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仙的诅咒与救赎-《小时候即想听又怕听的鬼故事集》

  在东北民间,有五大仙家,狐(狐狸)、黄(黄鼠狼)、白(刺猬)、柳(蛇)、灰(老鼠),合称“狐黄白柳灰”。其中,狐仙为首,最为灵验,也最为记仇。你若敬它,它保你家宅平安,财运亨通;你若伤它,它便叫你鸡犬不宁,祸及三代。

  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松花江畔一个叫“靠山屯”的小村子里,是关于一户姓胡的人家和一只修行多年的火狐狸。

  靠山屯背靠大山,面临大江,村民多以打渔、狩猎、采山货为生。故事的主人公叫胡老三,是屯里有名的炮手(猎人),枪法准,胆子大,死在他手里的野物不计其数。他这人有个毛病,不信邪,对老辈人传下来的“仙家”之说嗤之以鼻,常说:“啥狐仙黄仙的,都是扯犊子!见了照打不误,皮子还能卖个好价钱呢!”

  那年初冬,江面还没封冻,山里下了第一场雪,正是“蹲仓子”(捕捉在树洞里冬眠的熊)和打皮货的好时节。胡老三带着他那条忠心耿耿的猎狗“黑子”,一头扎进了老林子。

  他的运气不错,第一天就打了只狍子,还发现了几处新鲜的狐狸脚印。那脚印比寻常狐狸的大上一圈,而且步幅奇特,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老辈猎人看到这种脚印,多半会绕道走,认为这是有了道行的“狐仙”在巡山。可胡老三见了,反而兴奋起来,搓着手对黑子说:“伙计,看来要撞上大货了!这皮子,指定能卖上天价!”

  他顺着脚印追踪,翻过两道山梁,在一片背风的山坳里,找到了一处洞穴。洞口光滑,隐隐有一股淡淡的、类似檀香的异味儿。胡老三经验老道,知道这肯定是狐狸窝,而且住的不是凡品。他没有贸然动手,而是在对面山坡找了个隐蔽处,趴了下来,准备“蹲坑”(守候)。

  这一蹲,就是一天一夜。第二天晌午,日头暖洋洋地照在雪地上,洞口终于有了动静。先是一只通体火红,没有一丝杂毛的狐狸探出头来,它机警地四下张望,那双眼睛,不像普通野兽的浑浊,而是清澈透亮,仿佛带着灵性,甚至有一丝悲悯。它体型优美,毛色在阳光下闪烁着缎子般的光泽。

  胡老三心里“咯噔”一下,这狐狸太漂亮了,漂亮得让人心惊。他脑海里瞬间闪过老辈人的警告:“毛色越纯,越是仙家。”但贪婪很快压过了那一丝不安。“管它呢,打了再说!”他暗暗咬牙,缓缓抬起了枪。

  那火狐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抬头朝胡老三藏身的方向望来,眼神里没有惊恐,反而是一种深深的哀伤和不解。它没有立刻逃回洞中,而是人立而起,两只前爪抱在一起,像人作揖一样,朝着胡老三的方向拜了三拜!

  这是求饶,也是警告!动物通灵,尤其是修行有成的,会在生死关头做出类似人的举动,乞求一条生路。

  若是一般的猎人,见此异状,多半会收起猎枪,默默退走,甚至还会念叨几句“得罪莫怪”。可胡老三杀心已起,又被那身前所未见的火红皮毛迷了心窍,他心一横,骂道:“畜生,少跟老子装神弄鬼!”

  “砰!”

  枪响了。56式半自动步枪的子弹,精准地射穿了火狐的胸膛。

  那火狐发出一声凄厉至极的惨叫,不像狐吠,反倒像是一个女人的哀嚎。它倒在雪地上,鲜血汩汩涌出,染红了一大片白雪。它没有立刻死去,挣扎着抬起头,那双充满灵性的眼睛死死盯住胡老三藏身的方向,眼神里充满了无尽的怨恨、痛苦和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诅咒意味。

  胡老三被那眼神看得心里发毛,但很快就被收获的喜悦冲淡。他兴奋地跑过去,提起还在微微抽搐的火狐,掂量了一下,足有二十多斤重!这皮子,完整剥下来,绝对是无价之宝。

  就在这时,洞里突然传来几声细弱的“吱吱”声。胡老三探头一看,洞里竟然还有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狐狸崽,眼睛还没完全睁开,正瑟瑟发抖地挤在一起,感受到母亲的气息消失,它们发出无助的哀鸣。

  斩草除根,是猎人的规矩。胡老三狞笑一声,伸手就要去掏那几只小狐狸崽。

  “呜——汪汪!” 一直安静跟在旁边的黑子,此刻却突然狂躁起来,它没有去咬小狐狸,反而一口叼住胡老三的裤腿,拼命往后拽,喉咙里发出低沉的、近乎哀求的呜咽声。动物的本能,让它感受到了巨大的不安和灾祸降临的气息。

  胡老三骂了黑子几句,甩开了它。但看着那几只毫无反抗之力的小狐狸崽,不知怎的,他心里那点残存的良知被触动了,也许是母狐临死前的眼神太吓人,也许是黑子的反常让他犹豫了。他最终骂了一句:“算了,几个小崽子,也活不成,让它们自生自灭去吧!”

  他提着母狐的尸体,带着黑子,心满意足地下了山。一路上,他总觉得后背发凉,好像有双眼睛在死死地盯着他。回头望去,只有空荡荡的、被雪覆盖的山林。

  回到家,胡老三迫不及待地开始剥皮。那皮子果然完美无瑕,火红油亮,手感顺滑。他将狐皮晾在院子里,准备过几天去县城卖个大价钱。然而,怪事就从这天晚上开始发生了。

  先是黑子。这条跟了他多年、忠心耿耿的猎狗,当晚就开始不吃不喝,对着院墙外漆黑的夜空,发出一种极其悲惨、拉长音调的哀嚎,怎么呵斥都不停。第二天一早,胡老三发现黑子直接死在狗窝里,身上没有任何伤痕,眼睛瞪得老大,满是恐惧。

  胡老三心里有些发毛,但还没往狐狸身上想,只以为黑子是得了急病。

  紧接着,他的小儿子,刚满五岁的虎子,当天下午开始发高烧,胡言乱语,嘴里不停地喊着:“红衣服……阿姨……疼……别掐我……” 小脸烧得通红,浑身抽搐。请了屯里的赤脚医生来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药吃了毫无效果,孩子的病情反而越来越重。

  到了晚上,胡老三睡觉时,开始做噩梦。梦里,那个穿着红衣服、眼神哀怨的女人(分明就是那火狐眼睛的人形化)就站在他炕头,冷冷地看着他,不言不语。然后,他感到胸口发闷,像被什么东西死死压住,喘不过气,想喊也喊不出声——这就是典型的“鬼压床”。

  一连三天,夜夜如此。儿子病危,家畜也开始不安生,鸡鸭鹅狗无缘无故地炸窝、死亡。胡老三自己也憔悴不堪,眼窝深陷,印堂发黑。整个胡家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和莫名的恐惧之中。

  屯里的老人们看出了端倪,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到胡老三家,一进院子,就看到那张晾着的火红狐皮。老人们脸色大变,连连跺脚:“老三啊老三!你闯下大祸了!你这是打了狐仙,还扒了皮,它这是来找你报仇索命来了!”

  胡老三此时早已没了当初的嚣张,哭丧着脸把经过说了一遍。老人们听罢,连连叹气:“冤孽啊!那狐狸都给你作揖了,你还不放过它!它留下三只幼崽,断了传承,这是不死不休的血仇啊!”

  “那……那咋办啊?”胡老三彻底慌了神。

  为首的老族长沉吟半晌,说:“事到如今,只有一个法子,看能不能化解这段冤仇。你得去请‘二神’来,看看狐仙肯不肯放过你们家。”

  “二神”,也叫“大神”,是东北萨满文化中的出马仙,负责沟通人神(仙家),平息事端。胡老三不敢怠慢,立刻备上厚礼,连夜赶着马车,去几十里外另一个村子请来了一位有名的李姓二神。

  李二神来到胡家,先在院子里看了看那张狐皮,又进屋看了看昏迷不醒的孩子,然后点燃三炷香,闭上眼睛,浑身开始抖动,嘴里念念有词,进入了“通灵”状态。

  过了一会儿,他猛地睁开眼睛,眼神变得锐利而陌生,用一种尖细、哀婉的女声唱了起来:

  “我在深山苦修行,千年道行化人形。无意与你结仇怨,为何害我命归阴?留下三子无依靠,血海深仇怎能平?要你断子又绝孙,家破人亡方消停!”

  这分明是那狐仙附体,借二神之口说话!胡老三和他媳妇吓得“噗通”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哭着哀求:“大仙饶命!大仙饶命啊!是我胡老三有眼无珠,冲撞了您老人家!求您高抬贵手,放过我孩子吧!您要什么补偿,我都答应!”

  那“狐仙”继续唱道:“补偿?我修行千年,要你何用?我儿嗷嗷待哺,谁人来怜?”

  胡老三媳妇脑子快,立刻哭道:“大仙!您那三个孩子,我们去找!我们一定把它们找回来,当祖宗一样供着,养大成人……不,养大成仙!绝不敢怠慢!求您给我家虎子一条活路吧!”

  听到这话,那“狐仙”沉默(二神也停止了抖动)了片刻,似乎在权衡。过了一会儿,二神才用正常语气,疲惫地说:“它说了,要救你儿子,需做到三件事。第一,立刻将它的法身(狐皮)好生包裹,不得再亵渎。第二,你胡老三必须亲自回那山洞,找到那三只小狐狸崽,好生带回来抚养,直到它们能独立生存,若有半点差池,立时报复。第三,你胡老三从此放下猎枪,不得再杀生,并在我(二神)的堂口立下牌位,供奉它百年香火,忏悔你的罪过。”

  胡老三哪敢不答应,磕头如捣蒜,连声应承。

  事不宜迟,胡老三立刻按照吩咐,将狐皮仔细包裹好,供奉起来。然后,他冒着风雪,凭着记忆,再次回到那个让他噩梦开始的山洞。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那三只小狐狸崽竟然还活着,只是饿得奄奄一息。胡老三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抱在怀里,用体温温暖着,带回了家。

  回到家,他立刻让媳妇熬了米汤,一点点喂给小狐狸。说也神奇,当小狐狸崽被抱回来后,炕上昏迷了三天的虎子,高烧竟然奇迹般地退了,虽然还很虚弱,但能睁开眼睛,喊“爹娘”了。

  胡老三又惊又怕,又悔又愧。他当着二神和族人的面,亲手砸断了自己那杆视若性命的猎枪,发誓永不再打猎。他又在李二神的堂口,为那火狐立了一个牌位,上书“胡仙姑之位”,承诺世代供奉。

  那三只小狐狸,胡老三一家当真像伺候祖宗一样精心喂养。说来也怪,这些小狐狸似乎通人性,并不怕人,但也从不与人过分亲近,总是保持着一种疏离和高傲。半年后,它们长大了,在一个月圆之夜,不声不响地离开了胡家,回归了山林,再也没有出现过。

  胡老三经过这次劫难,彻底变了个人。他变得沉默寡言,信守承诺,再也不伤害任何生灵,甚至开始吃斋念佛。他家的日子,也慢慢恢复了平静。只是,每年到了他打死火狐的那天,他都会独自一人,带着香烛纸钱,到那山洞前祭拜一番,忏悔自己的罪过。

  靠山屯的人从此更加敬畏山林里的生灵。老辈人常用胡老三的故事教育后生:“山里的东西,有的能打,有的不能打。你得心存敬畏,举头三尺有神明。狐仙的诅咒,源于人的贪婪;而最后的救赎,也在于人的悔悟和善念。这老林子里的规矩,破了,是要用血和泪来还的。”

  ---

  这就是“”的故事。它讲述了贪婪与敬畏、杀孽与救赎的因果循环。在东北民间传说中,这类关于“五大仙”的故事非常多,核心都在于“敬”与“不敬”带来的福祸报应。如果你还想听关于其他仙家,或者江怪、山精的故事,我们下一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