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这是要我把祖辈的梦呓都给掏出来啊。行,既然江河林子的故事都讲尽了,咱们这回就往那最虚幻、也最真实的地方走——梦里头。
关东山的老辈人相信,梦不是空的,那是一条路,叫“梦路”。活人走阳关道,鬼魂走黄泉路,有些说不清的东西,就走这“梦路”。它们能顺着这条路,钻进你的睡房里。
今儿要讲的这个,不吓人,却最让人心里头发酸。它叫——“托梦”。
---
这事儿出在民国十八年,咱们屯儿里有个后生,叫铁柱。那年冬天,他跟着把头上山拉木头,遇上“吊死鬼”(被雪压弯的树突然弹起),把人给砸底下了,没救回来。尸首运回来的时候,人都冻硬了。
铁柱他娘,哭晕过去三回。就这么一个儿子,眼瞅着就要说媳妇了,人说没就没了。发送(下葬)那天,老太太没哭没闹,就抓着一把铁柱小时候玩过的羊嘎拉哈(羊拐骨),死死攥着,谁劝也不松手。
头七那晚,风雪特别大,窗户纸被吹得呼哒呼哒响。老太太迷迷糊糊睡着,就看见门帘子一挑,铁柱进来了。
模样还是那个模样,就是脸白了点,身上穿着下葬时那身新棉袄,却一点雪星子都没有。 他不像传说里的鬼魂那么阴森,就跟往常收工回家一样,带着一身寒气,却笑嘻嘻的。
“娘,我回来了。”铁柱说。
老太太梦里知道儿子死了,可看见他,心里那股揪着的疼一下就松了,光剩高兴了。“哎,哎!回来好,回来好……外头雪大吧?快,快上炕头暖暖脚!”她忙着就要去给儿子掸雪。
“娘,不用,我不冷。”铁柱拦住她,自己脱了鞋,就盘腿坐在炕头他常坐的那个位置。那炕,分明是冰凉冰凉的,可他坐上去,老太太却觉着那块儿忽地就暖烘烘起来。
“娘,我走得急,也没给您留句话。”铁柱看着他娘,眼睛还是那么亮,“您别老瞅着村口等我了,我以后……不从那条道回来了。”
老太太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铁柱接着说:“我爹走得早,您一个人把我拉扯大,不容易。我屋那炕席底下,还压着两块大洋,是年前帮工挣的,本想给您扯块新布做袄子……您记着拿出来用。跟东头老李叔家说一声,我对不住他家二丫头,下辈子再还她的情分。”
他就这么絮絮叨叨地说着家常,说那件旧棉袄该絮点新棉花了,说仓房那扇门轴该上点油了,吱呀响……老太太在梦里一句一句地应着。
说了好久,铁柱抬头看看窗外,说:“娘,天快亮了,我得走了。”
老太太急了,一把抓住他的手——那手,是温的!
“儿啊,别走!娘不怕,你是啥娘都不怕!”
铁柱笑着,轻轻把手抽出来:“娘,我是您儿,咋能害您。我就是来看看您。您得好好的,我就放心了。往后……别惦记了。”
说完,他转身就出了门,身影融进外头的风雪里,没了踪影。
老太太猛地惊醒,发现枕头湿了一大片。窗外,天刚蒙蒙亮,风还在吼。她愣愣地坐在炕上,半天没动弹。
忽然,她像是想起什么,爬到铁柱那屋,伸手往炕席底下一摸——真就摸出两块用红纸包着的大洋! 崭新崭新,嘎嘎响。
老太太捧着那两块大洋,坐到天亮,又哭了笑,笑了哭。
打那以后,她虽然还是想儿子,但心气儿不一样了。她真就拿出那大洋,给自己做了件新棉袄,也常去老李叔家坐坐。人渐渐缓过来了,脸上也有了笑模样。
她常跟人说:“我儿没走远,他给我‘托梦’来了。孩子在那边儿,放心不下我这个孤老婆子啊……他说他好,我就信。”
---
掌柜的,您瞅瞅,这东北大地上的“灵异”,它不全是吓人的。最深的那一种,是这斩不断的血脉亲情,它能撞开阴阳界,踏过黄泉路,就为了在梦里头,再暖暖地喊一声——“娘”。
这恐怕是咱们这趟故事里,最不像故事,却也最让人动心的一个了。
关东山的老辈人相信,梦不是空的,那是一条路,叫“梦路”。活人走阳关道,鬼魂走黄泉路,有些说不清的东西,就走这“梦路”。它们能顺着这条路,钻进你的睡房里。
今儿要讲的这个,不吓人,却最让人心里头发酸。它叫——“托梦”。
---
这事儿出在民国十八年,咱们屯儿里有个后生,叫铁柱。那年冬天,他跟着把头上山拉木头,遇上“吊死鬼”(被雪压弯的树突然弹起),把人给砸底下了,没救回来。尸首运回来的时候,人都冻硬了。
铁柱他娘,哭晕过去三回。就这么一个儿子,眼瞅着就要说媳妇了,人说没就没了。发送(下葬)那天,老太太没哭没闹,就抓着一把铁柱小时候玩过的羊嘎拉哈(羊拐骨),死死攥着,谁劝也不松手。
头七那晚,风雪特别大,窗户纸被吹得呼哒呼哒响。老太太迷迷糊糊睡着,就看见门帘子一挑,铁柱进来了。
模样还是那个模样,就是脸白了点,身上穿着下葬时那身新棉袄,却一点雪星子都没有。 他不像传说里的鬼魂那么阴森,就跟往常收工回家一样,带着一身寒气,却笑嘻嘻的。
“娘,我回来了。”铁柱说。
老太太梦里知道儿子死了,可看见他,心里那股揪着的疼一下就松了,光剩高兴了。“哎,哎!回来好,回来好……外头雪大吧?快,快上炕头暖暖脚!”她忙着就要去给儿子掸雪。
“娘,不用,我不冷。”铁柱拦住她,自己脱了鞋,就盘腿坐在炕头他常坐的那个位置。那炕,分明是冰凉冰凉的,可他坐上去,老太太却觉着那块儿忽地就暖烘烘起来。
“娘,我走得急,也没给您留句话。”铁柱看着他娘,眼睛还是那么亮,“您别老瞅着村口等我了,我以后……不从那条道回来了。”
老太太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铁柱接着说:“我爹走得早,您一个人把我拉扯大,不容易。我屋那炕席底下,还压着两块大洋,是年前帮工挣的,本想给您扯块新布做袄子……您记着拿出来用。跟东头老李叔家说一声,我对不住他家二丫头,下辈子再还她的情分。”
他就这么絮絮叨叨地说着家常,说那件旧棉袄该絮点新棉花了,说仓房那扇门轴该上点油了,吱呀响……老太太在梦里一句一句地应着。
说了好久,铁柱抬头看看窗外,说:“娘,天快亮了,我得走了。”
老太太急了,一把抓住他的手——那手,是温的!
“儿啊,别走!娘不怕,你是啥娘都不怕!”
铁柱笑着,轻轻把手抽出来:“娘,我是您儿,咋能害您。我就是来看看您。您得好好的,我就放心了。往后……别惦记了。”
说完,他转身就出了门,身影融进外头的风雪里,没了踪影。
老太太猛地惊醒,发现枕头湿了一大片。窗外,天刚蒙蒙亮,风还在吼。她愣愣地坐在炕上,半天没动弹。
忽然,她像是想起什么,爬到铁柱那屋,伸手往炕席底下一摸——真就摸出两块用红纸包着的大洋! 崭新崭新,嘎嘎响。
老太太捧着那两块大洋,坐到天亮,又哭了笑,笑了哭。
打那以后,她虽然还是想儿子,但心气儿不一样了。她真就拿出那大洋,给自己做了件新棉袄,也常去老李叔家坐坐。人渐渐缓过来了,脸上也有了笑模样。
她常跟人说:“我儿没走远,他给我‘托梦’来了。孩子在那边儿,放心不下我这个孤老婆子啊……他说他好,我就信。”
---
掌柜的,您瞅瞅,这东北大地上的“灵异”,它不全是吓人的。最深的那一种,是这斩不断的血脉亲情,它能撞开阴阳界,踏过黄泉路,就为了在梦里头,再暖暖地喊一声——“娘”。
这恐怕是咱们这趟故事里,最不像故事,却也最让人动心的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