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康德六年的伏天,辽北的太阳像团火球,烤得黑土地直冒烟。靠山屯的老井台边挤满了人,水桶碰撞的“哐当”声、女人的说笑声混着蝉鸣,在闷热的空气里发酵。唯独井台最东边的老井,围着半人高的石栏,却没人靠近,只有井绳在井口晃悠,像条打盹的蛇。
“三婶子,你家水缸满了?”一个媳妇提着空桶往新井走,路过老井时,脚步下意识地加快了些。
正绞水的王三婶往老井那边瞥了眼,压低声音:“快别瞅,那井邪性,昨儿后半夜,我听见里面有人哭。”
“又哭了?”旁边的人都围了过来。这口老井在屯子住了三代人,井壁是用青石砌的,深不见底,据说早年闹过旱灾,全屯子就靠这口井活命。可自从十年前,李老栓家的二小子掉进去淹死,这井就不对劲了——每逢阴雨天,井里就传出呜咽声,有时还会冒出白花花的水泡,像是有东西在底下喘气。
“可不是咋的,”王三婶往手心吐了口唾沫,继续绞水,“那哭声跟李二小子临死前的动静一个样,听得人头皮发麻。”
人群里的李老栓听见这话,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痛楚。他蹲在老井的石栏旁,手里攥着根井绳,绳头系着个铁皮桶,桶沿都磨出了豁口。
“爹,咱回家吧,这井都废了,别在这儿待着。”儿子李根柱过来拉他,脸上带着难掩的烦躁。自从娘去年走后,爹就总往老井跑,有时能蹲大半天,谁劝都没用。
李老栓没动,只是望着井口黑漆漆的深处,像是在跟谁说话:“再等等,你二弟说,今儿要带个东西上来。”
“爹!”李根柱急了,“二弟都死十年了!哪还能跟你说话?你是魔怔了!”
李老栓没理他,把铁皮桶往井里放。井绳“哗啦啦”地往下滑,直到估摸着够着水了,才慢慢往上提。桶刚露出井口,众人就倒吸一口凉气——桶里的水不是清的,是浑的,还漂着几根黑黢黢的头发,像是女人的长发。
“邪门了!”有人往后退了几步。新井的水清亮得很,老井里咋会有这东西?
李老栓却像是没看见,把桶里的水倒在井台边的豁口处,又重新把桶放下去。这次提上来的水里,竟漂着块红布,看着像是小孩的肚兜碎片。
“是二小子的……”李老栓的声音发颤,手一抖,红布掉进了井里。
就在这时,井里忽然“咕嘟”冒了个大水泡,水泡炸开时,传出个闷闷的声音,像是小孩在底下喊“爹”。
“妈呀!”胆小的媳妇尖叫着跑了,剩下的人也慌了神,连李根柱都吓得拽着爹往后退。
李老栓却挣脱儿子的手,死死盯着井口:“二孩,是你不?爹知道你怨,当年要不是爹没看好你……”
话没说完,井里又冒起一串水泡,这次的声音更清晰了,带着哭腔:“冷……爹,我冷……”
李老栓的老泪“唰”地流了下来:“爹这就给你送衣裳,给你送火盆……”
他转身就往家跑,李根柱赶紧跟上去。人群渐渐散了,老井台边只剩下那口老井,井口的凉气混着暑气,在石栏周围打旋,像是有双眼睛在暗处盯着。
当天下午,李老栓抱着一捆烧纸和一件小棉袄,又去了老井台。李根柱不放心,跟在后面,手里还提着把铁锹——他怕爹一时想不开,做出啥傻事。
李老栓把烧纸铺在石栏上,点燃了。火苗舔着黄纸,腾起的纸灰被风吹着,竟全往井里飘,像是被什么东西吸进去了。他又把小棉袄往井里送,井绳不够长,棉袄挂在半空,随着风轻轻晃。
“二孩,穿上棉袄就不冷了。”他对着井口说,声音哽咽。
忽然,井里的风大了起来,吹得棉袄“哗啦”作响。紧接着,井绳猛地往下一沉,像是有东西在底下拽。李老栓赶紧往上拉,可绳头空空的,棉袄不见了。
“爹!”李根柱吓得脸色发白,“这井真有问题!咱快走吧!”
李老栓却笑了,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他接了,二孩接了……”
从那以后,李老栓每天都往老井台跑,有时带个馒头,有时拿双布鞋,全往井里送。奇怪的是,不管啥东西,只要用井绳吊着放下去,再提上来时准是空的,像是真被什么东西“接”走了。
屯子里的人都说李老栓被鬼缠上了,没人敢再靠近老井。连新井的水,都有人说带着股怪味,宁愿多走二里地去邻村打水。
这天夜里,下起了暴雨。雷声“轰隆隆”地滚过天际,闪电把老井台照得如同白昼。李根柱被雷声惊醒,发现爹没在炕上,心里咯噔一下,抄起油灯就往老井台跑。
雨幕里,老井台旁站着个瘦小的黑影,正往井里扔着什么。走近了才看清,是李老栓,他怀里抱着个豁口的粗瓷碗,正一碗碗地往井里倒水。
“爹!你疯了!这大雨天的!”李根柱冲过去想拉他。
李老栓却甩开他的手,指着井口:“你看,二孩在招手呢……他说井底下漏了,水不够喝……”
李根柱往井口看,只有黑漆漆的洞,啥也没有。可闪电亮起时,他仿佛看见井壁上趴着个白乎乎的东西,长发遮着脸,正对着他们笑。
“爹!那不是二弟!是邪祟!”李根柱吓得魂都飞了,死死拽着爹往回拖。
李老栓却像着了魔,拼命往井台挣:“放开我!二孩等着我呢!”
拉扯间,李老栓脚下一滑,竟朝着井口倒去。李根柱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可井里忽然传来一股大力,像是有只手在底下拉李老栓,父子俩顿时被拽得往前趔趄。
“妈呀!”李根柱嘶吼着,用尽全身力气往后拽。就在这时,他看见爹的脚边,不知啥时候多了根水草,绿油油的,正顺着爹的裤腿往上缠,草叶上还沾着湿漉漉的泥——那是十年前李二小子掉井时,身上缠着的水草!
“滚开!”李根柱想起屯里老萨满说过,对付水里的邪祟要用阳气,他猛地咬破舌尖,一口血喷在水草上。
水草顿时像被烫到似的,缩回了井里。井里传来一声凄厉的尖叫,那股拉扯的力量也消失了。李根柱趁机把爹拽离井台,拖回了家。
李老栓发了场高烧,昏迷了三天三夜,醒来后就忘了老井的事,也不再念叨二小子,只是偶尔会对着空院子发呆。
李根柱却没忘。他知道,那井里的东西不是二弟,是借了二弟模样的水祟,想把爹拖下去当替身。他找了屯里的老萨满,把事情一五一十说了。
老萨满听完,沉默半晌,从怀里掏出个用红布包着的东西,打开是块晒干的狼心:“这井里的水祟吸了十年的怨气,早就成了气候。要想镇住它,得用‘阳物’压着。这狼心是山里的烈物,阳气重,你把它埋在井台底下,再用七根桃木钉围着井栏钉一圈,能保十年平安。”
“十年之后呢?”李根柱问。
老萨满叹了口气:“十年之后,就看天意了。这水祟跟你家结了怨,不是那么容易断的。”
李根柱按照老萨满的嘱咐,趁夜把狼心埋在老井台底下,又在石栏周围钉了七根桃木钉。钉最后一根时,井里传来“咕嘟”的响声,像是有东西在叹气。
从那以后,老井果然安静了,阴雨天再也没传出过哭声,井里也不再冒出怪东西。李根柱还在井台上盖了间小棚子,锁上了门,谁也不让靠近。
李老栓活到七十八岁去世,临终前拉着李根柱的手,忽然说:“那天……我真看见二孩了,他在井底下冲我笑呢……”
李根柱没说话,只是默默点头。有些事,或许糊涂着,比清醒更安心。
后来,屯子通了自来水,新井也没人用了,老井台更是荒草丛生。只有李根柱,每年清明都会去老井台看看,给那七根桃木钉刷层桐油,再往井里扔个馒头——不管底下是啥,他总觉得,该给点念想。
有一年大旱,自来水断了,新井也见了底。有人提议把老井打开,李根柱没同意,只是守在井台边,守了三天三夜。第三天夜里,天降大雨,旱情解了,有人说,看见老井里冒出个小孩的影子,对着李根柱鞠了一躬,然后就沉了下去,再也没出现过。
李根柱没说啥,只是那天之后,他不再往井里扔馒头了。
黑土地上的雨,一年年地下,老井台的青石栏被冲刷得越来越亮,像是能照见人影。井里的水,到底藏着多少思念,多少怨怼,没人说得清。只有风从井口吹过,带着淡淡的潮气,像是谁在轻轻叹息,诉说着井台边的约定,和那些被岁月淹没的,关于原谅与放下的秘密。
“三婶子,你家水缸满了?”一个媳妇提着空桶往新井走,路过老井时,脚步下意识地加快了些。
正绞水的王三婶往老井那边瞥了眼,压低声音:“快别瞅,那井邪性,昨儿后半夜,我听见里面有人哭。”
“又哭了?”旁边的人都围了过来。这口老井在屯子住了三代人,井壁是用青石砌的,深不见底,据说早年闹过旱灾,全屯子就靠这口井活命。可自从十年前,李老栓家的二小子掉进去淹死,这井就不对劲了——每逢阴雨天,井里就传出呜咽声,有时还会冒出白花花的水泡,像是有东西在底下喘气。
“可不是咋的,”王三婶往手心吐了口唾沫,继续绞水,“那哭声跟李二小子临死前的动静一个样,听得人头皮发麻。”
人群里的李老栓听见这话,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痛楚。他蹲在老井的石栏旁,手里攥着根井绳,绳头系着个铁皮桶,桶沿都磨出了豁口。
“爹,咱回家吧,这井都废了,别在这儿待着。”儿子李根柱过来拉他,脸上带着难掩的烦躁。自从娘去年走后,爹就总往老井跑,有时能蹲大半天,谁劝都没用。
李老栓没动,只是望着井口黑漆漆的深处,像是在跟谁说话:“再等等,你二弟说,今儿要带个东西上来。”
“爹!”李根柱急了,“二弟都死十年了!哪还能跟你说话?你是魔怔了!”
李老栓没理他,把铁皮桶往井里放。井绳“哗啦啦”地往下滑,直到估摸着够着水了,才慢慢往上提。桶刚露出井口,众人就倒吸一口凉气——桶里的水不是清的,是浑的,还漂着几根黑黢黢的头发,像是女人的长发。
“邪门了!”有人往后退了几步。新井的水清亮得很,老井里咋会有这东西?
李老栓却像是没看见,把桶里的水倒在井台边的豁口处,又重新把桶放下去。这次提上来的水里,竟漂着块红布,看着像是小孩的肚兜碎片。
“是二小子的……”李老栓的声音发颤,手一抖,红布掉进了井里。
就在这时,井里忽然“咕嘟”冒了个大水泡,水泡炸开时,传出个闷闷的声音,像是小孩在底下喊“爹”。
“妈呀!”胆小的媳妇尖叫着跑了,剩下的人也慌了神,连李根柱都吓得拽着爹往后退。
李老栓却挣脱儿子的手,死死盯着井口:“二孩,是你不?爹知道你怨,当年要不是爹没看好你……”
话没说完,井里又冒起一串水泡,这次的声音更清晰了,带着哭腔:“冷……爹,我冷……”
李老栓的老泪“唰”地流了下来:“爹这就给你送衣裳,给你送火盆……”
他转身就往家跑,李根柱赶紧跟上去。人群渐渐散了,老井台边只剩下那口老井,井口的凉气混着暑气,在石栏周围打旋,像是有双眼睛在暗处盯着。
当天下午,李老栓抱着一捆烧纸和一件小棉袄,又去了老井台。李根柱不放心,跟在后面,手里还提着把铁锹——他怕爹一时想不开,做出啥傻事。
李老栓把烧纸铺在石栏上,点燃了。火苗舔着黄纸,腾起的纸灰被风吹着,竟全往井里飘,像是被什么东西吸进去了。他又把小棉袄往井里送,井绳不够长,棉袄挂在半空,随着风轻轻晃。
“二孩,穿上棉袄就不冷了。”他对着井口说,声音哽咽。
忽然,井里的风大了起来,吹得棉袄“哗啦”作响。紧接着,井绳猛地往下一沉,像是有东西在底下拽。李老栓赶紧往上拉,可绳头空空的,棉袄不见了。
“爹!”李根柱吓得脸色发白,“这井真有问题!咱快走吧!”
李老栓却笑了,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他接了,二孩接了……”
从那以后,李老栓每天都往老井台跑,有时带个馒头,有时拿双布鞋,全往井里送。奇怪的是,不管啥东西,只要用井绳吊着放下去,再提上来时准是空的,像是真被什么东西“接”走了。
屯子里的人都说李老栓被鬼缠上了,没人敢再靠近老井。连新井的水,都有人说带着股怪味,宁愿多走二里地去邻村打水。
这天夜里,下起了暴雨。雷声“轰隆隆”地滚过天际,闪电把老井台照得如同白昼。李根柱被雷声惊醒,发现爹没在炕上,心里咯噔一下,抄起油灯就往老井台跑。
雨幕里,老井台旁站着个瘦小的黑影,正往井里扔着什么。走近了才看清,是李老栓,他怀里抱着个豁口的粗瓷碗,正一碗碗地往井里倒水。
“爹!你疯了!这大雨天的!”李根柱冲过去想拉他。
李老栓却甩开他的手,指着井口:“你看,二孩在招手呢……他说井底下漏了,水不够喝……”
李根柱往井口看,只有黑漆漆的洞,啥也没有。可闪电亮起时,他仿佛看见井壁上趴着个白乎乎的东西,长发遮着脸,正对着他们笑。
“爹!那不是二弟!是邪祟!”李根柱吓得魂都飞了,死死拽着爹往回拖。
李老栓却像着了魔,拼命往井台挣:“放开我!二孩等着我呢!”
拉扯间,李老栓脚下一滑,竟朝着井口倒去。李根柱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可井里忽然传来一股大力,像是有只手在底下拉李老栓,父子俩顿时被拽得往前趔趄。
“妈呀!”李根柱嘶吼着,用尽全身力气往后拽。就在这时,他看见爹的脚边,不知啥时候多了根水草,绿油油的,正顺着爹的裤腿往上缠,草叶上还沾着湿漉漉的泥——那是十年前李二小子掉井时,身上缠着的水草!
“滚开!”李根柱想起屯里老萨满说过,对付水里的邪祟要用阳气,他猛地咬破舌尖,一口血喷在水草上。
水草顿时像被烫到似的,缩回了井里。井里传来一声凄厉的尖叫,那股拉扯的力量也消失了。李根柱趁机把爹拽离井台,拖回了家。
李老栓发了场高烧,昏迷了三天三夜,醒来后就忘了老井的事,也不再念叨二小子,只是偶尔会对着空院子发呆。
李根柱却没忘。他知道,那井里的东西不是二弟,是借了二弟模样的水祟,想把爹拖下去当替身。他找了屯里的老萨满,把事情一五一十说了。
老萨满听完,沉默半晌,从怀里掏出个用红布包着的东西,打开是块晒干的狼心:“这井里的水祟吸了十年的怨气,早就成了气候。要想镇住它,得用‘阳物’压着。这狼心是山里的烈物,阳气重,你把它埋在井台底下,再用七根桃木钉围着井栏钉一圈,能保十年平安。”
“十年之后呢?”李根柱问。
老萨满叹了口气:“十年之后,就看天意了。这水祟跟你家结了怨,不是那么容易断的。”
李根柱按照老萨满的嘱咐,趁夜把狼心埋在老井台底下,又在石栏周围钉了七根桃木钉。钉最后一根时,井里传来“咕嘟”的响声,像是有东西在叹气。
从那以后,老井果然安静了,阴雨天再也没传出过哭声,井里也不再冒出怪东西。李根柱还在井台上盖了间小棚子,锁上了门,谁也不让靠近。
李老栓活到七十八岁去世,临终前拉着李根柱的手,忽然说:“那天……我真看见二孩了,他在井底下冲我笑呢……”
李根柱没说话,只是默默点头。有些事,或许糊涂着,比清醒更安心。
后来,屯子通了自来水,新井也没人用了,老井台更是荒草丛生。只有李根柱,每年清明都会去老井台看看,给那七根桃木钉刷层桐油,再往井里扔个馒头——不管底下是啥,他总觉得,该给点念想。
有一年大旱,自来水断了,新井也见了底。有人提议把老井打开,李根柱没同意,只是守在井台边,守了三天三夜。第三天夜里,天降大雨,旱情解了,有人说,看见老井里冒出个小孩的影子,对着李根柱鞠了一躬,然后就沉了下去,再也没出现过。
李根柱没说啥,只是那天之后,他不再往井里扔馒头了。
黑土地上的雨,一年年地下,老井台的青石栏被冲刷得越来越亮,像是能照见人影。井里的水,到底藏着多少思念,多少怨怼,没人说得清。只有风从井口吹过,带着淡淡的潮气,像是谁在轻轻叹息,诉说着井台边的约定,和那些被岁月淹没的,关于原谅与放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