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的名字还是刘季。”
嬴政的眉心深深蹙起。
他设想过无数可能。夺走他江山的,只可能是六国残存的王族,或是某个隐藏在暗处的旧日贵胄。
可……刘邦?刘季?
这是谁?
“此人,是何出身?”。
“沛县,泗水亭长。”
亭长?
嬴政的瞳孔,不易察觉地缩了一下。
那是什么东西?
一个比县令、县丞还要卑贱无数倍,在乡野间管管鸡鸣狗盗的小吏!
他嬴政,横扫六合,并吞八荒,建立起的万世帝国……最终,竟被一个不入流的小吏,夺了天下?!
这比“二世而亡”四个字,带来的羞辱感,还要强烈千百倍!
“他,凭什么?!”嬴政的声音里,透着一股荒谬的怒火。
“他不是最强的。”周觉摇了摇头。
“秦末乱世,群雄并起。其中最强之人,是楚国名将项燕的亲孙,项羽。”
“此人天生神力,勇冠三军,于巨鹿破釜沉舟,以区区数万楚军,正面击溃了大秦三十万主力。主将章邯投降,王离被生擒。”
王离!
那是他刚刚才委以重任,托付了整个东巡安危的王贲之子!大秦最忠诚的将门之后。
章邯,那也是他一手提拔,用以镇守南方的少府重臣!
三十万大军,竟然,全败了?!
嬴政的呼吸瞬间急促,他死死盯着周觉:“章邯为何投降?!他麾下尚有数十万大军,为何会降?!”
“因为赵高。”周觉给出了答案。
“章邯在前线浴血奋战,赵高却在朝中构陷,说他拥兵自重,意图不轨。章邯进退两难,前有强敌,后有奸臣,最终,只能绝望归降。”
又是赵高!
嬴政紧紧攥住拳头,骨节因为用力而发出“咯咯”的轻响,一股暴虐的杀意,在他胸中疯狂翻涌!
他强压着几乎要喷薄而出的怒火,追问道:“那……那投降的秦军呢?项羽如何处置的?”
周觉沉默了片刻,这片刻的沉默,让嬴政的心,沉入了底。
他有一种极其不祥的预感。
“项羽,坑杀了他们。”
“……你说什么?!!!”嬴政的声音不自觉抬高。
“在新安,二十万已经放下武器的秦军士卒,一夜之间,尽数被活埋。”
轰!
他身体剧烈地向后一晃,重重撞在身后的书案上,巨大的力道让整个书案都晃动了。
“噗——!”
一口腥甜的逆血,再也压制不住,从他口中狂喷而出。
“陛下......”周觉有些担忧,她也没想到始皇帝会气吐血,毕竟知道大秦二世而亡,胡亥虐杀兄弟姐妹,老祖宗都挺住了。
嬴政现在心痛不已,那不是简单的数字。
那是二十万条鲜活的生命!
是二十万个大秦的儿子,丈夫,与父亲!
是跟随他,征战十年,为他打下这片江山的,关中老秦人!
他们没有死在最惨烈的战场上,却死在了投降之后冰冷的土坑里。
嬴政撑在桌子上的手背青筋暴起,指甲几乎要将木板抠穿!
他不能倒下!
他死死咬着牙,满嘴的血腥味,沙哑的声音从喉咙里挤出:
“继……续……说!”
“项羽勇而无谋,残暴嗜杀。而刘邦,知人善任,能纳谏,得民心。他率先攻入关中,你的孙子,子婴,捧着传国玉玺,向他投降。”
子婴……
嬴政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模糊的,怯懦的孩童身影。
“刘邦接受了投降,废除秦国严苛律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秋毫无犯,深得民心。”
“而后,项羽率大军而至。他妒恨刘邦先入关中,于是……他杀了子婴,屠戮咸阳,一把火,烧了你的宫殿。”
周觉的声音很轻。
“那场火,烧了三个月。”
咸阳宫,被烧了。
他穷尽一生,建立起来的所有辉煌与荣耀,都在那三个月的大火中,化为了焦土。
那个他曾亲手抱过的孙子,也被杀了。
嬴氏一族的血脉,就此断绝。
“呵……呵呵……”
嬴政忽然发出了一声低沉的,说不清是自嘲还是悲鸣的笑声。
他缓缓地,转过身,重新面对着那幅巨大的天下地图。
他的目光,不再有之前的锐利与威严,只剩下一种深不见底的,化不开的疲惫与茫然。
他败了。
败得如此彻底。
不是败给了六国的余孽,不是败给了强大的敌人。
是败给了他最不成器的儿子,败给了他最信任的宦官,败给了他一手建立的,自以为万无一失的制度。
“仙人。”
许久,他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迷惘与自我怀疑。
“是朕……错了吗?”
他指着书架上那一排排码放整齐的竹简,那里,是大秦的律法,是他与李斯等人,耗费了半生心血构建的法制根基。
“朕以法治国,统一度量,车同轨,书同文,北击匈奴,南征百越,难道……这一切,都是错的吗?”
“难道,扶苏所言,以仁德治天下,才是对的?”
这是他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坚持了一生的道路。
他像一个在迷雾中行走了太久,却发现终点是一片悬崖的旅人,满心都是被掏空的虚无。
“陛下,你没有错。”
周觉的声音,如同一道微光,劈散了他的迷惘。
“一个刚刚结束了数百年战乱,人心思变,六国旧俗尚存的庞大帝国,就像一匹桀骜不驯的烈马。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铁的缰绳,是强力的法度,去约束它,整合它。而不是用所谓的‘仁德’,去和它讲道理。”
“若无陛下的雷霆手段,便无今日的大一统。这一点,功在千秋,毋庸置疑。”
周觉的话,让嬴政那几乎要崩塌的信念,重新找到了一丝支撑。
“可是……”她话锋一转。
“缰绳,如果勒得太紧,时间太久,马,是会被勒死的。”
她走到书案前,拿起一卷竹简。
“我曾见秦律,一人犯罪,邻里连坐;一夫迟误徭役,全家处斩。”
“陛下,您可曾想过,那误了徭役的农夫,或许并非懒惰,而是路上遇到了山洪,冲垮了道路?”
“律法,给了天下一个明确的准则,这是好事。但过于严苛,毫无人情,便会断绝百姓所有的希望。”
“当一个人,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活下去的时候,他除了拼死一搏,还有别的选择吗?”
“陈胜、吴广,便是如此。他们只是两个被征发的戍卒,因为大雨延误了行期,按照秦律,是死罪。横竖都是一死,他们为何不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声呐喊,点燃了天下所有在严刑峻法下,苦苦挣扎的百姓心中最后的一点火苗。”
嬴政沉默了。
他不是听不进劝谏的昏君。
他只是,站得太高,太久了。
他看到的是帝国的运转,是律法的威严,是秩序的建立。
他看不到,在那庞大的,名为“大秦”的机器之下,每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痛苦与绝望。
“法度……仁德……”他喃喃自语,像在问周觉,又像在拷问自己:“究竟,该如何?”
“可以共存。”
周觉看着他,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在更遥远的未来,这片土地上,会有一个理念。”
“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是底线,保证公平,惩戒罪恶。”
“德,是旗帜,引领人心,教化向善。”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一手持剑,一手捧书。这,才是长治久安的大道!”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八个字,如惊雷贯耳,瞬间劈开了嬴政脑海中所有的迷雾!
他那双黯淡下去的眸子,重新燃起了光。
“但是,”周觉的声音,又一次将他从激动中拉回了现实。
“陛下,您必须明白一件事。”
“那个未来的国度,能做到这一点,是有它的国情在的。”
“历经数千年的融合,他们拥有统一的文化认同,普及的教育,让他们的人民拥有更高的见识与智慧,发达的生产力,让他们不必再为温饱而发愁。”
“而现在的大秦呢?”
周觉的问题,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嬴政刚刚燃起的心头火上。
“你的子民,识字的有几人?”
“你的国库,能撑几年天灾?”
“六国的旧人,是否真心归附?”
“陛下,未来的路是光明的,但通往光明的路,需要一步一步地,从脚下的泥泞里,走出来。”
“别人的药方,只能参考借鉴,抄不来。”
“您,只能做大秦自己的药师。”
嬴政站在那里,久久没有说话。
他看着周觉,看着这个仿佛知晓一切的“仙人”。
她给了他最沉重的打击,又给了他最光明的希望。
她推翻了他一生的执念,又为他指明了一条更艰难,却也更宏伟的道路。
良久,他终于再次开口,声音已经恢复了帝王的沉稳与冷静。
“仙人,朕明白了。”
嬴政的眉心深深蹙起。
他设想过无数可能。夺走他江山的,只可能是六国残存的王族,或是某个隐藏在暗处的旧日贵胄。
可……刘邦?刘季?
这是谁?
“此人,是何出身?”。
“沛县,泗水亭长。”
亭长?
嬴政的瞳孔,不易察觉地缩了一下。
那是什么东西?
一个比县令、县丞还要卑贱无数倍,在乡野间管管鸡鸣狗盗的小吏!
他嬴政,横扫六合,并吞八荒,建立起的万世帝国……最终,竟被一个不入流的小吏,夺了天下?!
这比“二世而亡”四个字,带来的羞辱感,还要强烈千百倍!
“他,凭什么?!”嬴政的声音里,透着一股荒谬的怒火。
“他不是最强的。”周觉摇了摇头。
“秦末乱世,群雄并起。其中最强之人,是楚国名将项燕的亲孙,项羽。”
“此人天生神力,勇冠三军,于巨鹿破釜沉舟,以区区数万楚军,正面击溃了大秦三十万主力。主将章邯投降,王离被生擒。”
王离!
那是他刚刚才委以重任,托付了整个东巡安危的王贲之子!大秦最忠诚的将门之后。
章邯,那也是他一手提拔,用以镇守南方的少府重臣!
三十万大军,竟然,全败了?!
嬴政的呼吸瞬间急促,他死死盯着周觉:“章邯为何投降?!他麾下尚有数十万大军,为何会降?!”
“因为赵高。”周觉给出了答案。
“章邯在前线浴血奋战,赵高却在朝中构陷,说他拥兵自重,意图不轨。章邯进退两难,前有强敌,后有奸臣,最终,只能绝望归降。”
又是赵高!
嬴政紧紧攥住拳头,骨节因为用力而发出“咯咯”的轻响,一股暴虐的杀意,在他胸中疯狂翻涌!
他强压着几乎要喷薄而出的怒火,追问道:“那……那投降的秦军呢?项羽如何处置的?”
周觉沉默了片刻,这片刻的沉默,让嬴政的心,沉入了底。
他有一种极其不祥的预感。
“项羽,坑杀了他们。”
“……你说什么?!!!”嬴政的声音不自觉抬高。
“在新安,二十万已经放下武器的秦军士卒,一夜之间,尽数被活埋。”
轰!
他身体剧烈地向后一晃,重重撞在身后的书案上,巨大的力道让整个书案都晃动了。
“噗——!”
一口腥甜的逆血,再也压制不住,从他口中狂喷而出。
“陛下......”周觉有些担忧,她也没想到始皇帝会气吐血,毕竟知道大秦二世而亡,胡亥虐杀兄弟姐妹,老祖宗都挺住了。
嬴政现在心痛不已,那不是简单的数字。
那是二十万条鲜活的生命!
是二十万个大秦的儿子,丈夫,与父亲!
是跟随他,征战十年,为他打下这片江山的,关中老秦人!
他们没有死在最惨烈的战场上,却死在了投降之后冰冷的土坑里。
嬴政撑在桌子上的手背青筋暴起,指甲几乎要将木板抠穿!
他不能倒下!
他死死咬着牙,满嘴的血腥味,沙哑的声音从喉咙里挤出:
“继……续……说!”
“项羽勇而无谋,残暴嗜杀。而刘邦,知人善任,能纳谏,得民心。他率先攻入关中,你的孙子,子婴,捧着传国玉玺,向他投降。”
子婴……
嬴政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模糊的,怯懦的孩童身影。
“刘邦接受了投降,废除秦国严苛律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秋毫无犯,深得民心。”
“而后,项羽率大军而至。他妒恨刘邦先入关中,于是……他杀了子婴,屠戮咸阳,一把火,烧了你的宫殿。”
周觉的声音很轻。
“那场火,烧了三个月。”
咸阳宫,被烧了。
他穷尽一生,建立起来的所有辉煌与荣耀,都在那三个月的大火中,化为了焦土。
那个他曾亲手抱过的孙子,也被杀了。
嬴氏一族的血脉,就此断绝。
“呵……呵呵……”
嬴政忽然发出了一声低沉的,说不清是自嘲还是悲鸣的笑声。
他缓缓地,转过身,重新面对着那幅巨大的天下地图。
他的目光,不再有之前的锐利与威严,只剩下一种深不见底的,化不开的疲惫与茫然。
他败了。
败得如此彻底。
不是败给了六国的余孽,不是败给了强大的敌人。
是败给了他最不成器的儿子,败给了他最信任的宦官,败给了他一手建立的,自以为万无一失的制度。
“仙人。”
许久,他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迷惘与自我怀疑。
“是朕……错了吗?”
他指着书架上那一排排码放整齐的竹简,那里,是大秦的律法,是他与李斯等人,耗费了半生心血构建的法制根基。
“朕以法治国,统一度量,车同轨,书同文,北击匈奴,南征百越,难道……这一切,都是错的吗?”
“难道,扶苏所言,以仁德治天下,才是对的?”
这是他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坚持了一生的道路。
他像一个在迷雾中行走了太久,却发现终点是一片悬崖的旅人,满心都是被掏空的虚无。
“陛下,你没有错。”
周觉的声音,如同一道微光,劈散了他的迷惘。
“一个刚刚结束了数百年战乱,人心思变,六国旧俗尚存的庞大帝国,就像一匹桀骜不驯的烈马。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铁的缰绳,是强力的法度,去约束它,整合它。而不是用所谓的‘仁德’,去和它讲道理。”
“若无陛下的雷霆手段,便无今日的大一统。这一点,功在千秋,毋庸置疑。”
周觉的话,让嬴政那几乎要崩塌的信念,重新找到了一丝支撑。
“可是……”她话锋一转。
“缰绳,如果勒得太紧,时间太久,马,是会被勒死的。”
她走到书案前,拿起一卷竹简。
“我曾见秦律,一人犯罪,邻里连坐;一夫迟误徭役,全家处斩。”
“陛下,您可曾想过,那误了徭役的农夫,或许并非懒惰,而是路上遇到了山洪,冲垮了道路?”
“律法,给了天下一个明确的准则,这是好事。但过于严苛,毫无人情,便会断绝百姓所有的希望。”
“当一个人,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活下去的时候,他除了拼死一搏,还有别的选择吗?”
“陈胜、吴广,便是如此。他们只是两个被征发的戍卒,因为大雨延误了行期,按照秦律,是死罪。横竖都是一死,他们为何不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声呐喊,点燃了天下所有在严刑峻法下,苦苦挣扎的百姓心中最后的一点火苗。”
嬴政沉默了。
他不是听不进劝谏的昏君。
他只是,站得太高,太久了。
他看到的是帝国的运转,是律法的威严,是秩序的建立。
他看不到,在那庞大的,名为“大秦”的机器之下,每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痛苦与绝望。
“法度……仁德……”他喃喃自语,像在问周觉,又像在拷问自己:“究竟,该如何?”
“可以共存。”
周觉看着他,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在更遥远的未来,这片土地上,会有一个理念。”
“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是底线,保证公平,惩戒罪恶。”
“德,是旗帜,引领人心,教化向善。”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一手持剑,一手捧书。这,才是长治久安的大道!”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八个字,如惊雷贯耳,瞬间劈开了嬴政脑海中所有的迷雾!
他那双黯淡下去的眸子,重新燃起了光。
“但是,”周觉的声音,又一次将他从激动中拉回了现实。
“陛下,您必须明白一件事。”
“那个未来的国度,能做到这一点,是有它的国情在的。”
“历经数千年的融合,他们拥有统一的文化认同,普及的教育,让他们的人民拥有更高的见识与智慧,发达的生产力,让他们不必再为温饱而发愁。”
“而现在的大秦呢?”
周觉的问题,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嬴政刚刚燃起的心头火上。
“你的子民,识字的有几人?”
“你的国库,能撑几年天灾?”
“六国的旧人,是否真心归附?”
“陛下,未来的路是光明的,但通往光明的路,需要一步一步地,从脚下的泥泞里,走出来。”
“别人的药方,只能参考借鉴,抄不来。”
“您,只能做大秦自己的药师。”
嬴政站在那里,久久没有说话。
他看着周觉,看着这个仿佛知晓一切的“仙人”。
她给了他最沉重的打击,又给了他最光明的希望。
她推翻了他一生的执念,又为他指明了一条更艰难,却也更宏伟的道路。
良久,他终于再次开口,声音已经恢复了帝王的沉稳与冷静。
“仙人,朕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