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天亮时,萧承打算去省城逛逛。励志要改善九叔的伙食,自己得去省城多买些物资,虽然任家镇也有,但是还真的吃腻了,况且萧承也想看看这个时期流行什么,不知道会不会有些洋东西。
天还蒙着层浅灰,启明星刚隐在云后,萧承已背着空布包出了义庄。院外的露水沾湿裤脚,凉丝丝的沁进布料,他脚步轻缓,没惊动院里酣睡的人——九叔昨夜为镇上的事忙到半夜,秋生文才怕是还在梦里惦记着麦芽糖,红嫣蓝盈也得等天大亮才会起身生火。
墨龙化作的黑影缠在他手腕,像圈细巧的黑绳;墨羽缩在布包角落,偶尔探出尖喙啄两下布面,显然也对“省城”充满好奇。“听说省城有洋人的铺子,说不定能找着新鲜玩意儿。”墨羽的声音透着兴奋,萧承嗯了声,加快脚步往官道走。此时的官道上还没什么人影,只有赶早的货郎挑着担子匆匆路过,扁担吱呀作响,混着远处的鸡鸣,倒有几分烟火气。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天边渐染晨光,省城的轮廓终于清晰起来。城门口已有不少人排队,挑着菜的农户、穿长衫的商人、牵着孩子的妇人,熙熙攘攘透着热闹。萧承跟着人群往里走,刚进城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晃了眼——和任家镇的窄街不同,省城的主街又宽又直,两旁的铺子鳞次栉比,挂着各色幌子,有的写着“洋布庄”,有的画着西洋钟表的图案,连街边卖早点的摊子都摆着锃亮的铁皮锅,比义庄的粗陶锅精致不少。
“先去粮铺。”萧承定了定神,直奔记忆里的粮铺。九叔总说义庄的米糙,煮出来的粥没嚼头,他这次特意要选上好的粳米;还有面粉,秋生文才爱吃馒头,得多买些回去让红嫣蒸;油盐酱醋也得补,尤其是酱油,省城的“老酱园”牌子响,据说晒足了半年,比任家镇的咸香更浓。
粮铺老板是个圆脸汉子,见萧承买得多,笑得眼睛都眯了:“客官是家里人多吧?这粳米熬粥最养人,再配点红豆薏米,祛湿还好吃。”萧承听了,又多要了两斤红豆薏米——九叔最近总说关节发沉,或许吃着有用。老板手脚麻利,很快就把米粮分装成布包,递到萧承手里:“您要是拎着沉,门口有脚夫,给两个铜板就能送城外。”萧承谢过,想着后面还要买别的,便先让脚夫把米粮送到城门口等着。
出了粮铺,萧承拐进旁边的肉铺。义庄里难得吃肉,上次秋生见镇上的孩子啃鸡腿,眼睛都看直了。肉铺的案子上摆着新鲜的五花肉、排骨,还有刚杀好的鸡,油光锃亮的勾人食欲。“老板,要两斤五花肉,三斤排骨,再要一只鸡。”萧承指着案子说,老板应着,操起刀“砰砰”切肉,刀刃落下利落得很。“您这是要给家里人改善伙食啊?”老板一边装肉一边笑,“这五花肉炖土豆最香,排骨熬汤也滋补,我家老婆子每周都要做两回。”萧承点头,又多要了块带筋的牛肉——九叔夜里查探邪祟费体力,吃点牛肉能补补。
拎着肉包,萧承往洋货铺走。墨羽从布包里探出头,盯着街边铺子挂的西洋镜,小声喊:“大人,那是什么?看着像镜子,却比家里的亮多了!”萧承顺着它指的方向看,那是家洋货铺,橱窗里摆着不少新鲜玩意儿:玻璃做的花瓶、能走字的钟表、还有印着花纹的铁皮饼干盒,连装糖的罐子都是透明的玻璃罐,比义庄的粗陶罐精致太多。
进店后,掌柜的连忙迎上来:“客官想看点什么?我们这儿有洋布、洋油、还有西洋钟表,都是正经从上海运过来的。”萧承的目光落在橱窗里的玻璃罐上——这罐子装糖正好,秋生文才肯定
天还蒙着层浅灰,启明星刚隐在云后,萧承已背着空布包出了义庄。院外的露水沾湿裤脚,凉丝丝的沁进布料,他脚步轻缓,没惊动院里酣睡的人——九叔昨夜为镇上的事忙到半夜,秋生文才怕是还在梦里惦记着麦芽糖,红嫣蓝盈也得等天大亮才会起身生火。
墨龙化作的黑影缠在他手腕,像圈细巧的黑绳;墨羽缩在布包角落,偶尔探出尖喙啄两下布面,显然也对“省城”充满好奇。“听说省城有洋人的铺子,说不定能找着新鲜玩意儿。”墨羽的声音透着兴奋,萧承嗯了声,加快脚步往官道走。此时的官道上还没什么人影,只有赶早的货郎挑着担子匆匆路过,扁担吱呀作响,混着远处的鸡鸣,倒有几分烟火气。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天边渐染晨光,省城的轮廓终于清晰起来。城门口已有不少人排队,挑着菜的农户、穿长衫的商人、牵着孩子的妇人,熙熙攘攘透着热闹。萧承跟着人群往里走,刚进城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晃了眼——和任家镇的窄街不同,省城的主街又宽又直,两旁的铺子鳞次栉比,挂着各色幌子,有的写着“洋布庄”,有的画着西洋钟表的图案,连街边卖早点的摊子都摆着锃亮的铁皮锅,比义庄的粗陶锅精致不少。
“先去粮铺。”萧承定了定神,直奔记忆里的粮铺。九叔总说义庄的米糙,煮出来的粥没嚼头,他这次特意要选上好的粳米;还有面粉,秋生文才爱吃馒头,得多买些回去让红嫣蒸;油盐酱醋也得补,尤其是酱油,省城的“老酱园”牌子响,据说晒足了半年,比任家镇的咸香更浓。
粮铺老板是个圆脸汉子,见萧承买得多,笑得眼睛都眯了:“客官是家里人多吧?这粳米熬粥最养人,再配点红豆薏米,祛湿还好吃。”萧承听了,又多要了两斤红豆薏米——九叔最近总说关节发沉,或许吃着有用。老板手脚麻利,很快就把米粮分装成布包,递到萧承手里:“您要是拎着沉,门口有脚夫,给两个铜板就能送城外。”萧承谢过,想着后面还要买别的,便先让脚夫把米粮送到城门口等着。
出了粮铺,萧承拐进旁边的肉铺。义庄里难得吃肉,上次秋生见镇上的孩子啃鸡腿,眼睛都看直了。肉铺的案子上摆着新鲜的五花肉、排骨,还有刚杀好的鸡,油光锃亮的勾人食欲。“老板,要两斤五花肉,三斤排骨,再要一只鸡。”萧承指着案子说,老板应着,操起刀“砰砰”切肉,刀刃落下利落得很。“您这是要给家里人改善伙食啊?”老板一边装肉一边笑,“这五花肉炖土豆最香,排骨熬汤也滋补,我家老婆子每周都要做两回。”萧承点头,又多要了块带筋的牛肉——九叔夜里查探邪祟费体力,吃点牛肉能补补。
拎着肉包,萧承往洋货铺走。墨羽从布包里探出头,盯着街边铺子挂的西洋镜,小声喊:“大人,那是什么?看着像镜子,却比家里的亮多了!”萧承顺着它指的方向看,那是家洋货铺,橱窗里摆着不少新鲜玩意儿:玻璃做的花瓶、能走字的钟表、还有印着花纹的铁皮饼干盒,连装糖的罐子都是透明的玻璃罐,比义庄的粗陶罐精致太多。
进店后,掌柜的连忙迎上来:“客官想看点什么?我们这儿有洋布、洋油、还有西洋钟表,都是正经从上海运过来的。”萧承的目光落在橱窗里的玻璃罐上——这罐子装糖正好,秋生文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