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赵大人-《一品悍臣》

  雍城,帅帐。

  老帅宫万钧望着面前风尘仆仆的二人,感慨万分。

  面前一文一武,文的,穿着儒袍,微微仰着脑袋,武的,穿着布衣,很嘚瑟。

  “哎呀,想不到,真真是想不到。”

  脚边放着包袱的赵文骁,故作一副感慨万千的模样:“看来咱南军是青黄不接了,本想着卸甲含饴弄孙,谁知这南军缺不了本县男,都这把年纪了还是要征战沙场,哎,兵部也就罢了,连朝廷、宫中都惊动了,罢了罢了,既如此,本县男回来就是。”

  宫万钧都懒得搭腔。

  赵文骁战功赫赫,不假,但要说朝朝廷和宫中多重视,倒也未必,毕竟都这把年纪了,再继续发光发热又能奉献几年,更何况京中、兵部、六大营,不知多少人想要过来补上这个空缺。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唐云,要没唐云这个事,兵部怎么可能为赵文骁请功。

  多年的老兄弟,宫万钧也知道赵文骁心里和明镜似的,没必要戳穿,老将就是嘚瑟嘚瑟罢了。

  宫万钧又将目光落在了另一人身上,没好气的说道:“你呢,赵县男,不,赵监正,南地三道军器监监正赵菁承赵大人。”

  能看出来,宫万钧挺不爽的。

  唐云走了后,一共三个鸟人跟大帅府,或者说是跟宫万钧对着干。

  第一个是周闯业,让老子去六大营,门儿也没用,有本事就将我开革出军中。

  说句老实话,就周闯业这性子,还只是个伍长,宫万钧真就没怎么把他当回事,着实没想到一个伍长还敢闹上脾气了。

  要不是看在周闯业当初带着新卒为唐云杀过敌,老帅还真能将他开革出军中。

  除了周闯业,剩下俩,那是一点面子都不给。

  一个赵菁承,一个赵文骁。

  在宫万钧的眼里,赵菁承真的是个人才,只不过以前没发现罢了。

  为了人才,宫万钧肯定得好声好气安慰,希望他留下。

  赵菁承很硬气,也很der,本官的确是人才,少有的人才,但是,本官这个人才的才华,只为唐大人用,而非你宫大帅,而非任何人,就不干了,爱咋咋地。

  赵文骁的情况比较特殊,自保。

  宫万钧嘴皮子都磨破了,说要是真出事了,他能保下赵文骁。

  奈何,赵文骁不是不相信宫万钧,而是不敢冒险。

  面对一个老兄弟,一个人才,作为南军大帅,宫万钧却不能提供任何帮助,如何能好受。

  唐云在洛城,煎熬着。

  老帅在雍城,何尝不是如此,只是表面装的无所谓的罢了。

  “赵监正怎地不开口。”宫万钧似笑非笑道:“本帅还以为你回来后,定会道上一句早知如此呢。”

  “本官并非是因受宫中、朝廷再担官职。”

  赵菁承面无表情:“本官再担官职,是因要为唐大人效力,效犬马之力以报大恩。”

  宫万钧乐了,看看人家,看看人家赵菁承,这就是觉悟,再瞅瞅赵文骁,嘚瑟个什么劲儿呢你说。

  老帅将桌子上的官印丢给赵菁承。

  “陈尚书临行前交代过,赵大人继续留在雍城就好,京中工部可决定之事,你赵监正也可决定,只是事后需禀明工部,这也是陈尚书唯一的要求,本帅已是代你答应过了陈尚书,日后莫要叫本帅难做。”

  “本官知晓。”

  赵菁承点了点头,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以前,见到老帅,赵菁承得自称下官。

  因为他那时只是六大营军器监少监。

  之后成了六大营的监正,还是要自称下官。

  即便成南阳道,整整一道的监正,下官这个自称还是不能改。

  今时不同往日了,如今赵菁承连跳两级半,南地三道的军器监监正,表面上看,品级是不如宫万钧的,实则已经彻底脱离了军中统管,可以直接和工部对接,甚至能够代表工部与兵部对喷。

  说的再直白点,南军如果需要后勤,得看人家老赵的脸色。

  品级不如老帅,那是品级的事,公务上,宫万钧已经管不着赵菁承了。

  “宫帅可还有其他吩咐,本官初回雍城公务繁忙,若无其他吩咐,本官这就告退。”

  赵文骁看了眼赵菁承,面色有些莫名。

  不知为何,这次赵菁承回来后,感觉变了,变化很大。

  以前在城中,赵菁承每天忙的和什么似的,脸上也无时无刻不在挂着苦笑,官袍官靴也总是脏兮兮的。

  再看现在,明明没穿官袍,只是穿着儒袍,可那气质,那表情,给老将赵文骁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仿佛面对的不是相熟多年但关系又不算太好的官员,而是某个代表京中来视察工作的京官儿。

  “倒是没有什么紧要之事。”

  宫万钧也注意到了赵菁承的不对劲,装作不经意的问道:“难得回了家中,可还顺利。”

  “诸事顺利。”

  见到老帅的确没什么重要的事,赵菁承施了一礼,直接离开了帅帐。

  “这姓赵的怎地一回事?”

  赵文骁走上前,用宫万钧的茶杯自己倒了杯茶,微微皱眉:“这官职升上去了,架子大了不少。”

  宫万钧微微皱眉,随即敲了敲桌面,门口的亲随走了进来。

  “你随工部官员寻赵菁承时,他家中可是有变故。”

  “没有啊。”

  亲随摇了摇头:“不过寻到赵大人时,倒是没想到…”

  “没想到什么。”

  “卑下也不知该如何说。”

  亲随不太确定的问道:“文臣请辞回家后,县中的乡绅、豪族,都会疏远吗?”

  “疏远?”

  “刚寻到赵大人宅邸时,府门紧闭,工部那些狗官进去后,卑下在府外等着,当地县令和乡绅们派人过来打探怎地一回事,听闻赵大人非但官复原职还高升后,也就小半个时辰,府外围的全是人,都来道贺了。”

  顿了顿,亲随继续说道:“赵大人倒是没说什么,他那夫人,之前被封了诰命的夫人,拎着粪桶就泼向了众人,大骂连连,骂的很是难听。”

  宫万钧似是想到了什么:“可打探了因由?”

  “回来的急并未打探,也没想过打探,不过赵大人的夫人骂时提了一件事,似是赵大人请辞归家后,他那亲儿子都被私塾先生赶了出来。”

  “原来如此。”

  宫万钧叹了口气,大致明白怎么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