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协议:循环执行-《70娇宠:冷面首长的沉睡小祖宗》

  【系统运行时间:第6日,08:00:00】

  【状态:周期性苏醒,第5循环开始】

  光学传感器检测到光照强度达到45勒克斯阈值,生物钟协议bct-002触发系统重启。这是连续第五个运行周期,误差范围保持在±0.3秒内。

  【协议pRm-003激活:周期性生存模式】

  运行参数确认:

  - 活动窗口:4小时±2.1分钟

  - 休眠窗口:20小时±18秒

  - 能量基准:苏醒时38.1%,休眠前29.4%

  - 位移效率:3.2公里\/周期

  08:00:00-08:12:00 系统启动阶段

  - 08:00:17 完成基础自检,性能指标52.3%

  - 08:05:43 建立空间连接,带宽稳定性14.2%

  - 08:08:22 执行营养液提取协议,能量储备提升至62.3%

  - 08:11:55 运动系统初始化完成,航向锁定东偏南15度

  08:12:01-12:14:00 活动窗口期

  系统进入【自动化导航模式】,高级认知功能抑制至18%。在此模式下:

  - 视觉传感器:焦点锁定前方15米,仅进行障碍物识别

  - 听觉传感器:过滤非威胁性声音,响应阈值提升300%

  - 运动控制:采用预设步态模式,能量利用效率91.2%

  【环境交互记录】

  - 10:30:22 遭遇水域障碍,执行标准涉水协议

  - 11:47:18 检测到右踝负载异常,自动调整发力分布

  - 12:10:35 发现新型植物物种,启动快速扫描协议

  12:14:01-12:17:03 休眠准备阶段

  - 12:14:01 检测到抑制场信号,强度3%并持续上升

  - 12:15:00 运动效能降至65%,启动休眠位置搜寻

  - 12:16:20 定位合适休眠点,坐标已记录

  - 12:16:45 抑制场强度87%,开始姿态调整

  - 12:17:03 进入强制休眠,完成状态保存

  在活动窗口期内,【底层导航协议】全面接管控制权。每个动作都经过精确计算,确保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实现最大位移效率。这不是,而是高度优化的自动化运行状态。

  循环数据分析:

  - 总位移:15.8公里,日均3.16公里

  - 能量净增益: 0.7%\/周期

  - 系统性能损失:累计18%,趋势稳定

  - 环境数据采集:6.2tb,识别物种71种

  【生存评估报告】

  - 当前生存概率:0.279

  - 周期稳定性:98.7%

  - 威胁等级:高,但可预测性提升

  这种精确的循环模式显示出明显的设计特征。系统在缺乏高级认知功能的情况下,通过底层协议维持基本生存功能,并在缓慢但稳定地提升生存概率。

  当抑制场强度达到100%时,系统进入预定休眠状态。白色裙摆保持与之前周期完全一致的褶皱模式,这是为优化热能保持而计算出的最佳姿态。

  20小时后,第六次循环将按时启动,继续向东偏南15度方向稳定推进。在获得足够数据破解循环机制之前,严格执行pRm-003协议是当前唯一可行的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