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日家宴:庭院叙旧,细节藏“真”
七月二十七的黄昏,东宫御花园的“揽月亭”被灯笼照得如同白昼。红绸缠绕着亭柱,垂落的流苏随风轻晃;桌上的餐具是将军府旧年的青瓷,盛着莲子羹、杏仁糕、酱肘子——全是老太太与各位姨娘当年最拿手的家常滋味,连空气里都飘着记忆中的暖意。
老太太坐在主位,被侍女轻轻按着肩膀,目光却一瞬不瞬地盯着亭口。当“叶靖”与八位“兄长”按长幼顺序走来时,她的眼眶瞬间红了,颤巍巍地伸出手:“靖儿……我的儿……”
“叶靖”快步上前,双膝跪地,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哽咽:“母亲,孩儿回来了。”他低头时,额角那道浅浅的疤痕露了出来——那是按真威远将军幼时爬树摔伤的旧痕复刻的,与老太太记忆中的模样分毫不差。老太太颤抖着抚上疤痕,泪水落得更凶:“当年你摔下来,娘抱着你哭了一下午,你还说‘娘别哭,我以后保护你’……”
“叶靖”顺势握住她的手,语气带着“怀念”:“是啊,后来我总把父亲的小匕首别在腰间,说要做母亲的‘小护卫’,结果第二天就把匕首弄丢了,还怕您生气,躲在假山后面哭了好久。”
这番对话精准戳中老太太的记忆,她拍着“叶靖”的手背,连声道:“都记得……都记得……”
亭内的其他角落,“亲情戏”也在同步上演。王氏夫人给“叶云”盛莲子羹时,指尖无意间碰到他腰间的羊脂玉佩——那是真叶云十五岁生辰时,她亲手系上的。“云儿,”她轻声问,“这块玉佩,你还带着呢?”
“叶云”立刻露出愧疚的笑,指尖摩挲着玉佩边缘——这是真叶云的习惯动作:“当年我偷卖父亲的兵书换桂花糕,您把玉佩塞给我,说‘想吃就跟娘说,别做糊涂事’,这块玉佩我一直带在身上,从没离过身。”他顿了顿,又补了句细节,“后来您还罚我抄《论语》,半夜偷偷给我送莲子羹,说‘抄不完娘帮你’……”
王氏夫人眼眶泛红,拍了拍他的手背:“就知道你没忘。”
“叶澜”坐在叶婉清身边,袖中的竹笛无意间露出一角——那是真叶澜小时候与叶婉清一起做的,笛身上还刻着歪歪扭扭的“澜”字。叶婉清眼睛一亮:“三哥,这支竹笛你还留着?”
“叶澜”顺势掏出竹笛,笑着吹了段《牧牛曲》——旋律与当年两人一起学的一模一样:“当年你总抢我的竹笛,说要‘教小牛唱歌’,结果把笛子摔断了,还是我用胶水粘好的,你看,这里还有裂痕呢。”他指着笛身上一道细微的痕迹,那是他特意复刻的“旧伤”。
叶婉清被逗笑,伸手戳了戳他的胳膊:“就你记仇!”
“叶恒”帮四姨娘剥杏仁时,手法与小时候分毫不差——先捏碎外壳,再轻轻取出果仁,连剥好的杏仁都按四姨娘
七月二十七的黄昏,东宫御花园的“揽月亭”被灯笼照得如同白昼。红绸缠绕着亭柱,垂落的流苏随风轻晃;桌上的餐具是将军府旧年的青瓷,盛着莲子羹、杏仁糕、酱肘子——全是老太太与各位姨娘当年最拿手的家常滋味,连空气里都飘着记忆中的暖意。
老太太坐在主位,被侍女轻轻按着肩膀,目光却一瞬不瞬地盯着亭口。当“叶靖”与八位“兄长”按长幼顺序走来时,她的眼眶瞬间红了,颤巍巍地伸出手:“靖儿……我的儿……”
“叶靖”快步上前,双膝跪地,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哽咽:“母亲,孩儿回来了。”他低头时,额角那道浅浅的疤痕露了出来——那是按真威远将军幼时爬树摔伤的旧痕复刻的,与老太太记忆中的模样分毫不差。老太太颤抖着抚上疤痕,泪水落得更凶:“当年你摔下来,娘抱着你哭了一下午,你还说‘娘别哭,我以后保护你’……”
“叶靖”顺势握住她的手,语气带着“怀念”:“是啊,后来我总把父亲的小匕首别在腰间,说要做母亲的‘小护卫’,结果第二天就把匕首弄丢了,还怕您生气,躲在假山后面哭了好久。”
这番对话精准戳中老太太的记忆,她拍着“叶靖”的手背,连声道:“都记得……都记得……”
亭内的其他角落,“亲情戏”也在同步上演。王氏夫人给“叶云”盛莲子羹时,指尖无意间碰到他腰间的羊脂玉佩——那是真叶云十五岁生辰时,她亲手系上的。“云儿,”她轻声问,“这块玉佩,你还带着呢?”
“叶云”立刻露出愧疚的笑,指尖摩挲着玉佩边缘——这是真叶云的习惯动作:“当年我偷卖父亲的兵书换桂花糕,您把玉佩塞给我,说‘想吃就跟娘说,别做糊涂事’,这块玉佩我一直带在身上,从没离过身。”他顿了顿,又补了句细节,“后来您还罚我抄《论语》,半夜偷偷给我送莲子羹,说‘抄不完娘帮你’……”
王氏夫人眼眶泛红,拍了拍他的手背:“就知道你没忘。”
“叶澜”坐在叶婉清身边,袖中的竹笛无意间露出一角——那是真叶澜小时候与叶婉清一起做的,笛身上还刻着歪歪扭扭的“澜”字。叶婉清眼睛一亮:“三哥,这支竹笛你还留着?”
“叶澜”顺势掏出竹笛,笑着吹了段《牧牛曲》——旋律与当年两人一起学的一模一样:“当年你总抢我的竹笛,说要‘教小牛唱歌’,结果把笛子摔断了,还是我用胶水粘好的,你看,这里还有裂痕呢。”他指着笛身上一道细微的痕迹,那是他特意复刻的“旧伤”。
叶婉清被逗笑,伸手戳了戳他的胳膊:“就你记仇!”
“叶恒”帮四姨娘剥杏仁时,手法与小时候分毫不差——先捏碎外壳,再轻轻取出果仁,连剥好的杏仁都按四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