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索要怡红院-《穿越红楼收金钗》

  问了一圈王熙凤有些为难,宁国府才出了五万两,这冯公子虽然代表林如海来参加会议,但也只是林姑娘的未婚夫罢了。虽然冯公子有钱,但最多也只是出个万八千两就够意思了,不由试探的问:“不知冯公子这边能出多少?是否给你岳父商量一下。”

  冯渊微微一笑,语气坚定的说:“此事无需惊动岳父大人,在下出三十万两白银如何?”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连贾政这等久经风浪之人也不禁变了脸色。贾府虽家大业大,但要一口气拿出几十万两现银,也绝非易事。没想到这冯渊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财力,实在令人咂舌。

  王熙凤不由震惊的望了冯渊一眼,没想到林姑娘的未婚夫竟然这么有钱。当即计算道:“如今加上冯公子的三十万两,宁国府的五万两,还有荣国府的五十二万两,这已经是八十七万两了,虽然还是不到百万两,但也相差不远了。”

  冯渊语气严肃的说:“不过,在下这三十万两银子也不能白出。众位也知道,明年我就要与黛玉成亲,若能在贵妃省亲之后,在这新修的园子中得到一处我与黛玉的居所,那便再好不过了。”

  “这……”王熙凤不敢擅自做主,只得将目光投向坐在上首的贾母。

  贾母疑惑的问:“不知冯公子打算在省亲别院中要多大的一块地方?”

  冯渊略一思忖:“晚辈斗胆,觉的不如给省亲别院另取一个名字叫大观园吧。至于晚辈的要求,其实也不高,只是想在这园子里要两座院子。一座名为怡红院,就作为晚辈日后的居所,另一座,自然是给黛玉妹妹居住的,就叫做潇湘馆。”

  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两座院子,晚辈希望能够作为我们两个的私产,只要老祖宗能够答应这个小小的条件,这三十万两银子,我冯渊保证双手奉上。”

  贾母略一思索,点头同意:“如此也可,不过要等贵妃省亲之后,冯公子才能搬进去住。”

  冯渊毫不犹豫的说:“这个自然,贵妃省亲之前谁敢造次。”

  贾母还有些担忧的说:“只是咱们也只凑了八十七万两银子,仍然不足百万两,众位看看,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冯渊当即答道:“老祖宗不必忧虑,这贵妃别院的建造并非一定要花费一百万两银子。咱们完全可以根据现有的资金情况,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就建成什么样的院子,不一定非要建造一座价值百万两银子的别院,不是吗?”

  他又接着说:“另外,晚辈斗胆建议,咱们也可以做一些省钱的事情,例如宁国府的会芳园就是一片极美的园林,里面也有活水池塘,景色宜人,咱们不妨将会芳园那边的高墙拆除,挨着会芳园建这座大观园,这样也能省不少钱,众人以为呢?”

  贾珍听了眼前一亮,在一旁赞成的说:“冯公子所言甚是!我宁国府也一直在为没有更多的钱财来支援大观园的建设而感到遗憾。如今冯公子提出要使用会芳园的河水景观,自然没有问题。”

  贾母顿时豁然开朗,哈哈大笑的说:“如此甚好!没想到修建省亲别院的事情,竟然就这么顺利的解决了,冯公子功不可没!老身深表谢意!今日中午,冯公子就不必走了,咱们自当设宴款待,以感谢冯公子的鼎力相助!”

  冯渊连忙拱手一礼,谦逊的说:“那就多谢老祖宗的盛情款待了。晚辈能为府中略尽绵薄之力,实乃荣幸之至!”

  贾母慈祥的目光落在贾琏身上,语重心长的嘱咐:“琏儿啊,这修建大观园的重任务,就交给你去办了。”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赖大是个有经验的,让他多帮衬着你出谋划策。这位冯公子年纪轻轻却见识不凡,提出的建议也颇有见地,绝非等闲之辈,你在修建过程中有什么疑难问题,也要记得多向他请教,明白吗?”

  贾琏听了老祖宗的吩咐,知道此事责任重大,不敢怠慢,连忙起身恭敬的回答:“是,老祖宗,孙儿记下了。”

  为了感谢冯渊的鼎力相助,贾母特意设宴款待。

  参加宴会的,除了贾母这位老祖宗之外,还有贾府的各位重要人物:荣国府的贾赦、贾政、贾琏、王熙凤(荣国府掌家),以及宁国府的贾珍、秦可卿(宁国府掌家),还有贾蓉和冯渊。可谓是宁荣两府的高层云集,济济一堂。

  宴席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山珍海味应有尽有,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丫鬟们身着统一的服装,在旁边小心的伺候着,端茶倒水,添菜布羹,生怕有丝毫疏忽。

  冯渊坐在席间,目光不经意的扫过坐在身旁的秦可卿,以及坐在秦可卿另一边的贾蓉,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微微一笑,趁着众人不注意,压低声音向秦可卿打了一声招呼:“蓉大奶奶好。”

  秦可卿听到冯渊的声音,娇躯微微一颤,那晚两人在一起恩爱缠绵的场景,瞬间浮现在脑海之中,让她顿时羞红了脸颊。她不敢抬头去看冯渊,只是低垂着头,轻声说道:“冯公子,幸会。”说完,便再也不敢向冯渊多说一句话,生怕被人看出什么端倪。

  坐在秦可卿另一边的贾蓉,似乎并没有察觉到两人之间的异样,他端起酒杯热情的向冯渊敬酒道:“冯公子,请。”

  冯渊也连忙端起酒杯,微微一笑,客气的说:“蓉公子真是俊美无双,请。”两人举杯示意,一饮而尽。

  秦可卿坐在两人中间,看着左边的贾蓉,又看看右边的冯渊,这两个男人,都曾与她发生过肌肤之亲,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让她心动的男人,一时间,她感到手足无措,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复杂的局面。

  席间众人谈笑自若,酒到杯干,气氛正浓。冯渊却突然放下了手中的酒怀,状似随意的说:“噢,对了各位,在下还想起一事,这贾府周边用于建造贵妃省亲别院的土地,众位可曾买到?”

  王熙凤吃了口碟中的蜜饯,掩嘴轻笑:“这件事情才刚刚开始起步,我明日便去找人问问,务必将周边的土地都买下来。”

  冯渊意味深长的说:“哦,这样啊,不过我给众位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昨天我的一名属下,刚巧收购了贾府周边的几块土地,地契我带来了,众位看看合不合适。”说着将一张地契递给了王熙凤。

  王熙凤接过来一看,惊喜的说:“这竟然是荣国府北边的土地,这块地方修建省亲别院正合适呢。”

  贾政闻言,也连忙凑过来,接过地契仔细端详。惊叹道:“这块土地方靠近荣国府的北边,只需将府中北边的院墙拆开,就能将两府连成一体,实乃绝佳之地,冯公子,你这可帮了我们大忙了。”

  贾母也亲自接了过来看了看,意味深长的望了冯渊一眼,她没想到这个冯公子步步筹谋,连自己这个活了几十年的老人也看不透他,不由问道:“冯公子这地契可卖?”

  冯渊故作大方的说:“老祖宗见笑了,咱们都是一家人,众位尽管在这块地上施工就是了,晚辈不会有意见的。”

  贾母人老成精,自然明白这地契的重要性。若是他们修建省亲别墅的地契掌握在冯渊手中,那日后岂非受制于人?她心中忌惮,面上却不动声色:“还是买下吧,老身的私库里还有几万两银子,冯公子尽管开个价。”

  冯渊随意的说:“这是我属下以两万八千两银子买下来的土地。”

  贾母立即对身边的鸳鸯吩咐:“鸳鸯,你去我的私库拿三万两银子交给冯公子。”

  鸳鸯刚要听从吩咐,去贾母的私库中取三万两银票,却不料冯渊出声阻止了她。

  只听冯渊神态从容的说:“老祖宗,使不得。您手中的那张地契,就算晚辈孝敬您了。只不过晚辈一共拿到了两张地契,您手中的只是其中一张。”

  说着从怀中掏出另一张地契,说道:“实不相瞒,您拿的那份地契靠近荣国府,适合修建贵妃行宫。而晚辈拿的这张靠近宁国府,是用来建怡红院和潇湘馆的。还请老祖宗莫要见怪。”说罢将手中的那张地契重新揣入了怀中。

  贾母震惊的望着冯渊,赞赏的说:“没想到冯公子连省亲别院的布局都事先料到了,这等心思,这等魄力,实乃人中龙凤。若你是我贾家的子孙,我贾府何愁不能振兴啊!可惜了,可惜……”

  说罢,贾母扫视了一眼满堂儿孙,眼中充满了失望之色,似乎在感叹贾府后继无人。

  此后数日,贾琏开始安排府中的管事赖大、赖二以及其他各位下人,紧锣密鼓的筹备过完新年后兴建贵妃省亲别院的具体事宜。

  而冯渊也成为了贾府的座上宾,经常被邀请过去商议园中的布局。他凭借着对大观园的了解,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省亲别院的规划图纸也很快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