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人海迷踪-《带娃综艺?我靠毒舌奶爸爆红了》

  刘成这个名字,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只激起一圈微弱的涟漪,便迅速沉底,再无踪影。

  王海调动了所有能用的资源,在数据的海洋里反复打捞。户籍信息显示,刘成在七年前那场夜阑酒店的技术晚宴结束后不到三个月,便从那家数据保全公司离职。此后,他的社保缴纳记录断断续续,辗转了几家小公司,职位都不高,与之前首席技术官的身份相去甚远。更蹊跷的是,从四年前开始,所有关于他的公开记录彻底中断。银行卡流水停滞在一个很小的数额上,没有大宗消费,没有出行记录,连网络上的痕迹都被抹得异常干净。

  “就像……就像这个人凭空蒸发了一样。”王海盯着屏幕上那条戛然而止的数据线,后背有点发凉,“枫哥,这也太干净了,比之前那些被删除的服务器日志还干净。这不正常。”

  林枫站在白板前,上面写着刘成的名字,以及几条稀疏的时间线和关联点。他的目光落在“四年前”那个时间节点上。

  “四年前,张建国开始大规模整合他旗下的科技资产。”林枫用马克笔在那个时间点画了一个圈,“也是在那前后,他彻底扫清了‘夜阑’的公开数据。”

  王海猛地反应过来。“你是说,张建国在整合资源、清除数据尾巴的同时,把刘成这个‘活证据’也一并处理了?让他……消失了?”他说到最后,声音不自觉地压低,带着一丝惊悚。

  “未必是物理上的消失。”林枫用笔尖点了点白板上刘成名字后面的大片空白,“更可能是一种‘信息层面的隔离’。给他一笔封口费,帮他换个身份,送到一个与过去彻底切割的地方。对于张建国来说,成本最低,也最安全。”

  “那我们还怎么找?”王海感到一阵绝望,“人海茫茫,他要是刻意躲起来,我们这点人手,无异于大海捞针。”

  林枫沉默着,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刘成就藏在其中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他还有家人吗?”林枫问。

  “查过了。父母早年去世,有个妹妹,叫刘薇。”王海调出资料,“刘薇倒是好找,一直在本地,是个小学老师,生活轨迹很清晰。我们的人侧面打听过,她提起哥哥,只说很多年没联系了,也不知道他在哪里,语气很自然,不像撒谎。”

  “监视她。不要接触,远距离观察。”林枫下令,“刘成如果还关心这个妹妹,或许会通过某种极隐秘的方式联系她。这是其一。”

  他走回白板前,在刘成的名字下面又写下一条。“其二, habits die hard(习惯难改)。刘成是顶尖的技术官,尤其擅长数据安全和隐匿通信。即使隐藏起来,他很可能依然会通过技术手段关注外界,特别是与他过去密切相关的人和事。比如,张建国,或者……我。”

  王海眼睛一亮。“钓鱼?”

  “不,是织网。”林枫眼神锐利,“用他可能感兴趣,并且只有他能看懂的技术‘饵料’,在他可能潜伏的、那些常人难以触及的网络角落,布下感知的蛛丝。一旦他触碰,我们就能定位。”

  这是一个极其庞大且精细的工程,需要深厚的黑客技术和无尽的耐心。

  “另外,”林枫补充道,“查他消失前最后半年的所有网络活动痕迹,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论坛留言、游戏账号、甚至是外卖地址。一个人不可能完全抹掉所有习惯,总会留下一点线头。”

  接下来的几天,林枫和王海几乎不眠不休。王海带着几个人,按照林枫划定的方向,在浩如烟海的陈旧数据中艰难筛查,寻找那可能存在的、被忽略的线头。而林枫则沉浸在他最擅长的领域,编写着复杂的追踪脚本和诱饵程序,像一位耐心的蜘蛛,在网络的暗处编织着无形的大网。

  他们筛查了刘成可能使用过的上百个虚拟身份,追踪了数千条加密通信的潜在路径,分析了无数个冷门技术论坛的过往发言。

  进展微乎其微。刘成似乎真的彻底人间蒸发了。

  疲惫和焦躁开始在王海团队中蔓延。有人开始怀疑这条线索是否真的有意义,是否在浪费宝贵的时间。

  就在连王海都有些动摇的时候,一个负责筛查旧游戏服务器数据的年轻成员,突然发出一声压抑的低呼。

  “海哥!有发现!”

  他调出一段来自某个早已停运多年的小众网络游戏的备份聊天记录。记录里,一个ID叫“沉默密钥”的玩家,在与另一个玩家的私聊中,提到了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

  「以前做数据保全,最烦那种想彻底清空日志的甲方,好像删了就能当没事发生一样。真正的清理,是连备份链和缓存碎片都要扫的,费劲。」

  发送时间,是在刘成从数据保全公司离职后不久。而那个接收私聊的玩家ID,经过反向追踪,关联到一个匿名的、用于技术交流的加密邮件组。在那个邮件组的历史存档里,他们找到了“沉默密钥”发布的几个关于数据隐匿和身份伪装的技术探讨帖,其行文风格和技术思路,与刘成已知的技术背景高度吻合。

  “沉默密钥”……这个ID,像是一把钥匙,轻轻转动,打开了一扇通往迷雾深处的窄门。

  虽然依旧不知道刘成身在何处,但至少,他们找到了一丝他曾经存在过的、属于技术者一面的气息。

  林枫看着那条聊天记录和那些技术帖,眼底终于有了一丝极淡的波动。

  “顺着这个ID,还有那个加密邮件组,继续挖。”他下达指令,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决,“他就在网络的某个角落。只要他还活着,还在呼吸,还在思考,就一定会留下新的痕迹。”

  人海茫茫,迷踪难寻。

  但他们已经抓住了那根最细微的线头。接下来,就是顺着这条线,将那个消失的证人,从深藏的秘密中,一点点拖拽出来。

  这场在数据尘埃和人海迷踪中的追猎,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