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檐下藏暖-《灶王爷的赊账簿》

  檐角的雨滴顺着瓦当往下淌,连成串的水珠在青石板上砸出小小的坑洼。豆宝趴在窗边,看雨丝斜斜地织着帘,把远处的田埂晕成一片模糊的绿。

  “发什么呆呢?”娘端着刚蒸好的馒头走进来,白胖的馒头冒着热气,在窗玻璃上呵出层白雾。豆宝伸手在雾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指尖的凉意让她缩了缩手。

  “娘,雨什么时候停啊?”她回头问,鼻尖蹭到娘的围裙,沾了点面粉,“李伯说今天要教我编麦秸辫的。”

  娘笑着擦掉她鼻尖的面粉:“等云散了就停。先吃馒头,刚出锅的,就着你三婆送来的腌菜,香着呢。”

  馒头暄软,咬一口能尝到淡淡的麦香,配着腌菜的脆爽,豆宝吃得脸颊鼓鼓的。忽然听见院门口有动静,雨幕里钻进来个披蓑衣的身影,斗笠上的水珠哗啦啦往下掉。

  “李伯!”豆宝丢下馒头就跑出去,差点被门槛绊倒。李伯摘下雨笠,露出被雨水打湿的头发,手里还攥着捆麦秸,湿漉漉的麦秸带着清新的草香。

  “看我带啥来了?”李伯把麦秸往廊下的竹筐里一放,抹了把脸,“说好教你编麦秸辫,就不能误了时辰。”

  娘赶紧递过干毛巾:“这雨天还跑一趟,快进来烤烤火。”李伯摆摆手,从竹筐里抽出几根软韧的麦秸,坐在廊下的小板凳上:“不碍事,这点雨算啥。豆宝,过来,我教你编个小篮子。”

  豆宝搬了小板凳凑过去,看李伯灵巧地把麦秸折来折去。金黄的麦秸在他手里像活了似的,交叉、缠绕,很快就有了篮子的模样。雨还在下,打在廊檐的铁皮上噼啪响,廊下却暖融融的,李伯的声音混着雨声,慢悠悠的:“编这个得有耐心,急了就会散……”

  豆宝学得认真,手指被麦秸硌得有点疼,却不肯停。编到篮底时,总也弄不平整,急得鼻尖冒汗。李伯伸手帮她调整:“你看,这根要压在下面,那根得翘起来,就像咱种麦子,哪根苗该埋深点,哪根该露点头,都有讲究。”

  娘端来热茶,给李伯和豆宝各递了一杯。水汽氤氲里,她看着廊下专注的一老一小,嘴角弯起笑意。雨珠顺着廊檐滴落,在青石板上汇成细流,而檐下的暖,却像刚出锅的馒头,扎实又绵长。

  豆宝终于编好了个小小的麦秸篮,虽然歪歪扭扭,提手还歪向一边,却宝贝似的捧在手里。李伯看了直点头:“不错不错,比我头回编的强多了。”

  雨渐渐小了,天边透出点亮来。李伯收拾好东西要走,豆宝把小篮子往他手里塞:“李伯,给你装烟丝用。”李伯笑得眼角堆起褶子,小心地收下:“好,我天天用着。”

  看着李伯的身影消失在雨幕尽头,豆宝举着自己的“作品”跑进屋里,娘正把晾干的麦粒收进陶罐,听见动静回头看:“编得真好。”

  豆宝把小篮子挂在墙上,忽然发现,雨天也没那么讨厌。屋檐把风雨挡在外面,屋里有热馒头,廊下有耐心教她编篮子的李伯,连雨声都变得好听起来,像在哼着支温柔的调子。

  她摸了摸墙上的麦秸篮,心里暖烘烘的。原来日子就像这檐下的暖,不用等晴天,也能悄悄藏在雨里,藏在麦香里,藏在每个人的笑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