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斜照进书房,在光洁的红木桌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苏清雅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工作室需要审阅的下一季度形象策划初稿,但她的目光有些游离,指尖无意识地在鼠标边缘轻轻敲击。
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赵敏”。她深吸一口气,接通电话,同时点开了免提。
“清雅,在看数据吗?”赵敏的声音传来,一如既往的干练,听不出太多情绪。
“还没顾上。”苏清雅如实回答,目光掠过窗外,能看到林枫正陪着已经能下地走动的思柔在花园里慢慢晒太阳,思清和思雅像两只小尾巴跟在旁边。
“我发你一份简要分析报告。”赵敏语速很快,“重点看一下林枫相关的部分。”
邮件提示音几乎同时响起。苏清雅移动鼠标,点开附件。
密密麻麻的数据图表和关键词云映入眼帘。热度曲线、搜索指数、舆情正负面占比、关联话题……冷冰冰的数字和百分比,此刻却仿佛带着温度,描绘出一幅她未曾预料到的图景。
“看到了吗?”赵敏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带着一种冷静的审视,“‘林枫 通宵守护’、‘程序员爸爸’、‘硬核带娃’这几个关键词,在过去二十四小时内的搜索量和讨论度呈爆发式增长。之前那些关于他‘素人’、‘不配’的负面声量,被压缩到了不足百分之五。”
苏清雅的目光落在那个“硬核带娃”的词条上,眼前仿佛又浮现出林枫守在思柔床边,一遍遍测量体温、更换毛巾时那沉默而专注的侧影。
赵敏继续分析,语气像在评估一件突然增值的资产。“更重要的是受众画像的转变。之前关注你的粉丝,以年轻女性和事业粉为主。但这次事件后,大量家庭用户、尤其是已婚已育群体开始关注他。这部分受众黏性高,消费能力稳定,商业价值……非常可观。”
她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简单来说,林枫现在立住的这个‘负责任、有担当、行动力强的父亲’形象,极具市场穿透力。它弥补了你形象中过于‘完美’和‘疏离’的部分,为你们这个‘家庭单元’注入了强大的真实感和亲和力。”
苏清雅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蜷缩起来。她想起之前赵敏对林枫的警惕和评估,那时的结论似乎与现在截然不同。
“所以,”赵敏话锋一转,提出了核心建议,“在后续的节目互动中,我的建议是,可以更……自然地展现这一面。不需要刻意表演,就像这次一样。这种基于真实生活的互动,产生的化学反应,比任何精心设计的人设都更有力量。”
她特意强调了“自然”两个字。
苏清雅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林枫正蹲下身,耐心地听思柔小声说着什么,阳光洒在他肩头,也落在思柔仰起的小脸上。那画面平和而温暖。
她想起他熬的那碗看似普通、却处处用心的粥,想起他彻夜不眠后眼底的青色,想起他接过那杯茶时平静的眼神。
这些片段,与报告上那些冰冷而权威的数据渐渐重叠。
赵敏的声音将她从思绪中拉回。“当然,最终如何把握这个度,由你决定。我只是从商业价值和公众形象的角度提供分析。你感觉呢?”
感觉?
苏清雅发现,自己此刻的感觉非常复杂。有对数据变化的惊讶,有对赵敏专业判断的认同,但更多的,是一种连她自己都难以精准定义的……悸动。
那份报告,像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林枫在公众眼中的价值,也照出了她内心深处某些正在悄然松动和改变的东西。
“我明白了,敏姐。”她最终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一些,“数据我看了,你的建议……我会考虑。”
“好。”赵敏利落地结束通话,“有情况随时沟通。”
电话挂断。
书房里恢复了安静,只剩下电脑风扇轻微的嗡鸣。
苏清雅没有立刻继续工作。她靠在椅背上,目光依然停留在窗外那幅温馨的画面上。
数据是理性的,分析是客观的。
但它们指向的那个男人,以及他带来的这一切改变,却在她心里搅起了感性的、无法用数据衡量的波澜。
赵敏的报告像一份来自外界的、盖着权威印章的认证,无声地告诉她——你看,他并非一无是处,他拥有的,是另一种形式的、沉甸甸的价值。
这份认知,比任何人的劝说都更有力地,推动着她内心那架摇摆不定的天平,向着某个方向,又倾斜了一分。
她看着林枫牵着思柔的手,慢慢走回屋内的身影,一个念头清晰地浮现。
也许,她真的应该,试着用新的眼光,重新看一看这个法律意义上的丈夫,孩子们的父亲了。不仅仅是通过自己的感觉,也包括这些……数据背后所揭示的,她可能忽略了的重量。
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赵敏”。她深吸一口气,接通电话,同时点开了免提。
“清雅,在看数据吗?”赵敏的声音传来,一如既往的干练,听不出太多情绪。
“还没顾上。”苏清雅如实回答,目光掠过窗外,能看到林枫正陪着已经能下地走动的思柔在花园里慢慢晒太阳,思清和思雅像两只小尾巴跟在旁边。
“我发你一份简要分析报告。”赵敏语速很快,“重点看一下林枫相关的部分。”
邮件提示音几乎同时响起。苏清雅移动鼠标,点开附件。
密密麻麻的数据图表和关键词云映入眼帘。热度曲线、搜索指数、舆情正负面占比、关联话题……冷冰冰的数字和百分比,此刻却仿佛带着温度,描绘出一幅她未曾预料到的图景。
“看到了吗?”赵敏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带着一种冷静的审视,“‘林枫 通宵守护’、‘程序员爸爸’、‘硬核带娃’这几个关键词,在过去二十四小时内的搜索量和讨论度呈爆发式增长。之前那些关于他‘素人’、‘不配’的负面声量,被压缩到了不足百分之五。”
苏清雅的目光落在那个“硬核带娃”的词条上,眼前仿佛又浮现出林枫守在思柔床边,一遍遍测量体温、更换毛巾时那沉默而专注的侧影。
赵敏继续分析,语气像在评估一件突然增值的资产。“更重要的是受众画像的转变。之前关注你的粉丝,以年轻女性和事业粉为主。但这次事件后,大量家庭用户、尤其是已婚已育群体开始关注他。这部分受众黏性高,消费能力稳定,商业价值……非常可观。”
她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简单来说,林枫现在立住的这个‘负责任、有担当、行动力强的父亲’形象,极具市场穿透力。它弥补了你形象中过于‘完美’和‘疏离’的部分,为你们这个‘家庭单元’注入了强大的真实感和亲和力。”
苏清雅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蜷缩起来。她想起之前赵敏对林枫的警惕和评估,那时的结论似乎与现在截然不同。
“所以,”赵敏话锋一转,提出了核心建议,“在后续的节目互动中,我的建议是,可以更……自然地展现这一面。不需要刻意表演,就像这次一样。这种基于真实生活的互动,产生的化学反应,比任何精心设计的人设都更有力量。”
她特意强调了“自然”两个字。
苏清雅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林枫正蹲下身,耐心地听思柔小声说着什么,阳光洒在他肩头,也落在思柔仰起的小脸上。那画面平和而温暖。
她想起他熬的那碗看似普通、却处处用心的粥,想起他彻夜不眠后眼底的青色,想起他接过那杯茶时平静的眼神。
这些片段,与报告上那些冰冷而权威的数据渐渐重叠。
赵敏的声音将她从思绪中拉回。“当然,最终如何把握这个度,由你决定。我只是从商业价值和公众形象的角度提供分析。你感觉呢?”
感觉?
苏清雅发现,自己此刻的感觉非常复杂。有对数据变化的惊讶,有对赵敏专业判断的认同,但更多的,是一种连她自己都难以精准定义的……悸动。
那份报告,像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林枫在公众眼中的价值,也照出了她内心深处某些正在悄然松动和改变的东西。
“我明白了,敏姐。”她最终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一些,“数据我看了,你的建议……我会考虑。”
“好。”赵敏利落地结束通话,“有情况随时沟通。”
电话挂断。
书房里恢复了安静,只剩下电脑风扇轻微的嗡鸣。
苏清雅没有立刻继续工作。她靠在椅背上,目光依然停留在窗外那幅温馨的画面上。
数据是理性的,分析是客观的。
但它们指向的那个男人,以及他带来的这一切改变,却在她心里搅起了感性的、无法用数据衡量的波澜。
赵敏的报告像一份来自外界的、盖着权威印章的认证,无声地告诉她——你看,他并非一无是处,他拥有的,是另一种形式的、沉甸甸的价值。
这份认知,比任何人的劝说都更有力地,推动着她内心那架摇摆不定的天平,向着某个方向,又倾斜了一分。
她看着林枫牵着思柔的手,慢慢走回屋内的身影,一个念头清晰地浮现。
也许,她真的应该,试着用新的眼光,重新看一看这个法律意义上的丈夫,孩子们的父亲了。不仅仅是通过自己的感觉,也包括这些……数据背后所揭示的,她可能忽略了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