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整个行动将面临极大风险?-《抗战:时空倒爷,老李要欣赏樱花》

  在李云龙看来,人民就是军队的根基,保护好百姓,也就是在守护捌陆军自己。

  他们这支队伍从诞生之初,就是为了守护群众而存在的。

  为了国家、为了和平,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老百姓受到伤害。

  不过他也意识到,如果只是被动地守在村子里,对己方来说并不十分有利。

  玲珑主动请缨,提出可以带两个小队前去曰军驻地附近侦察一下。

  他觉得现在最要紧的是弄清楚敌人到底有多少兵力。

  虽然情报人员已经报告说大约有十几万曰军,但作为指挥官的他们,毕竟没有亲自核实过。

  因此,李云龙也希望亲自去实地看一看,到底曰军是个什么状况。

  于是,他向政委们提出请求,希望批准他们前往十里河一带探查敌情。

  那一带他以前曾战斗过,地形熟悉,由他带队比其他人更合适。

  政委们听了他的理由,觉得也言之有理。

  李云龙此行不仅能带回一手资料,对后续的战术分析也有帮助。

  最终他们同意让李云龙带队前往十里河,但也叮嘱他务必小心行事,千万不能被曰军的探照灯发现,否则就会暴露位置,陷入被动。

  这些提醒也是基于他们丰富的作战经验提出的。

  李云龙自然明白,小鬼子的探照灯可不是开玩笑的,亮度极高,一旦被照到几乎无处可藏。

  于是,李云龙带着两个精挑细选的小分队出发了。

  他知道这次任务不能大张旗鼓,所以只带了少数人。

  人多了反而容易暴露目标。

  他挑选的都是队伍里的精锐,每个人都配备了上好的装备,即便遇到突发情况,也能灵活应对、迅速撤离。

  他自己也做了充分准备,除了必要的补给,还带上了一把冲锋枪,以便在关键时刻下达指令、指挥作战。

  在另一边,曰军也正紧锣密鼓地加固阵地。

  他们清楚,如果防御不够坚固,一旦捌陆军发动袭击,防线很容易就会被攻破。

  因此他们一方面安排人手修筑防御工事,另一方面也派出了大量兵力驻守。

  目前的阵地位置并不理想,所以曰军行事格外谨慎。

  他们在关键点布置了重机枪阵地,就是为了防止捌陆军偷袭。

  万一他们把指挥部设在这里,而防御不力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曰军在防御部署上做了严密安排,设置了两道防线。

  第一道是巡逻防线,将士兵分成十几组,每组十几人,组成巡逻队,在周围不断巡查。

  这不仅能随时掌握周边村庄的动态,也有助于尽快熟悉地形。

  曰军指挥官认为,必须尽快摸清周围环境。

  他们现在身处捌陆军的地盘,对方的游击队显然对地形更为熟悉。

  如果不尽快掌握主动,将来作战时必然会陷入被动。

  因此,他们对阵地周边的防御非常重视,不敢有丝毫松懈。

  即便是背后的一条河——十里河,他们也不敢掉以轻心。

  那里曾是捌陆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谁知道会不会有埋伏?

  所以,曰军并没有因为背后有河而放松警惕。

  他们知道,捌陆军向来机智灵活,谁也说不准下一步会从哪里出现。

  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他们必须保持高度戒备,绝不能给敌人可乘之机。

  因此,他也额外安排了几队人马驻守在河岸附近。

  这样一来,一旦发现捌陆军的踪迹,就能迅速做出反应,组织火力进行还击。

  这次曰军对于阵地的布防格外重视,特意将重机枪部署在最外层的防御点。

  这样即便遭遇捌陆军突袭,也能依靠密集火力进行压制,为己方争取调整与反击的时间。

  由此可见,曰军在这方面的部署是下了功夫、动了脑筋的。

  他们已经对附近几个村庄进行了侦察,至少清理了三四处居民点。

  之前山田队长带兵搜索过的村落并未上报上级,原因在于他的部分士兵被捌陆军伏击致死。

  他对此心有不甘,一心想要亲自报仇,却没意识到捌陆军早已设下陷阱。

  只要捌陆军来袭,这些小鬼子又能有什么对策?捌陆军正是看准了他们将领的急躁冒进,加以利用。

  这场行动,极有可能成为局势转变的关键点。

  可见,捌陆军面对曰军时,是用脑子在战斗的。

  尽管曰军的防范措施严密,但他们万万想不到捌陆军的侦察手段之高明。

  每当曰军派出巡逻兵探查周围环境时,营门口的探照灯便会不断扫射,形成一道道光墙。

  这探照灯是他们夜间清剿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在黑暗中发现捌陆军的主要手段。

  捌陆军自然明白,若从正面接近敌营,几乎不可能不被发现。

  因此,他们决定另辟蹊径——他们早已掌握情报,河流一带是曰军防守的薄弱环节。

  所以,他们将突破口选在了河流附近。

  捌陆军长期训练水下潜行,闭气能力远超常人。

  普通人闭气通常只能维持一两分钟,最多不过三分钟。

  而这些战士可以闭气三到四分钟,足以潜游几十米的距离。

  李云龙此次带队前往十里河执行侦察任务,所带的小队成员都是水性极好的精兵。

  这些战士能潜入十几米深的水下,足见他们的身体素质与训练水平非同一般。

  李云龙本人也曾在寒冬中下水冬泳,体能极佳,长时间闭气对他而言并非难事。

  不久后,他便带着队伍抵达了河岸边。

  此时,河边的杂草丛生,为他们的前进提供了天然掩护。

  此时已近傍晚六七点,夕阳正缓缓落下,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似乎要变天降雨。

  即便如此,李云龙也绝不会因天气原因而推迟任务。

  捌陆军的每一次行动都讲究效率,不会因为一点天气波动就放弃任务。

  因此,战士们迅速而隐蔽地向前推进。

  因为一旦大雨降临,不仅影响行动节奏,也会让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下降,对潜入河中不利。

  他们在草丛中灵活移动,很快便抵达了十里河附近。

  此时他们观察到,河岸边有几个曰军士兵正在巡逻,但火力配置并不强。

  虽然可以迅速解决他们,但李云龙并不打算这么做。

  一旦惊动了敌军主力,整个行动将面临极大风险。

  因此,他决定不与这些守卫交火。

  尽管河对岸的曰军兵力较少,但换岗频繁,每半小时便会更换一批守军。

  如果行动过程中被发现,半小时的延误将极大影响任务的完成。

  此次行动的核心任务,是侦察敌军的部署情况,掌握其兵力分布和防御阵型。

  因此,不能贸然出击,必须保持隐蔽。

  战士们悄悄潜入水中,缓缓向芦苇荡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