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仁揣着那袋沉甸甸、仿佛散发着诱人魔力的黄金,回到了他那间位于城南、散发着霉味和失意气息的租赁小屋。他将黄金小心翼翼地藏在床底下的破砖后面,整个人如同打了鸡血,之前的颓丧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病态的兴奋和报复的快感。
一百两黄金!还有赵普先生许诺的美好未来!而代价,仅仅是说几句话,传播一些“事实”(在他扭曲的认知里,那些抹黑就是事实)!这买卖,太划算了!
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是忧虑,而是在疯狂地构思、排练,该如何“不经意”地、用最“可信”的语气,将那些毒汁般的谣言,一点一滴地渗透出去。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位即将登台的戏剧大师,正在精心打磨每一个台词和表情。
机会很快来了。
第二天在太医院,张友仁一改往日的垂头丧气,虽然干的还是那些脏活累活,但腰杆似乎挺直了些,脸上也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底气”?他主动凑到几个平日里还算能说得上话、同样对陆明晋升速度心怀不满的低级医官和吏目中间。
趁着休息喝水的间隙,他左右看看,压低声音,用一种混合着担忧和“我早就知道”的神态,开始了他的表演:
“唉,你们说……陆医正如今是越来越……不一样了。”他叹了口气,成功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怎么了?张兄何出此言?”一个医官好奇地问。
“我听说啊,”张友仁声音更低了,仿佛在分享什么了不得的秘密,“前几日王相爷派人去请陆医正过府,好像是关于推广他那套‘洗手喝水’法子的事儿,结果你们猜怎么着?陆医正居然以‘需随侍陛下,不得擅离’为由,给……婉拒了!”
他刻意在“婉拒”二字上加了重音,仿佛其中有无穷的深意。
“啊?不会吧?王相可是他的救命恩人,更是朝中擎天柱啊!”另一人惊讶道。
“嗨,今时不同往日喽!”张友仁撇撇嘴,一副看透世情的模样,“人家现在是陛下跟前第一红人,眼里除了陛下,还能有谁?连王相的面子都敢驳,这不是恃宠而骄是什么?我听说王相府上的人回去时,脸色都不太好看呢!”
这完全是凭空捏造!王朴确实找陆明商量过推广公共卫生的事情,但陆明是积极回应,并且抽空就去王府商议,哪有半分怠慢?但在张友仁有鼻子有眼的描述下,再加上听者先入为主的嫉妒心理,这个“陆明傲慢,连宰相都不放在眼里”的种子,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种下了。
过了两日,太医院内部一个小范围的医术研讨(其实就是几个御医交流病例),有人提到了二皇子急病那件事,感慨陆明手段奇特。
张友仁立刻抓住机会,装作忧心忡忡地插嘴:“陆医正的手段,确实是……嗯,剑走偏锋。救治皇子,功不可没。但诸位想想,那用烈酒擦拭体表,闻所未闻,皇子玉体娇贵,万一引发他症?还有那不知成分的镇静药剂,直接就用在皇子口中……这也就是陛下洪福齐天,皇子安然无恙,若是换个寻常人家孩子,后果……啧啧,不堪设想啊!”
他这番话,看似在肯定陆明的功劳,实则重点渲染其方法的“凶险”和“不可控”,暗示陆明为了追求效果,用药激进,不顾病人安危。几个本就对陆明那套“微虫论”和物理降温法嗤之以鼻的老派御医,闻言都微微蹙眉,虽然没说什么,但眼神中的不以为然又加深了几分。
张友仁见初步效果不错,胆子愈发大了起来。他不再局限于太医院内部,开始将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地方。
他有个远房表亲在某个六品京官家里做二管家。他借着探望的名义,拎着一点不值钱的土产上门,在酒桌上,几杯黄汤下肚,便开始“推心置腹”:
“表弟啊,哥哥我在太医院,有些话……憋在心里难受啊。我们那位陆医正,本事是有的,就是这为人……唉,年轻气盛,听不进劝啊。如今陛下信重他,他更是……有些忘乎所以了。用药只求奇、求快,全然不顾君臣之分和医家稳妥之道。长此以往,我真是担心……唉,这些话你可别往外说,咱们兄弟关起门来讲讲就好。”
他越是强调“别往外说”,那位二管家表弟听得越是两眼放光!这可是宫里的一手“秘闻”啊!转头就在自己的圈子里,添油加醋地当成了炫耀的谈资。
类似的情景,在开封城几个不起眼的茶馆、酒肆,或者某些低阶官员、不得志文人的小圈子里,通过不同的渠道,悄然上演着。传播者或许是被张友仁直接收买或蛊惑的太医院小吏,或许是那些听了谣言又转述出去以显示自己“消息灵通”的闲人。
谣言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最初只是几圈微小的涟漪。
“听说了吗?陆医正现在架子大得很,王相爷都请不动了!”
“可不是嘛,救了宰相和皇子,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我听说他给人看病,专
一百两黄金!还有赵普先生许诺的美好未来!而代价,仅仅是说几句话,传播一些“事实”(在他扭曲的认知里,那些抹黑就是事实)!这买卖,太划算了!
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是忧虑,而是在疯狂地构思、排练,该如何“不经意”地、用最“可信”的语气,将那些毒汁般的谣言,一点一滴地渗透出去。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位即将登台的戏剧大师,正在精心打磨每一个台词和表情。
机会很快来了。
第二天在太医院,张友仁一改往日的垂头丧气,虽然干的还是那些脏活累活,但腰杆似乎挺直了些,脸上也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底气”?他主动凑到几个平日里还算能说得上话、同样对陆明晋升速度心怀不满的低级医官和吏目中间。
趁着休息喝水的间隙,他左右看看,压低声音,用一种混合着担忧和“我早就知道”的神态,开始了他的表演:
“唉,你们说……陆医正如今是越来越……不一样了。”他叹了口气,成功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怎么了?张兄何出此言?”一个医官好奇地问。
“我听说啊,”张友仁声音更低了,仿佛在分享什么了不得的秘密,“前几日王相爷派人去请陆医正过府,好像是关于推广他那套‘洗手喝水’法子的事儿,结果你们猜怎么着?陆医正居然以‘需随侍陛下,不得擅离’为由,给……婉拒了!”
他刻意在“婉拒”二字上加了重音,仿佛其中有无穷的深意。
“啊?不会吧?王相可是他的救命恩人,更是朝中擎天柱啊!”另一人惊讶道。
“嗨,今时不同往日喽!”张友仁撇撇嘴,一副看透世情的模样,“人家现在是陛下跟前第一红人,眼里除了陛下,还能有谁?连王相的面子都敢驳,这不是恃宠而骄是什么?我听说王相府上的人回去时,脸色都不太好看呢!”
这完全是凭空捏造!王朴确实找陆明商量过推广公共卫生的事情,但陆明是积极回应,并且抽空就去王府商议,哪有半分怠慢?但在张友仁有鼻子有眼的描述下,再加上听者先入为主的嫉妒心理,这个“陆明傲慢,连宰相都不放在眼里”的种子,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种下了。
过了两日,太医院内部一个小范围的医术研讨(其实就是几个御医交流病例),有人提到了二皇子急病那件事,感慨陆明手段奇特。
张友仁立刻抓住机会,装作忧心忡忡地插嘴:“陆医正的手段,确实是……嗯,剑走偏锋。救治皇子,功不可没。但诸位想想,那用烈酒擦拭体表,闻所未闻,皇子玉体娇贵,万一引发他症?还有那不知成分的镇静药剂,直接就用在皇子口中……这也就是陛下洪福齐天,皇子安然无恙,若是换个寻常人家孩子,后果……啧啧,不堪设想啊!”
他这番话,看似在肯定陆明的功劳,实则重点渲染其方法的“凶险”和“不可控”,暗示陆明为了追求效果,用药激进,不顾病人安危。几个本就对陆明那套“微虫论”和物理降温法嗤之以鼻的老派御医,闻言都微微蹙眉,虽然没说什么,但眼神中的不以为然又加深了几分。
张友仁见初步效果不错,胆子愈发大了起来。他不再局限于太医院内部,开始将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地方。
他有个远房表亲在某个六品京官家里做二管家。他借着探望的名义,拎着一点不值钱的土产上门,在酒桌上,几杯黄汤下肚,便开始“推心置腹”:
“表弟啊,哥哥我在太医院,有些话……憋在心里难受啊。我们那位陆医正,本事是有的,就是这为人……唉,年轻气盛,听不进劝啊。如今陛下信重他,他更是……有些忘乎所以了。用药只求奇、求快,全然不顾君臣之分和医家稳妥之道。长此以往,我真是担心……唉,这些话你可别往外说,咱们兄弟关起门来讲讲就好。”
他越是强调“别往外说”,那位二管家表弟听得越是两眼放光!这可是宫里的一手“秘闻”啊!转头就在自己的圈子里,添油加醋地当成了炫耀的谈资。
类似的情景,在开封城几个不起眼的茶馆、酒肆,或者某些低阶官员、不得志文人的小圈子里,通过不同的渠道,悄然上演着。传播者或许是被张友仁直接收买或蛊惑的太医院小吏,或许是那些听了谣言又转述出去以显示自己“消息灵通”的闲人。
谣言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最初只是几圈微小的涟漪。
“听说了吗?陆医正现在架子大得很,王相爷都请不动了!”
“可不是嘛,救了宰相和皇子,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我听说他给人看病,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