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的民间传说里,关于“寿数”的说法最为神秘。老话讲:“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人的阳寿,是生死簿上定好的,强求不得。但偏偏有人不信这个邪,想方设法要从别人那里“借”点寿数来,而这,往往是最损阴德、招致最可怕报应的邪术。
这故事发生在松花江下游一个叫“望乡台”的镇子。镇子不大,却有个声名远播的大户——黄家。当家的黄老爷,名唤黄天禄,年轻时跑船运,挣下了偌大家业,如今已是古稀之年,儿孙满堂,富贵逼人。可人越老,就越怕死,黄老爷尤其如此。他享受着这人间的极乐,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
眼看着精神头一日不如一日,夜里时常被噩梦惊醒,梦见牛头马面来索命,黄老爷便动了邪念。他不知从何处请来一个游方的妖道,人称“云鹤真人”。这道人干瘦如柴,一双眼睛却精光四射,据说精通各种续命延寿的邪门法术。
黄老爷将道人奉为上宾,在自家后院僻静处收拾出一间净室,日夜供奉。那云鹤真人观察了黄老爷几日,又掐指算了半天,最后阴沉着脸说:“黄老爷,您这阳寿将尽,油尽灯枯,寻常药物石无效。想要延寿,唯有……‘借寿’一途。”
“借寿?”黄老爷又惊又喜,“向谁借?怎么借?”
云鹤真人捋着几根稀疏的山羊胡,阴恻恻地说:“至亲之人,气血相连,最为契合。只需取至亲之人的心头精血三滴,辅以符咒,由贫道做法,便可将对方的部分寿数,‘过’到您身上。只是……此法有伤天和,被借寿者,轻则大病一场,折损阳寿,重则……当场殒命。”
黄老爷闻言,脸上的喜色僵住了。至亲?他的目光在几个儿子身上扫过。大儿子精明能干,是打理家业的好手;二儿子在省城做官,是黄家的靠山;三儿子虽然不成器,但也是心头肉……孙辈尚且年幼。他犹豫了。
就在这时,他那个远嫁邻县、多年未曾归宁的傻闺女,黄秀姑,因为丈夫死了,被婆家赶了出来,带着个七八岁、同样有些痴傻的外孙女小丫,灰头土脸地回到了黄家。
黄秀姑年轻时脑子就不太灵光,如今更是憔悴苍老,看着比黄老爷还显年纪。她那个女儿小丫,也是整天傻呵呵的,流着口水,见人就笑,是黄家最不受待见的两个人。她们母女的存在,仿佛就是黄家光鲜亮丽门面上的两块污渍。
看到她们,黄老爷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狠厉与决绝。女儿和外孙女,虽是至亲,但痴傻无用,活着也是累赘,用她们来“借寿”,似乎是……最“划算”的选择。他那点残存的良知,在对死亡的巨大恐惧和强烈的求生欲面前,瞬间瓦解冰消。
他把这个决定告诉了云鹤真人。道人面无表情地点点头:“父女血脉,最为直接。那孩童灵智未开,魂魄纯净,效力更佳。就在今夜子时,月晦之时做法。”
是夜,月黑风高。黄家后院那间净室里,烛火摇曳,映照着墙上诡异的符箓。房间中央设一法坛,坛上摆着香炉、令旗、朱砂符纸和一盏造型古怪的油灯。黄老爷身穿一件写满红色咒文的寿衣,盘坐在法坛前的蒲团上,紧张又期待。
云鹤真人则披头散发,手持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净室的地面上,用掺了黑狗血的朱砂,画着一个复杂的阵法,阵法的两个阵眼上,分别躺着被灌了迷药、昏睡不醒的黄秀姑和小丫。她们的心口位置的衣服都被剪开,露出的皮肤上,也画着诡异的符号。
子时一到,阴风骤起,吹得烛火明灭不定。云鹤真人猛地睁开眼,眼中精光暴涨,大喝一声:“时辰到!取血!”
他手捏剑诀,桃木剑尖沾了朱砂,就要朝昏迷中的黄秀姑心口点去,取那“心头精血”。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原本傻呵呵、整天流口水的小丫,不知何时睁开了眼睛!那双平日里空洞无神的眼睛里,此刻却清澈无比,甚至带着一种超乎年龄的冰冷和悲悯。她看着法坛后面目狰狞的外祖父,看着那妖道扬起的桃木剑,轻轻地、清晰地叫了一声:
“姥爷……你后边……有个穿黑衣服的爷爷……在对你笑呢……”
童音清脆,在这诡异寂静的密室里,如同平地惊雷!
黄老爷浑身剧震,猛地回头!只见身后墙角阴影里,不知何时,真的多了一个模糊的黑影!那黑影穿着宽大的黑袍,看不清面容,只能看到一张咧到耳根的、惨白的大嘴,正对着他,发出无声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狞笑!
“啊——!”黄老爷吓得魂飞魄散,惨叫一声,从蒲团上滚落下来。
那云鹤真人也吓了一跳,剑诀一乱。他顺着小丫的目光看向墙角,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哆哆嗦嗦地指着那黑影:“无……无常……是勾魂的无常!”
民间传说,勾魂使者便是黑无常、白无常。这黑影的模样,正与传说中的黑无常一般无二!
“不可能!法阵未成,它怎么可能进来!”云鹤真人惊骇欲绝。
而更让他恐惧的是,地上那个一直痴傻的小丫,此刻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她看着那黑影,不仅不怕,反而露出了一个天真无邪的笑容,伸出小手,对着黑影招了招,用一种空灵缥缈的声音说:
“你是来接姥爷的吗?他太累了,该睡觉了。”
话音刚落,那墙角的黑影猛地向前一扑,如同融入水中一般,融进了黄老爷的身体!
黄老爷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凄厉嚎叫,双眼瞬间变得漆黑,没有一丝眼白。他浑身剧烈地抽搐起来,皮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干瘪、布满皱纹,满头白发纷纷脱落,口中发出“嗬嗬”的漏气声。一股浓烈的、如同尸体腐烂般的恶臭,瞬间弥漫了整个净室。
“反噬!是借寿反噬!他……他被勾魂使者借体了!”云鹤真人吓得魂飞天外,扔下桃木剑,连滚爬爬地就想往外跑。
可他刚跑到门口,那扇厚重的木门却“砰”地一声自动关死,任他怎么拉扯都纹丝不动。
净室里,烛火全部变成了幽绿色。黄老爷(或者说占据了他身体的东西)停止了抽搐,用一种极其僵硬的姿势,慢慢地从地上站了起来。他歪着头,用那双纯黑的眼睛盯着云鹤真人,咧开嘴,露出一个和刚才墙角黑影一模一样的、惨白的狞笑。
“你……你不是要借寿吗?……”一个混合着黄老爷和另一个阴冷声音的语调,从他喉咙里挤出来,“我……把我的‘寿’……都‘借’给你……好不好?……”
说着,他伸出干枯如同鸡爪的手,指向云鹤真人。
云鹤真人发出一声绝望的惨叫,只见他的身体像被抽干了水分一样,迅速萎缩、衰老,头发变得灰白,皮肤布满老年斑,短短几个呼吸之间,就从一个精干的中年道人,变成了一个行将就木的耄耋老人,瘫倒在地,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
而“黄老爷”在做完这一切后,身体晃了晃,直挺挺地向后倒去,“噗通”一声砸在地上,彻底没了声息。他的尸体迅速腐烂,散发出阵阵恶臭。
第二天,黄家下人发现净室的异状,撞开门,看到了里面的惨象——黄老爷和云鹤真人以极其恐怖的姿态死去,而黄秀姑和小丫则安然无恙地昏睡在法阵里,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黄家不敢声张,草草处理了尸体,对外只说是暴病而亡。但纸包不住火,各种诡异的细节还是流传了出来,结合黄老爷生前求长生和云鹤真人的来历,“借寿遭反噬”的说法不胫而走。
而那个一直被人当做傻子的小丫,在经过那晚之后,似乎更加沉默了,但眼神里却偶尔会流露出一丝洞悉世事的清明。有人私下说,那天晚上,是无常爷亲自来勾魂,小丫因为天生灵智特殊,才能看见。也有人说,是小丫那句纯真无邪的话,点破了黄老爷的亏心事,引来了真正的报应。
黄家的家业,在黄老爷死后,没了主心骨,几个儿子争权夺利,很快就败落下去,应了“富不过三代”的老话。
望乡台的人从此更加坚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那“寿数”,是老天爷定下的,谁也别想用邪门歪道去偷、去抢。强借来的,不是阳寿,是即刻索命的阎王帖。 而那个夜晚,净室里发生的恐怖一幕,以及小丫那双看透虚妄的眼睛,也成了镇上人教育后代、警醒世人的,最毛骨悚然的真实鬼话。
这故事发生在松花江下游一个叫“望乡台”的镇子。镇子不大,却有个声名远播的大户——黄家。当家的黄老爷,名唤黄天禄,年轻时跑船运,挣下了偌大家业,如今已是古稀之年,儿孙满堂,富贵逼人。可人越老,就越怕死,黄老爷尤其如此。他享受着这人间的极乐,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
眼看着精神头一日不如一日,夜里时常被噩梦惊醒,梦见牛头马面来索命,黄老爷便动了邪念。他不知从何处请来一个游方的妖道,人称“云鹤真人”。这道人干瘦如柴,一双眼睛却精光四射,据说精通各种续命延寿的邪门法术。
黄老爷将道人奉为上宾,在自家后院僻静处收拾出一间净室,日夜供奉。那云鹤真人观察了黄老爷几日,又掐指算了半天,最后阴沉着脸说:“黄老爷,您这阳寿将尽,油尽灯枯,寻常药物石无效。想要延寿,唯有……‘借寿’一途。”
“借寿?”黄老爷又惊又喜,“向谁借?怎么借?”
云鹤真人捋着几根稀疏的山羊胡,阴恻恻地说:“至亲之人,气血相连,最为契合。只需取至亲之人的心头精血三滴,辅以符咒,由贫道做法,便可将对方的部分寿数,‘过’到您身上。只是……此法有伤天和,被借寿者,轻则大病一场,折损阳寿,重则……当场殒命。”
黄老爷闻言,脸上的喜色僵住了。至亲?他的目光在几个儿子身上扫过。大儿子精明能干,是打理家业的好手;二儿子在省城做官,是黄家的靠山;三儿子虽然不成器,但也是心头肉……孙辈尚且年幼。他犹豫了。
就在这时,他那个远嫁邻县、多年未曾归宁的傻闺女,黄秀姑,因为丈夫死了,被婆家赶了出来,带着个七八岁、同样有些痴傻的外孙女小丫,灰头土脸地回到了黄家。
黄秀姑年轻时脑子就不太灵光,如今更是憔悴苍老,看着比黄老爷还显年纪。她那个女儿小丫,也是整天傻呵呵的,流着口水,见人就笑,是黄家最不受待见的两个人。她们母女的存在,仿佛就是黄家光鲜亮丽门面上的两块污渍。
看到她们,黄老爷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狠厉与决绝。女儿和外孙女,虽是至亲,但痴傻无用,活着也是累赘,用她们来“借寿”,似乎是……最“划算”的选择。他那点残存的良知,在对死亡的巨大恐惧和强烈的求生欲面前,瞬间瓦解冰消。
他把这个决定告诉了云鹤真人。道人面无表情地点点头:“父女血脉,最为直接。那孩童灵智未开,魂魄纯净,效力更佳。就在今夜子时,月晦之时做法。”
是夜,月黑风高。黄家后院那间净室里,烛火摇曳,映照着墙上诡异的符箓。房间中央设一法坛,坛上摆着香炉、令旗、朱砂符纸和一盏造型古怪的油灯。黄老爷身穿一件写满红色咒文的寿衣,盘坐在法坛前的蒲团上,紧张又期待。
云鹤真人则披头散发,手持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净室的地面上,用掺了黑狗血的朱砂,画着一个复杂的阵法,阵法的两个阵眼上,分别躺着被灌了迷药、昏睡不醒的黄秀姑和小丫。她们的心口位置的衣服都被剪开,露出的皮肤上,也画着诡异的符号。
子时一到,阴风骤起,吹得烛火明灭不定。云鹤真人猛地睁开眼,眼中精光暴涨,大喝一声:“时辰到!取血!”
他手捏剑诀,桃木剑尖沾了朱砂,就要朝昏迷中的黄秀姑心口点去,取那“心头精血”。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原本傻呵呵、整天流口水的小丫,不知何时睁开了眼睛!那双平日里空洞无神的眼睛里,此刻却清澈无比,甚至带着一种超乎年龄的冰冷和悲悯。她看着法坛后面目狰狞的外祖父,看着那妖道扬起的桃木剑,轻轻地、清晰地叫了一声:
“姥爷……你后边……有个穿黑衣服的爷爷……在对你笑呢……”
童音清脆,在这诡异寂静的密室里,如同平地惊雷!
黄老爷浑身剧震,猛地回头!只见身后墙角阴影里,不知何时,真的多了一个模糊的黑影!那黑影穿着宽大的黑袍,看不清面容,只能看到一张咧到耳根的、惨白的大嘴,正对着他,发出无声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狞笑!
“啊——!”黄老爷吓得魂飞魄散,惨叫一声,从蒲团上滚落下来。
那云鹤真人也吓了一跳,剑诀一乱。他顺着小丫的目光看向墙角,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哆哆嗦嗦地指着那黑影:“无……无常……是勾魂的无常!”
民间传说,勾魂使者便是黑无常、白无常。这黑影的模样,正与传说中的黑无常一般无二!
“不可能!法阵未成,它怎么可能进来!”云鹤真人惊骇欲绝。
而更让他恐惧的是,地上那个一直痴傻的小丫,此刻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她看着那黑影,不仅不怕,反而露出了一个天真无邪的笑容,伸出小手,对着黑影招了招,用一种空灵缥缈的声音说:
“你是来接姥爷的吗?他太累了,该睡觉了。”
话音刚落,那墙角的黑影猛地向前一扑,如同融入水中一般,融进了黄老爷的身体!
黄老爷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凄厉嚎叫,双眼瞬间变得漆黑,没有一丝眼白。他浑身剧烈地抽搐起来,皮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干瘪、布满皱纹,满头白发纷纷脱落,口中发出“嗬嗬”的漏气声。一股浓烈的、如同尸体腐烂般的恶臭,瞬间弥漫了整个净室。
“反噬!是借寿反噬!他……他被勾魂使者借体了!”云鹤真人吓得魂飞天外,扔下桃木剑,连滚爬爬地就想往外跑。
可他刚跑到门口,那扇厚重的木门却“砰”地一声自动关死,任他怎么拉扯都纹丝不动。
净室里,烛火全部变成了幽绿色。黄老爷(或者说占据了他身体的东西)停止了抽搐,用一种极其僵硬的姿势,慢慢地从地上站了起来。他歪着头,用那双纯黑的眼睛盯着云鹤真人,咧开嘴,露出一个和刚才墙角黑影一模一样的、惨白的狞笑。
“你……你不是要借寿吗?……”一个混合着黄老爷和另一个阴冷声音的语调,从他喉咙里挤出来,“我……把我的‘寿’……都‘借’给你……好不好?……”
说着,他伸出干枯如同鸡爪的手,指向云鹤真人。
云鹤真人发出一声绝望的惨叫,只见他的身体像被抽干了水分一样,迅速萎缩、衰老,头发变得灰白,皮肤布满老年斑,短短几个呼吸之间,就从一个精干的中年道人,变成了一个行将就木的耄耋老人,瘫倒在地,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
而“黄老爷”在做完这一切后,身体晃了晃,直挺挺地向后倒去,“噗通”一声砸在地上,彻底没了声息。他的尸体迅速腐烂,散发出阵阵恶臭。
第二天,黄家下人发现净室的异状,撞开门,看到了里面的惨象——黄老爷和云鹤真人以极其恐怖的姿态死去,而黄秀姑和小丫则安然无恙地昏睡在法阵里,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黄家不敢声张,草草处理了尸体,对外只说是暴病而亡。但纸包不住火,各种诡异的细节还是流传了出来,结合黄老爷生前求长生和云鹤真人的来历,“借寿遭反噬”的说法不胫而走。
而那个一直被人当做傻子的小丫,在经过那晚之后,似乎更加沉默了,但眼神里却偶尔会流露出一丝洞悉世事的清明。有人私下说,那天晚上,是无常爷亲自来勾魂,小丫因为天生灵智特殊,才能看见。也有人说,是小丫那句纯真无邪的话,点破了黄老爷的亏心事,引来了真正的报应。
黄家的家业,在黄老爷死后,没了主心骨,几个儿子争权夺利,很快就败落下去,应了“富不过三代”的老话。
望乡台的人从此更加坚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那“寿数”,是老天爷定下的,谁也别想用邪门歪道去偷、去抢。强借来的,不是阳寿,是即刻索命的阎王帖。 而那个夜晚,净室里发生的恐怖一幕,以及小丫那双看透虚妄的眼睛,也成了镇上人教育后代、警醒世人的,最毛骨悚然的真实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