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冯渊科考-《穿越红楼收金钗》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春桃便推开房门,来到冯渊的身边,轻声唤道:“公子,该起床了。”

  冯渊缓缓睁开眼睛,伸了个懒腰坐起身来。

  红杏紧随其后端着铜盆走了进来,身后的香菱则捧着崭新的书生长袍,放在一旁的衣架上。

  梳洗完毕后,留下春桃整理床铺,冯渊来到前厅用膳。桌案上早已摆好了小米粥和几样清爽的小菜,春桃在一旁为他盛粥,香菱则贴心的为他夹菜。

  用完早膳,开始整理物品,冯渊将昨日准备好的笔墨纸砚等考试必备用品放入一个竹篮中。

  红杏也将昨晚准备好的干粮和水壶放入竹篮,接着在篮子上盖上一块笼布,以阻灰尘。

  车夫马六天还没亮就起身喂马,套好车辕,将马车停放在府邸门口。见冯渊走出大门,马六连忙恭敬的为冯渊掀开车帘。

  冯渊在众人的目送下,向金陵城的考场驰去。

  一路上马车行驶平稳,但越接近考场,路上的行人就越多。

  金陵作为这一带的郡城中心,每逢院试都会吸引方圆数百里的读书人前来应考。街道两旁挤满了前来送考的家人仆役,还有沿街叫卖早点的小贩。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热烈的气氛。

  马车在考场附近停下,冯渊跳下车来,只见考场大门前集聚着大量的考生,等待进入。他们一个个身着青衣,头戴方巾,书生打扮,神情凝重,手里还提着一个装有考试用具和食物的提篮。

  冯渊接过马六递来的竹篮,挥手告别,迈步走向人群。他跟随着其他考生的脚步,缓缓向考场大门移动。

  考场大门口设有多道关卡,十几名衙役身着官服,手持长棍维持秩序。

  他们神情严肃,不时的大声呼喝着要求考生排队。每个考生都要出示考试证明,那是一张盖有官印的纸张,上面详细记录着考生的姓名、籍贯和座位号等信息。衙役们仔细核对每一份证明,生怕出现差错。

  接下来是更加严格的搜身检查,衙役们打开每个考生的提篮,逐一检查其中的物品。只允许携带笔墨砚台,食物和水等必须品。若是查出违禁物品,将立即取消考试资格。

  经过层层检查,冯渊终于被放行进入考场。考场内部是一排排整齐的小屋,每间屋子只有三四平方米大小,仅能容纳一人。

  冯渊在一排排小屋间穿行,终于在考场的中部区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那是一间编号为“地字二十七号”的小屋。

  小屋内设施简陋,只有一张小桌、一把木椅和一只马桶。

  冯渊刚一跨进门槛,一名衙役便将房门从外面锁上,防止人员随意走动。门的上部开着一扇窗户,能够透进光线,照亮房间。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冯渊将独自一人待在这个小屋里,与世隔绝,直到考试结束才能离开。

  不久之后,考场内响起了铜锣声,那是主考官到来的信号。不久之后,传来衙役们的细碎的脚步声,分发试卷开始了。

  在等待了一盏茶的时间后,终于有一名衙差从窗外,递进了一份竹纸试卷。

  在冯渊的印象中,古代科考应该是一张较大的试卷,然而事实上,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份考卷居然多达四张,被装订成册,上面用工整的楷书印着封面和考题。

  冯渊展开试卷,快速的浏览了一遍,心中稍安,因为只是秀才考试,所以试题难度适中,并没有出现过于偏僻或刁钻的题目。

  他平复了一下心情,提笔蘸墨,开始认真的筹思答题。

  时间飞逝,转眼两天的时间就过去了,他也终于完成了所有的考卷试题,感到浑身疲惫。

  他轻敲房门,招来衙差,表示自己要交卷。很快衙差打开房门,示意冯渊跟着他走。

  冯渊右手小心的拿着答好的试卷,左手提着竹篮,走出了那间困了他两天的小屋。

  他跟着衙差,来到主考官面前,看到桌案上已经堆放着厚厚一摞试卷,那些都是其他考生提前交上来的答卷。

  主考官是一位四五十岁的老者,他接过冯渊的试卷,用犀利的目光快速扫视了几眼,然后面无表情的将试卷放在那一摞试卷的最上面。随即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在衙役的监视下,冯渊缓步走出了考场大门。

  阳光刺眼,让他不禁眯起了眼睛。回想起这场考试,他虽然已经尽了全力,但对于最终的结果,他并没有完全的把握。毕竟他的智力提升时间太短,这种临阵磨枪的做法终究有些仓促。

  更何况他现在的智力值只有78,虽然在普通人中算是不错,但在这些从小就饱读诗书的学子中间,实在算不上出类拔萃。但若只是拿到一个秀才的名额,也未必没有可能。

  考试结束,冯渊的心情也顿时放松了下来,超负荷的工作,让他感到现在说不出的疲惫,很想找个地方睡一觉。

  当他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冯府时,红日早已落山,天空被浓重的夜色笼罩,只有漫天的繁星残月。

  冯渊有气无力的与冯管家打了一声招呼,就回到了自己的寝室。

  为了庆祝他考试结束,春桃、红杏和香菱特意为他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但他实在是没有什么胃口,随便吃了几口,便倒头睡下。

  这一觉睡得格外香甜,也格外漫长。

  次日,当强烈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脸上时,冯渊才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挣扎着从床上坐起身来。

  “少爷,您醒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冯渊抬头一看,是丫鬟红杏。她正端着一盆清水,站在床边,一脸的关切。

  冯渊疑惑的问:“现在什么时辰了?”

  红杏答道:“现在已经巳时了。少爷您要起床吗?”

  冯渊没想到自己竟然睡了这么久,还惦记着到薛家了解情况,连忙跳下床来,让红杏服侍他洗漱更衣。

  连早饭也没顾的上吃,他就步行着,向薛府行去。

  金陵城的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各种叫卖声、喧闹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市井气息。冯渊穿梭在人群中,独自前行着。

  突然,一辆马车从他身边经过,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认出那辆马车正是送他和香菱回冯府的薛家马车,而那个车夫也正是扶香菱下车的那位。

  车帘被风吹开,冯渊竟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容——那似乎是薛蟠!

  “这怎么可能?”冯渊心中暗想,“薛蟠不是已经闹出人命,逃走了吗?他怎么敢如此堂而皇之的出现在金陵城?”

  他感到十分疑惑,同时也充满了警惕。难道薛蟠已经摆平了这件事,又或者他根本就没有逃走?

  为了弄清楚真相,冯渊决定跟上去看看。他加快脚步,紧紧的跟在薛府马车的后面。

  可是,这具身体实在是太弱了,跑了没多久,冯渊就感到气喘吁吁,双腿发软。他竭尽全力的追赶着,但最终还是跟丢了。

  虽然经过洗髓丹的提升,他的体力值从16提升到了21,但这具身体依然很废柴。

  他只得停下脚步,扶着墙,大口大口的喘着气。直到一刻钟后,才终于来到了薛府的大门前。

  薛府的大门气派非凡,朱红色的门柱,高大的门楼,都显示着薛家的显赫地位。门口站着数名家丁,身穿统一的制服,警惕的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冯渊很想进去查看一下薛蟠是否真的在薛府,但他知道,凭他现在的身份,根本就进不去。

  于是他便开始围着薛府转了一圈,仔细观察进入薛府的方法。

  让他惊喜的是,他发现在薛府西侧的围墙处,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棵大树的树枝伸向薛府的院中,也许通过爬上这棵大树,能够进入薛府内院。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太阳正高悬在头顶,街道上车马如流,行人如织。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可疑的举动都会引起注意。而且薛府的家丁这么多,现在进去无异于自投罗网。

  看来白天人多眼杂,不便施展暗夜无声的身法,只能等到夜幕降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