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落书生捡到幅古画,画中仕女美艳不可方物。
他日夜相对,茶饭不思,竟与画中人说起情话。
邻居夜间总听他房中有女子轻笑。
某日书生暴毙,面带诡异微笑。
仵作验尸时掀开床单——
那幅古画紧紧贴在他胸口,画中仕女嘴角沾着新鲜血渍。
而原本空白的画纸右下角,多出一行小字:
又得一味痴心墨。
---
好,咱这第二十七夜,讲个风雅又邪门的,关于一幅吃人的“鬼画”。
说的是前清时候,咱这地方有个姓柳的秀才,家道中落,穷困潦倒,偏又自视清高,不愿为那五斗米折腰,整天就窝在他那四处漏风的破书斋里,吟风弄月,做着他的才子佳人梦。
一日,柳秀才在城外乱坟岗子边上(据说那是古时某个大户人家的墓地)捡柴火,无意中踢到一个半埋在上里的破旧画筒。他好奇地捡起来,打开一看,里面卷着一幅古画。画纸泛黄,边缘破损,但保存尚算完整。
他将画轴展开,只看了一眼,便再也挪不开目光。
画中是一个身着唐代宫装的仕女,凭栏远眺。那女子容颜之美,难以用言语形容,眉如远山,目含秋水,唇若点朱,肤若凝脂,一颦一笑仿佛都要从画中走出来。更奇的是,那画工极其精妙,仕女的眼眸竟似活的一般,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都觉得她在深情地凝视着你。
柳秀才如获至宝,也顾不得什么坟茔地的晦气了,将画小心翼翼地捧回家,挂在了自己床头那面最干净的墙上。
自那以后,柳秀才便像是着了魔。他不再出门,也不再读书,终日就坐在床前,痴痴地望着画中仕女。时而喃喃自语,诉说倾慕;时而摇头晃脑,吟诵情诗;时而又像是听到了画中人的回应,自顾自地傻笑。茶不思,饭不想,人也日渐消瘦。
邻居夜间从他屋外经过,常能听见里面传来柳秀才一个人的说话声,偶尔,还夹杂着一两声极其轻微、若有若无的女子轻笑!那笑声娇媚入骨,听得人心里发毛。可谁都知道,柳秀才光棍一条,家里绝无女子。
有好心人劝他,说那画来得蹊跷,恐怕不干净,让他赶紧扔了。柳秀才却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勃然大怒,将人轰了出去,说那是他的“画中仙”,是他的“颜如玉”,谁敢污蔑,他就跟谁拼命。
如此过了月余。一天,柳秀才没像往常那样在窗前痴坐,屋中也整日没有动静。邻居觉得奇怪,推门进去一看,只见柳秀才直接挺地躺在床上,早已气绝身亡。
怪的是,他脸上非但没有丝毫痛苦,反而带着一种极其满足、极其诡异的微笑,嘴角上扬,眼神迷离,仿佛死前看到了什么极乐景象。
官府派了仵作来验尸。浑身上下查不出任何外伤,也无中毒迹象,就像是睡着了一般。正当仵作准备盖上白布时,旁边帮忙的衙役觉得柳秀才胸口的衣服下似乎鼓囊囊的,掀开床单一角一看——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幅古画,竟然紧紧地、严丝合缝地贴在他的胸口心窝处!像是长在了上面一样!而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画中那个美艳不可方物的仕女,她的嘴角,赫然多了一抹新鲜欲滴的、暗红色的血渍!
那血渍,正对着柳秀才胸口的位置。
仵作强忍着恐惧,小心翼翼地将画从柳秀才胸口揭下。画纸背面,竟然也渗入了丝丝缕缕的血痕。
而就在这时,有人发现,在那幅古画原本空白的右下角,不知何时,多出了一行蝇头小楷,墨色殷红,仿佛是用血写就:
又得一味痴心墨。
看到这行字,众人皆尽骇然。这才明白,柳秀才哪是遇到了什么画中仙,分明是撞上了吸人精血魂魄的“画皮鬼”!他那一片痴心,他那沉溺幻境的执念,都成了这鬼画最好的“墨料”!
后来,这幅邪画被官府收走,据说在搬运途中莫名自燃,烧成了灰烬。
可柳秀才死时那诡异的笑容,和那行触目惊心的“痴心墨”,却成了读书人之间一个隐秘而恐怖的告诫。有些东西,美则美矣,却近不得,痴不得。
他日夜相对,茶饭不思,竟与画中人说起情话。
邻居夜间总听他房中有女子轻笑。
某日书生暴毙,面带诡异微笑。
仵作验尸时掀开床单——
那幅古画紧紧贴在他胸口,画中仕女嘴角沾着新鲜血渍。
而原本空白的画纸右下角,多出一行小字:
又得一味痴心墨。
---
好,咱这第二十七夜,讲个风雅又邪门的,关于一幅吃人的“鬼画”。
说的是前清时候,咱这地方有个姓柳的秀才,家道中落,穷困潦倒,偏又自视清高,不愿为那五斗米折腰,整天就窝在他那四处漏风的破书斋里,吟风弄月,做着他的才子佳人梦。
一日,柳秀才在城外乱坟岗子边上(据说那是古时某个大户人家的墓地)捡柴火,无意中踢到一个半埋在上里的破旧画筒。他好奇地捡起来,打开一看,里面卷着一幅古画。画纸泛黄,边缘破损,但保存尚算完整。
他将画轴展开,只看了一眼,便再也挪不开目光。
画中是一个身着唐代宫装的仕女,凭栏远眺。那女子容颜之美,难以用言语形容,眉如远山,目含秋水,唇若点朱,肤若凝脂,一颦一笑仿佛都要从画中走出来。更奇的是,那画工极其精妙,仕女的眼眸竟似活的一般,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都觉得她在深情地凝视着你。
柳秀才如获至宝,也顾不得什么坟茔地的晦气了,将画小心翼翼地捧回家,挂在了自己床头那面最干净的墙上。
自那以后,柳秀才便像是着了魔。他不再出门,也不再读书,终日就坐在床前,痴痴地望着画中仕女。时而喃喃自语,诉说倾慕;时而摇头晃脑,吟诵情诗;时而又像是听到了画中人的回应,自顾自地傻笑。茶不思,饭不想,人也日渐消瘦。
邻居夜间从他屋外经过,常能听见里面传来柳秀才一个人的说话声,偶尔,还夹杂着一两声极其轻微、若有若无的女子轻笑!那笑声娇媚入骨,听得人心里发毛。可谁都知道,柳秀才光棍一条,家里绝无女子。
有好心人劝他,说那画来得蹊跷,恐怕不干净,让他赶紧扔了。柳秀才却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勃然大怒,将人轰了出去,说那是他的“画中仙”,是他的“颜如玉”,谁敢污蔑,他就跟谁拼命。
如此过了月余。一天,柳秀才没像往常那样在窗前痴坐,屋中也整日没有动静。邻居觉得奇怪,推门进去一看,只见柳秀才直接挺地躺在床上,早已气绝身亡。
怪的是,他脸上非但没有丝毫痛苦,反而带着一种极其满足、极其诡异的微笑,嘴角上扬,眼神迷离,仿佛死前看到了什么极乐景象。
官府派了仵作来验尸。浑身上下查不出任何外伤,也无中毒迹象,就像是睡着了一般。正当仵作准备盖上白布时,旁边帮忙的衙役觉得柳秀才胸口的衣服下似乎鼓囊囊的,掀开床单一角一看——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幅古画,竟然紧紧地、严丝合缝地贴在他的胸口心窝处!像是长在了上面一样!而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画中那个美艳不可方物的仕女,她的嘴角,赫然多了一抹新鲜欲滴的、暗红色的血渍!
那血渍,正对着柳秀才胸口的位置。
仵作强忍着恐惧,小心翼翼地将画从柳秀才胸口揭下。画纸背面,竟然也渗入了丝丝缕缕的血痕。
而就在这时,有人发现,在那幅古画原本空白的右下角,不知何时,多出了一行蝇头小楷,墨色殷红,仿佛是用血写就:
又得一味痴心墨。
看到这行字,众人皆尽骇然。这才明白,柳秀才哪是遇到了什么画中仙,分明是撞上了吸人精血魂魄的“画皮鬼”!他那一片痴心,他那沉溺幻境的执念,都成了这鬼画最好的“墨料”!
后来,这幅邪画被官府收走,据说在搬运途中莫名自燃,烧成了灰烬。
可柳秀才死时那诡异的笑容,和那行触目惊心的“痴心墨”,却成了读书人之间一个隐秘而恐怖的告诫。有些东西,美则美矣,却近不得,痴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