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的晨钟敲到第三响时,石敢当和水灵儿终于抵达。寺庙建在悬崖峭壁间,栈道旁的古松挂着晨露,风一吹便洒下细碎的水珠,打在通脉藤的分支上,激起一圈圈光纹。
“这地方的地脉好静啊。”水灵儿站在栈道尽头,手腕上的印记微微发烫,“像在打坐的老僧,连呼吸都轻得很。”
石敢当扛着工具包,望着寺庙顶端的金顶:“阿木前辈说要用梵音引导,咱试试对着藤条念段心经?”他从羊皮卷上翻出几句简单的梵文,磕磕巴巴地念起来,“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话音刚落,通脉藤的分支突然剧烈颤动,光带中竟浮现出无数经文的虚影,绕着藤条旋转。寺庙里的老僧听到动静,披着袈裟走出来,双手合十:“施主的梵音虽生涩,却带着诚意,地脉已感应到了。”
老僧领着两人来到寺庙后院的菩提树下,树下的石台上,一根通脉藤的分支正贴着地面延伸,却在距地脉泉三尺处停住,光带黯淡无光。“此处地脉属‘静’,”老僧轻抚藤条,“需用清心诀配合禅定之力,方能让藤条突破屏障。”
水灵儿盘膝坐在石台前,闭上眼睛默念清心诀,指尖的玉梳轻轻划过藤条。随着口诀流转,她的气息渐渐与地脉同步,藤条的光带竟慢慢变得明亮,一寸寸向地脉泉靠近。石敢当则在一旁护法,用工兵铲在藤条周围划出浅沟,引导灵气顺着沟痕汇聚。
当藤条终于触碰到地脉泉的瞬间,泉眼突然喷出一道水柱,在空中化作漫天水幕,水幕上浮现出悬空寺历代高僧守护地脉的画面。通脉藤的分支爆发出金光,与水幕的光影交融,将寺庙的梵音顺着藤网传向总坛——陈默在观星台听到时,正看到总坛的藤网佛光流转,连承脉苗的叶片都泛起了淡淡的金色。
“成了!”石敢当兴奋地跳起来,掌心被工兵铲磨出的水泡破了,却浑然不觉。
离开悬空寺时,老僧赠予他们一串菩提子手串:“此串经百年梵音滋养,戴在藤网的节点上,能让地脉更稳。”
前往静心庵的路格外清净,通脉藤的分支沿着山路蜿蜒,绒毛吸附着山林的灵气,光带比之前粗壮了许多。水灵儿偶尔将耳朵贴在藤条上,能听到静心庵的钟声和老尼的诵经声。
庵堂的禅房里,老尼正对着一株千年古梅打坐,梅树下的地脉节点泛着微光。“静心庵的地脉属‘空’,”老尼睁开眼,声音平静无波,“需放下执念,让藤条顺其自然生长。”
石敢当和水灵儿没有急于动手,只是坐在梅树下,学着老尼的样子静心打坐。直到暮色降临时,通脉藤的分支突然自行蠕动,像有了生命般,顺着地脉的流向钻进节点,光带与节点的微光融为一体,庵堂的钟声顿时变得格外清越,顺着藤网传遍九阁。
老尼递给他们一包莲子:“这是梅树下长的‘静心莲’,种在总坛的地脉泉里,能让藤网的讯息更清晰。”
返程时,通脉藤的光带已如实质般明亮,九阁的风物顺着藤条流转:观潮台的浪声、焚天谷的火光、雪域的冰裂声……石敢当和水灵儿手牵手走在藤网下,听着这跨越千里的交响,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总坛的守脉亭前,陈默看着通脉藤的最后一段分支与主藤相连,九道光带在亭顶汇成完整的光轮,与去年望岳花开时的景象如出一辙。疯和尚正往藤网的节点上挂菩提子手串,阿木则将静心莲的莲子撒进地脉泉,泉水顿时泛起涟漪,映出九阁的实时画面。
灰棱叼着颗星屑,跳上藤网最高处,星屑的光与藤网的金光交融,在总坛的上空画出一个巨大的“脉”字。陈默知道,这一刻,九阁的地脉真正织成了一张网,而他们的守护,也终于有了最坚实的依托。
守脉亭的风铃与藤网的嗡鸣、九阁的钟声与梵音,在暮色中交织成一曲盛世乐章,诉说着一个关于连接与守护的故事——只要这张网还在,只要人心还连在一起,这片土地的生机,就永远不会断绝。
“这地方的地脉好静啊。”水灵儿站在栈道尽头,手腕上的印记微微发烫,“像在打坐的老僧,连呼吸都轻得很。”
石敢当扛着工具包,望着寺庙顶端的金顶:“阿木前辈说要用梵音引导,咱试试对着藤条念段心经?”他从羊皮卷上翻出几句简单的梵文,磕磕巴巴地念起来,“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话音刚落,通脉藤的分支突然剧烈颤动,光带中竟浮现出无数经文的虚影,绕着藤条旋转。寺庙里的老僧听到动静,披着袈裟走出来,双手合十:“施主的梵音虽生涩,却带着诚意,地脉已感应到了。”
老僧领着两人来到寺庙后院的菩提树下,树下的石台上,一根通脉藤的分支正贴着地面延伸,却在距地脉泉三尺处停住,光带黯淡无光。“此处地脉属‘静’,”老僧轻抚藤条,“需用清心诀配合禅定之力,方能让藤条突破屏障。”
水灵儿盘膝坐在石台前,闭上眼睛默念清心诀,指尖的玉梳轻轻划过藤条。随着口诀流转,她的气息渐渐与地脉同步,藤条的光带竟慢慢变得明亮,一寸寸向地脉泉靠近。石敢当则在一旁护法,用工兵铲在藤条周围划出浅沟,引导灵气顺着沟痕汇聚。
当藤条终于触碰到地脉泉的瞬间,泉眼突然喷出一道水柱,在空中化作漫天水幕,水幕上浮现出悬空寺历代高僧守护地脉的画面。通脉藤的分支爆发出金光,与水幕的光影交融,将寺庙的梵音顺着藤网传向总坛——陈默在观星台听到时,正看到总坛的藤网佛光流转,连承脉苗的叶片都泛起了淡淡的金色。
“成了!”石敢当兴奋地跳起来,掌心被工兵铲磨出的水泡破了,却浑然不觉。
离开悬空寺时,老僧赠予他们一串菩提子手串:“此串经百年梵音滋养,戴在藤网的节点上,能让地脉更稳。”
前往静心庵的路格外清净,通脉藤的分支沿着山路蜿蜒,绒毛吸附着山林的灵气,光带比之前粗壮了许多。水灵儿偶尔将耳朵贴在藤条上,能听到静心庵的钟声和老尼的诵经声。
庵堂的禅房里,老尼正对着一株千年古梅打坐,梅树下的地脉节点泛着微光。“静心庵的地脉属‘空’,”老尼睁开眼,声音平静无波,“需放下执念,让藤条顺其自然生长。”
石敢当和水灵儿没有急于动手,只是坐在梅树下,学着老尼的样子静心打坐。直到暮色降临时,通脉藤的分支突然自行蠕动,像有了生命般,顺着地脉的流向钻进节点,光带与节点的微光融为一体,庵堂的钟声顿时变得格外清越,顺着藤网传遍九阁。
老尼递给他们一包莲子:“这是梅树下长的‘静心莲’,种在总坛的地脉泉里,能让藤网的讯息更清晰。”
返程时,通脉藤的光带已如实质般明亮,九阁的风物顺着藤条流转:观潮台的浪声、焚天谷的火光、雪域的冰裂声……石敢当和水灵儿手牵手走在藤网下,听着这跨越千里的交响,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总坛的守脉亭前,陈默看着通脉藤的最后一段分支与主藤相连,九道光带在亭顶汇成完整的光轮,与去年望岳花开时的景象如出一辙。疯和尚正往藤网的节点上挂菩提子手串,阿木则将静心莲的莲子撒进地脉泉,泉水顿时泛起涟漪,映出九阁的实时画面。
灰棱叼着颗星屑,跳上藤网最高处,星屑的光与藤网的金光交融,在总坛的上空画出一个巨大的“脉”字。陈默知道,这一刻,九阁的地脉真正织成了一张网,而他们的守护,也终于有了最坚实的依托。
守脉亭的风铃与藤网的嗡鸣、九阁的钟声与梵音,在暮色中交织成一曲盛世乐章,诉说着一个关于连接与守护的故事——只要这张网还在,只要人心还连在一起,这片土地的生机,就永远不会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