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咱们就沉下心来,细细分说这第四十九个故事——“”。这个故事,不涉精怪斗法,也无鬼魂索命,它关乎一个窥探天机者最终的宿命,以及在那宿命尽头,对天道与人情最深刻的领悟。
在咱们屯子往西三十里,有个叫靠山屯的地方,早年出过一位极有名的阴阳先生,姓柳,人称柳三爷。柳三爷家传的手艺,看风水、断吉凶、择日选地,无一不精,据说还能“走阴串阳”,与那冥府鬼差都有些交情。方圆百里,但凡有红白喜事、建房动土,无不以请到柳三爷为荣。
柳三爷为人却并不倨傲,反而有些孤僻清冷。他脸色总是带着一种不见日光的苍白,眼神深邃,仿佛能看穿人的前世今生。他定下的规矩极严:一日只看三卦,不多不少;不为大奸大恶之徒卜算;卦金随缘,绝不强求。
他一生卜卦无数,无一不准。曾点醒过即将遭难的商贾,曾为横死之人寻得安宁墓地,也曾化解过几桩看似无解的阴祟之事。名声越大,敬畏他的人也就越多。
然而,柳三爷自己心里清楚,他们这一行,窥探天机,干涉阴阳,是极损阴德、大折阳寿的营生。他祖上几代干这个的,没一个能得善终,不是晚年疯癫,就是横死暴卒。他父亲临终前,曾死死抓着他的手告诫:“儿啊,这碗饭,吃到五十岁就扔了吧!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隐姓埋名,或许还能得个囫囵尸首。再算下去……天不容啊!”
柳三爷当时年轻气盛,又仗着技艺高超,并未完全放在心上。如今,他已年近花甲,两鬓斑白,愈发感觉到一种无形的、来自天地间的压力,像一张逐渐收紧的网,勒得他喘不过气。夜里常做噩梦,醒来浑身冷汗。他知道,大限将至,父亲的预言恐怕要应验了。
这年腊月,天寒地冻。柳三爷已经很少接卦了,整日待在自家那间阴暗的老屋里,对着祖传的罗盘和卦签发呆。他感觉自己就像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腊月二十三,小年。傍晚时分,风雪交加。柳三爷正准备关门歇息,忽听外面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夹杂着女人凄厉的哭喊:“柳三爷!救命啊柳三爷!开门啊!”
柳三爷本不欲理会,但那哭声实在悲切,锥心刺骨。他叹了口气,还是打开了门。
门外跪着一对母子。母亲三十来岁,衣衫单薄,冻得脸色青紫,怀里抱着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那男孩双目紧闭,面色金纸,气息微弱,眼看就不行了。女人是几十里外柳树沟的人,孩子得了急症,请了郎中都摇头,说是邪风入体,药石罔效,有人指点她来求柳三爷,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她背着孩子,顶风冒雪走了一天一夜才赶到。
“三爷!求您给看看吧!俺就这一个娃啊!他爹死得早,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俺也不活了!” 女人磕头如捣蒜,额头都磕出了血。
柳三爷看着那气息奄奄的孩子,又看看那绝望的母亲,浑浊的老眼里闪过一丝波动。他抬头望了望阴沉沉、仿佛要压下来的天空,心中天人交战。
他知道,这孩子的病,非同寻常,恐怕是冲撞了极其厉害的“东西”,寻常医药无用,非得用他们阴阳行里逆天改命的秘法不可。而施展这等秘法,所要承受的天道反噬,恐怕会直接要了他的老命。
这是他今日的第三卦吗?不,这已不是卦,这是搏命!
拒绝吗?看着这对母子,他于心何忍?他一生卜卦,救人无数,难道最后要眼睁睁看着一个孩子死在自己面前?
那女人见柳三爷沉默,哭得更加撕心裂肺。
良久,柳三爷长长地、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充满了无尽的疲惫与认命。他弯下腰,扶起那女人,声音沙哑道:“进来吧。”
他将母子二人让进屋内,关紧了房门。他没有用罗盘,没有起卦签。而是让女人将孩子平放在炕上,自己净了手,换上一件干净的深色长衫。
他点燃三炷特殊的、颜色暗沉的香,插在孩子头顶方向的香炉里。香烟笔直上升,凝而不散。他又取出朱砂、符纸,还有一小瓶颜色暗红、不知是何物的液体。
柳三爷屏退那女人到外屋等候,叮嘱她无论听到什么动静都不可进来。
屋内,柳三爷站在炕前,凝视着那孩子,眼神变得锐利而空茫。他开始脚踏一种古老的步法,口中吟诵着晦涩难懂的咒文,声音时而高亢如金铁交鸣,时而低沉如地府幽叹。他手指蘸着那暗红液体,在孩子额头、胸口、四肢飞快地画下一个个复杂的符文。
随着他的施法,屋内的温度骤然降低,油灯的火苗变成了诡异的绿色,疯狂跳动。窗外风声凄厉,仿佛有无数冤魂在哭嚎。
柳三爷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灰败,汗水如同小溪般从他额头淌下,但他手上的动作却越来越快,咒文也越来越急。
“敕!” 最终,他猛地咬破舌尖,一口心头血喷在画满符文的黄纸上,然后将那黄纸猛地拍在孩子心口!
“噗——” 几乎在同时,柳三爷自己也喷出一大口鲜血,身子晃了晃,勉强扶住炕沿才没有倒下。
而炕上的孩子,却猛地咳嗽了一声,吐出一大口黑紫色的淤血,随即,那金纸般的脸色竟然慢慢恢复了一丝红润,微弱的呼吸也变得有力起来!
外屋的女人听到动静冲进来,看到孩子好转,喜极而泣,对着柳三爷就要磕头。
柳三爷摆了摆手,气息微弱,脸上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解脱般的平静笑容。他指了指门外,示意她们快走。
女人千恩万谢,抱着已然无恙的孩子,消失在风雪夜色中。
柳三爷支撑着走到门口,望着她们离去的方向,又抬头看了看那依旧阴沉、却仿佛不再那么压抑的天空,喃喃自语:“最后一卦……总算……是个善终……”
他缓缓关上房门,回到屋内,整理了一下衣冠,在那依旧跳动着绿色火苗的油灯旁,端坐下来,闭上了眼睛。
第二天,人们发现柳三爷安然坐在堂屋的椅子上,已然仙逝。面容安详,嘴角似乎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他面前的书桌上,摊开着一张黄纸,上面用朱砂写着一行字,墨迹未干:
“天机不可尽泄,人力终有穷时。心存善念,便是为自身积攒最大的阴德。吾道尽于此,后人慎之。”
这没有惊天动地的异象,只有一场在风雪夜中、用生命完成的无声救赎。它成了柳三爷传奇一生的终章,也留给后人无尽的唏嘘与警示。它告诉人们,那些行走在阴阳边界、掌握着非凡力量的人,往往背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与宿命。而对天道的敬畏,与对人性的悲悯,在这宿命的尽头,达成了一种凄美而庄严的和解。
在咱们屯子往西三十里,有个叫靠山屯的地方,早年出过一位极有名的阴阳先生,姓柳,人称柳三爷。柳三爷家传的手艺,看风水、断吉凶、择日选地,无一不精,据说还能“走阴串阳”,与那冥府鬼差都有些交情。方圆百里,但凡有红白喜事、建房动土,无不以请到柳三爷为荣。
柳三爷为人却并不倨傲,反而有些孤僻清冷。他脸色总是带着一种不见日光的苍白,眼神深邃,仿佛能看穿人的前世今生。他定下的规矩极严:一日只看三卦,不多不少;不为大奸大恶之徒卜算;卦金随缘,绝不强求。
他一生卜卦无数,无一不准。曾点醒过即将遭难的商贾,曾为横死之人寻得安宁墓地,也曾化解过几桩看似无解的阴祟之事。名声越大,敬畏他的人也就越多。
然而,柳三爷自己心里清楚,他们这一行,窥探天机,干涉阴阳,是极损阴德、大折阳寿的营生。他祖上几代干这个的,没一个能得善终,不是晚年疯癫,就是横死暴卒。他父亲临终前,曾死死抓着他的手告诫:“儿啊,这碗饭,吃到五十岁就扔了吧!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隐姓埋名,或许还能得个囫囵尸首。再算下去……天不容啊!”
柳三爷当时年轻气盛,又仗着技艺高超,并未完全放在心上。如今,他已年近花甲,两鬓斑白,愈发感觉到一种无形的、来自天地间的压力,像一张逐渐收紧的网,勒得他喘不过气。夜里常做噩梦,醒来浑身冷汗。他知道,大限将至,父亲的预言恐怕要应验了。
这年腊月,天寒地冻。柳三爷已经很少接卦了,整日待在自家那间阴暗的老屋里,对着祖传的罗盘和卦签发呆。他感觉自己就像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腊月二十三,小年。傍晚时分,风雪交加。柳三爷正准备关门歇息,忽听外面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夹杂着女人凄厉的哭喊:“柳三爷!救命啊柳三爷!开门啊!”
柳三爷本不欲理会,但那哭声实在悲切,锥心刺骨。他叹了口气,还是打开了门。
门外跪着一对母子。母亲三十来岁,衣衫单薄,冻得脸色青紫,怀里抱着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那男孩双目紧闭,面色金纸,气息微弱,眼看就不行了。女人是几十里外柳树沟的人,孩子得了急症,请了郎中都摇头,说是邪风入体,药石罔效,有人指点她来求柳三爷,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她背着孩子,顶风冒雪走了一天一夜才赶到。
“三爷!求您给看看吧!俺就这一个娃啊!他爹死得早,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俺也不活了!” 女人磕头如捣蒜,额头都磕出了血。
柳三爷看着那气息奄奄的孩子,又看看那绝望的母亲,浑浊的老眼里闪过一丝波动。他抬头望了望阴沉沉、仿佛要压下来的天空,心中天人交战。
他知道,这孩子的病,非同寻常,恐怕是冲撞了极其厉害的“东西”,寻常医药无用,非得用他们阴阳行里逆天改命的秘法不可。而施展这等秘法,所要承受的天道反噬,恐怕会直接要了他的老命。
这是他今日的第三卦吗?不,这已不是卦,这是搏命!
拒绝吗?看着这对母子,他于心何忍?他一生卜卦,救人无数,难道最后要眼睁睁看着一个孩子死在自己面前?
那女人见柳三爷沉默,哭得更加撕心裂肺。
良久,柳三爷长长地、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充满了无尽的疲惫与认命。他弯下腰,扶起那女人,声音沙哑道:“进来吧。”
他将母子二人让进屋内,关紧了房门。他没有用罗盘,没有起卦签。而是让女人将孩子平放在炕上,自己净了手,换上一件干净的深色长衫。
他点燃三炷特殊的、颜色暗沉的香,插在孩子头顶方向的香炉里。香烟笔直上升,凝而不散。他又取出朱砂、符纸,还有一小瓶颜色暗红、不知是何物的液体。
柳三爷屏退那女人到外屋等候,叮嘱她无论听到什么动静都不可进来。
屋内,柳三爷站在炕前,凝视着那孩子,眼神变得锐利而空茫。他开始脚踏一种古老的步法,口中吟诵着晦涩难懂的咒文,声音时而高亢如金铁交鸣,时而低沉如地府幽叹。他手指蘸着那暗红液体,在孩子额头、胸口、四肢飞快地画下一个个复杂的符文。
随着他的施法,屋内的温度骤然降低,油灯的火苗变成了诡异的绿色,疯狂跳动。窗外风声凄厉,仿佛有无数冤魂在哭嚎。
柳三爷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灰败,汗水如同小溪般从他额头淌下,但他手上的动作却越来越快,咒文也越来越急。
“敕!” 最终,他猛地咬破舌尖,一口心头血喷在画满符文的黄纸上,然后将那黄纸猛地拍在孩子心口!
“噗——” 几乎在同时,柳三爷自己也喷出一大口鲜血,身子晃了晃,勉强扶住炕沿才没有倒下。
而炕上的孩子,却猛地咳嗽了一声,吐出一大口黑紫色的淤血,随即,那金纸般的脸色竟然慢慢恢复了一丝红润,微弱的呼吸也变得有力起来!
外屋的女人听到动静冲进来,看到孩子好转,喜极而泣,对着柳三爷就要磕头。
柳三爷摆了摆手,气息微弱,脸上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解脱般的平静笑容。他指了指门外,示意她们快走。
女人千恩万谢,抱着已然无恙的孩子,消失在风雪夜色中。
柳三爷支撑着走到门口,望着她们离去的方向,又抬头看了看那依旧阴沉、却仿佛不再那么压抑的天空,喃喃自语:“最后一卦……总算……是个善终……”
他缓缓关上房门,回到屋内,整理了一下衣冠,在那依旧跳动着绿色火苗的油灯旁,端坐下来,闭上了眼睛。
第二天,人们发现柳三爷安然坐在堂屋的椅子上,已然仙逝。面容安详,嘴角似乎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他面前的书桌上,摊开着一张黄纸,上面用朱砂写着一行字,墨迹未干:
“天机不可尽泄,人力终有穷时。心存善念,便是为自身积攒最大的阴德。吾道尽于此,后人慎之。”
这没有惊天动地的异象,只有一场在风雪夜中、用生命完成的无声救赎。它成了柳三爷传奇一生的终章,也留给后人无尽的唏嘘与警示。它告诉人们,那些行走在阴阳边界、掌握着非凡力量的人,往往背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与宿命。而对天道的敬畏,与对人性的悲悯,在这宿命的尽头,达成了一种凄美而庄严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