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寒风卷着雪籽,打在观藤榭的窗棂上沙沙作响。双生藤的枯叶早已落尽,光秃秃的枝桠上却挂满了晶莹的冰棱,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倒像是缀了满枝的水晶。
石敢当裹紧了厚裘衣,手里捧着个炭炉,蹲在新苗旁呵着白气:“这小苗能扛住冻不?要不咱搭个棚子?”
陈默正往土里埋碎木炭——这是西域传来的法子,说是能保暖还能松土。他头也没抬:“不用,你看藤根处,已经冒出点新绿了。”
石敢当凑近一看,果然在冻土缝隙里,藏着点点嫩芽,裹着层细密的绒毛,像怕冷似的缩成一团。“嘿,这小东西还挺能扛!”他咧嘴一笑,把炭炉往苗边挪了挪,“借点温度给它。”
水灵儿端着盆温水过来,水里漂着几片晒干的海藤叶。“这是南洋寄来的方子,用海藤叶煮的水浇根,能抗寒。”她小心地把水浇在土上,水珠渗进土里,没一会儿就没了踪影,“你看,土吸得可快了,说明根在使劲喝呢。”
檐下的麻雀群突然躁动起来,扑棱棱飞上天,在雪雾里盘旋两圈,又落回藤枝上。石敢当抬头一看,乐了:“是北境的信使来了!”
果然,一个裹着羊皮袄的汉子踩着积雪走来,怀里揣着个油布包,一进门就嚷嚷:“可冻坏我了!给你们带好东西来了!”
打开油布包,里面是几块冻得硬邦邦的肉干,还有一袋晶莹的盐粒。“这是草原上的风干肉,用双生藤叶熏过的,香着呢!”汉子搓着手笑,“那盐是盐湖里的,牧民说撒在藤根下,来年能长得更壮。对了,他们还让我带句话,说双生藤的枯枝烧火,烟能驱狼,现在家家户户都备着哩。”
水灵儿忙着去煮肉干,石敢当则兴高采烈地拿了盐粒,小心翼翼地撒在新苗周围,嘴里还念叨:“多吃点,开春长高点!”
陈默把汉子带来的信拆开,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图:一片草原,几头牛羊围着双生藤,旁边还有个小人举着火把——想来是说藤枝驱狼的事。他折了根双生藤的枯枝,放在火盆里,果然冒出带着清香的白烟,檐下的麻雀闻了,都惬意地眯起了眼。
“你看,连鸟都知道这烟好闻。”陈默指着麻雀笑道。
正说着,外面传来铃铛声,是南洋的船到了。水手们扛着个大木箱进来,打开一看,里面是满满一箱贝壳,五颜六色,还有些活的小海螺,装在海水里,吐着泡泡。
“岛主说,这些贝壳能当肥料,砸碎了混在土里,藤条能长得更结实。”水手抹着脸上的水珠,“还有啊,海藤在岛上开花结果了,籽实泡在海水里就能发芽,他们寄了些过来,让你们试试在淡水塘里能不能种。”
石敢当捧着个巴掌大的海螺,对着嘴吹,发出呜呜的声响,逗得众人直笑。水灵儿则细心地把贝壳敲碎,和着土堆在新苗边,又把海藤籽泡在温水里,准备来年开春试种。
雪越下越大,观藤榭里却暖融融的。炭炉上煮着的肉干冒着香气,海藤烟在屋里袅袅盘旋,窗外的双生藤枝桠上,冰棱偶尔滴落水珠,砸在雪地上,晕开一小圈湿痕。
陈默看着墙上贴满的各地来信和图画,忽然觉得,这冬日的寒冷,好像被这些跨越山海的暖意挡在了外面。双生藤的脉语,早已顺着信使、顺着风、顺着水流,传到了天南海北,又带着各地的温度和故事,回到了这里。
“等开春,”石敢当啃着热气腾腾的肉干,含糊不清地说,“咱把新长的藤条剪下来,再寄给他们,让双生藤在各地都有亲戚!”
水灵儿笑着点头,手里正用南洋的贝壳,在新苗旁拼出个小小的笑脸。
雪还在下,但观藤榭里的生机,却在这寒天里,悄悄攒着劲,等着开春后,爆出更旺的绿。
石敢当裹紧了厚裘衣,手里捧着个炭炉,蹲在新苗旁呵着白气:“这小苗能扛住冻不?要不咱搭个棚子?”
陈默正往土里埋碎木炭——这是西域传来的法子,说是能保暖还能松土。他头也没抬:“不用,你看藤根处,已经冒出点新绿了。”
石敢当凑近一看,果然在冻土缝隙里,藏着点点嫩芽,裹着层细密的绒毛,像怕冷似的缩成一团。“嘿,这小东西还挺能扛!”他咧嘴一笑,把炭炉往苗边挪了挪,“借点温度给它。”
水灵儿端着盆温水过来,水里漂着几片晒干的海藤叶。“这是南洋寄来的方子,用海藤叶煮的水浇根,能抗寒。”她小心地把水浇在土上,水珠渗进土里,没一会儿就没了踪影,“你看,土吸得可快了,说明根在使劲喝呢。”
檐下的麻雀群突然躁动起来,扑棱棱飞上天,在雪雾里盘旋两圈,又落回藤枝上。石敢当抬头一看,乐了:“是北境的信使来了!”
果然,一个裹着羊皮袄的汉子踩着积雪走来,怀里揣着个油布包,一进门就嚷嚷:“可冻坏我了!给你们带好东西来了!”
打开油布包,里面是几块冻得硬邦邦的肉干,还有一袋晶莹的盐粒。“这是草原上的风干肉,用双生藤叶熏过的,香着呢!”汉子搓着手笑,“那盐是盐湖里的,牧民说撒在藤根下,来年能长得更壮。对了,他们还让我带句话,说双生藤的枯枝烧火,烟能驱狼,现在家家户户都备着哩。”
水灵儿忙着去煮肉干,石敢当则兴高采烈地拿了盐粒,小心翼翼地撒在新苗周围,嘴里还念叨:“多吃点,开春长高点!”
陈默把汉子带来的信拆开,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图:一片草原,几头牛羊围着双生藤,旁边还有个小人举着火把——想来是说藤枝驱狼的事。他折了根双生藤的枯枝,放在火盆里,果然冒出带着清香的白烟,檐下的麻雀闻了,都惬意地眯起了眼。
“你看,连鸟都知道这烟好闻。”陈默指着麻雀笑道。
正说着,外面传来铃铛声,是南洋的船到了。水手们扛着个大木箱进来,打开一看,里面是满满一箱贝壳,五颜六色,还有些活的小海螺,装在海水里,吐着泡泡。
“岛主说,这些贝壳能当肥料,砸碎了混在土里,藤条能长得更结实。”水手抹着脸上的水珠,“还有啊,海藤在岛上开花结果了,籽实泡在海水里就能发芽,他们寄了些过来,让你们试试在淡水塘里能不能种。”
石敢当捧着个巴掌大的海螺,对着嘴吹,发出呜呜的声响,逗得众人直笑。水灵儿则细心地把贝壳敲碎,和着土堆在新苗边,又把海藤籽泡在温水里,准备来年开春试种。
雪越下越大,观藤榭里却暖融融的。炭炉上煮着的肉干冒着香气,海藤烟在屋里袅袅盘旋,窗外的双生藤枝桠上,冰棱偶尔滴落水珠,砸在雪地上,晕开一小圈湿痕。
陈默看着墙上贴满的各地来信和图画,忽然觉得,这冬日的寒冷,好像被这些跨越山海的暖意挡在了外面。双生藤的脉语,早已顺着信使、顺着风、顺着水流,传到了天南海北,又带着各地的温度和故事,回到了这里。
“等开春,”石敢当啃着热气腾腾的肉干,含糊不清地说,“咱把新长的藤条剪下来,再寄给他们,让双生藤在各地都有亲戚!”
水灵儿笑着点头,手里正用南洋的贝壳,在新苗旁拼出个小小的笑脸。
雪还在下,但观藤榭里的生机,却在这寒天里,悄悄攒着劲,等着开春后,爆出更旺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