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兽在古玩街住了下来,街坊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灰棱”,因为它额间的晶石在阳光下总泛着灰蓝色的棱光。谷雨这天,灰棱突然变得焦躁不安,围着老槐树转圈圈,时不时用狼爪扒拉泥土,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呜咽。陈默蹲下身摸了摸它的脖颈,发现它颈后的绒毛里藏着片骨片,形状像枚迷你的船桨,边缘刻着波浪纹。
“这骨片跟玄老那支骨笛的料子很像。”苏清月用镊子小心地夹起骨片,对着光看,波浪纹里隐约有“听潮”两个字,“笔记里提过‘骨器相感’,灰棱的不安,说不定跟海上的动静有关。”
疯和尚扛着个木盆从素面馆跑出来,盆里装着刚和好的面,说是要做海菜包子。“老和尚说,谷雨前后的海菜最鲜,”他见灰棱不安,把盆往地上一放,“你是不是也想吃?给你留两个!”
灰棱却闻都不闻,猛地窜到街口,朝着海边的方向长嘶。陈默突然想起那支骨笛,转身跑回听骨轩,从博古架上取下来——笛身的云纹在灰棱的嘶鸣声里微微发亮,像活了过来。他试着将骨片贴在笛尾,两者竟严丝合缝,骨笛瞬间变得沉甸甸的,笛孔里渗出细密的水珠,像刚从海里捞出来。
“吹吹看!”苏清月眼睛发亮,“说不定能解了灰棱的焦躁。”
陈默把骨笛凑到唇边,吹出的调子却不是寻常的音,倒像海浪拍打礁石的“哗哗”声,时而湍急,时而舒缓。奇怪的是,笛声刚起,天边就滚来团乌云,海风顺着街道灌进来,老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竟真的有了潮起的气息。灰棱的呜咽渐渐平息,蹲坐在陈默脚边,耳朵贴地,像是在听笛声里的海。
快递员小张骑着摩托车冒雨赶来,车筐里的包裹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王馆长让我送这个!”他递过来个密封袋,里面是张泛黄的海图,标注着近海的暗礁,“他说这图是从艘沉船上找到的,上面的潮信标记,跟你骨笛的纹路能对上!”
陈默展开海图,骨笛的波浪纹果然与图上的潮线重合,在“谷雨”这天的标记处,画着个小小的骨笛符号。灰棱突然用狼爪指着海图边缘的小岛,那里标注着“落笛屿”,旁边写着行小字:“笛鸣则潮退,笛静则潮生”。
“是守陵人在海边的据点!”苏清月恍然大悟,“玄老当年说不定在这儿用骨笛引过潮,避开礁石运送物资。”
陈默再吹骨笛,调子转急,像退潮时的暗流。灰棱突然起身,朝着海边的方向轻嘶,颈间的绒毛竖起,像在示意该动身了。疯和尚已经把海菜包子装进了竹篮:“带上带上!说不定岛上有人等着吃热乎的!”
张奶奶拄着拐杖过来,往陈默兜里塞了包防潮的油纸:“把骨笛裹好,潮气重,别让它受了潮。”她看着灰棱,眼神复杂,“这兽通人性,跟着它走,错不了。”
海风越来越大,卷着雨丝打在脸上。陈默握紧骨笛,灰棱在前头领路,苏清月提着海图紧随其后,疯和尚抱着竹篮跟在最后,嘴里还念叨着“落笛屿听着就像有故事的地方”。
他们不知道的是,此刻落笛屿的礁石上,正坐着个穿蓑衣的老人,手里也握着半支断裂的骨笛,望着古玩街的方向,等了整整三十年。骨笛的断口处,与陈默那支的骨片严丝合缝,像在等一场迟到的拼接。
“这骨片跟玄老那支骨笛的料子很像。”苏清月用镊子小心地夹起骨片,对着光看,波浪纹里隐约有“听潮”两个字,“笔记里提过‘骨器相感’,灰棱的不安,说不定跟海上的动静有关。”
疯和尚扛着个木盆从素面馆跑出来,盆里装着刚和好的面,说是要做海菜包子。“老和尚说,谷雨前后的海菜最鲜,”他见灰棱不安,把盆往地上一放,“你是不是也想吃?给你留两个!”
灰棱却闻都不闻,猛地窜到街口,朝着海边的方向长嘶。陈默突然想起那支骨笛,转身跑回听骨轩,从博古架上取下来——笛身的云纹在灰棱的嘶鸣声里微微发亮,像活了过来。他试着将骨片贴在笛尾,两者竟严丝合缝,骨笛瞬间变得沉甸甸的,笛孔里渗出细密的水珠,像刚从海里捞出来。
“吹吹看!”苏清月眼睛发亮,“说不定能解了灰棱的焦躁。”
陈默把骨笛凑到唇边,吹出的调子却不是寻常的音,倒像海浪拍打礁石的“哗哗”声,时而湍急,时而舒缓。奇怪的是,笛声刚起,天边就滚来团乌云,海风顺着街道灌进来,老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竟真的有了潮起的气息。灰棱的呜咽渐渐平息,蹲坐在陈默脚边,耳朵贴地,像是在听笛声里的海。
快递员小张骑着摩托车冒雨赶来,车筐里的包裹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王馆长让我送这个!”他递过来个密封袋,里面是张泛黄的海图,标注着近海的暗礁,“他说这图是从艘沉船上找到的,上面的潮信标记,跟你骨笛的纹路能对上!”
陈默展开海图,骨笛的波浪纹果然与图上的潮线重合,在“谷雨”这天的标记处,画着个小小的骨笛符号。灰棱突然用狼爪指着海图边缘的小岛,那里标注着“落笛屿”,旁边写着行小字:“笛鸣则潮退,笛静则潮生”。
“是守陵人在海边的据点!”苏清月恍然大悟,“玄老当年说不定在这儿用骨笛引过潮,避开礁石运送物资。”
陈默再吹骨笛,调子转急,像退潮时的暗流。灰棱突然起身,朝着海边的方向轻嘶,颈间的绒毛竖起,像在示意该动身了。疯和尚已经把海菜包子装进了竹篮:“带上带上!说不定岛上有人等着吃热乎的!”
张奶奶拄着拐杖过来,往陈默兜里塞了包防潮的油纸:“把骨笛裹好,潮气重,别让它受了潮。”她看着灰棱,眼神复杂,“这兽通人性,跟着它走,错不了。”
海风越来越大,卷着雨丝打在脸上。陈默握紧骨笛,灰棱在前头领路,苏清月提着海图紧随其后,疯和尚抱着竹篮跟在最后,嘴里还念叨着“落笛屿听着就像有故事的地方”。
他们不知道的是,此刻落笛屿的礁石上,正坐着个穿蓑衣的老人,手里也握着半支断裂的骨笛,望着古玩街的方向,等了整整三十年。骨笛的断口处,与陈默那支的骨片严丝合缝,像在等一场迟到的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