,偶尔会提醒一句“朱砂蘸多了”“笔锋要稳”;墨羽则在树枝上叽叽喳喳:“秋生,你那笔又歪啦!”惹得秋生瞪了他一眼,却还是乖乖调整了握笔的姿势。萧承膝头的三花猫醒了,伸了个懒腰,又把头埋进他的掌心,发出细微的呼噜声。
约莫一个时辰后,秋生终于画完一张符,兴冲冲地跑过来:“师叔!你看这张!我觉得比刚才好多了!”萧承接过,只见黄纸上的符纹虽不算工整,却也比之前流畅了些,至少“敕令”二字没再歪成曲线。他点了点头:“嗯,有进步。”秋生听了,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又跑回去接着画。
文才也画好了一张,这次的符纸没破,纹路也整齐了不少。他小心翼翼地把符纸叠好,放进一旁的竹篮里,又拿起新的黄纸,继续低头练习。墨羽从树枝上飞下来,落在竹篮边,歪着头看那些符纸:“这些玩意儿真能驱邪啊?”墨龙瞥了他一眼:“九叔画的能,他们俩画的……再练半个月吧。”
临近正午时,院外传来九叔的脚步声。秋生和文才立刻放下笔,跑出去围着九叔问东问西:“师傅!西溪镇的法事顺利吗?”“师傅,我们今天画了好多符!”九叔笑着点头,走进院里,看到廊下的萧承、膝头的猫,还有竹篮里的符纸,眼里露出几分笑意:“看来没偷懒。”
他拿起一张符纸看了看,对秋生和文才道:“比上次强些,但符纹的力度还不够,晚上我教你们引气入符。”两人连忙应下,眼里满是期待。这时,红嫣和蓝盈也从屋里出来,手里端着刚做好的饭菜:“九叔,萧大人,该吃饭了。”
萧承站起身,把膝头的三花猫放在地上,看着它慢悠悠地走向食盆。墨龙和墨羽也跟着往屋里走,秋生和文才还在缠着九叔讲西溪镇的事,叽叽喳喳的声音满院都是。萧承走在最后,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指尖残留着猫毛的柔软触感,嘴角不自觉地勾了勾——这样的白日时光,倒比夜里“除祟”多了几分暖意。
饭后,秋生和文才又抱着符纸去院里练习,墨龙靠在廊柱上闭目养神,墨羽则叼着野果在屋顶来回踱步。萧承坐在原处,三花猫蜷回他膝头,尾巴轻轻扫着他的手腕。
他指尖悄悄运转气息,昨夜吸收的噬魂鬼阴气仍在体内流转,与晨间的暖阳交融,竟少了几分阴寒。忽闻墨羽在屋顶喊:“大人,东边山头好像有阴气飘过来!”萧承抬眸,目光掠过院墙,果然察觉到一丝微弱的邪祟气息。
他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摸了摸猫的下巴:“许是山里的精怪,待九叔歇够了再说。”墨龙睁开眼:“要我去探探?”萧承摇头:“不必,先看着他们画符。”
秋生这时举着新画的符跑过来,眼里亮晶晶的:“师叔,你看这次是不是更像了?”萧承接过,指尖触到符纸,心中已盘算好——等傍晚,便去东边山头“除祟”,顺便再收些“养料”。
日头渐斜,槐树叶影在地上晃得慢了。秋生文才终于停下笔,揉着发酸的手腕,竹篮里的符纸堆得半满。
墨羽从屋顶飞下,落在萧承肩头:“东边阴气没散,反倒浓了点。”萧承指尖划过猫背,三花猫舒服地蹭了蹭他掌心。
他抬眼望向院外渐暗的天色,嘴角微不可察地弯了弯,这东边山头的“祟”,正好去“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