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烟袋锅在炕沿上轻轻磕净,又慢条斯理地重新装满烟丝,火柴“刺啦”一声划亮,映着满是皱纹的脸)掌柜的,您嫌不过瘾,那我可得把这里头的筋骨血肉都给您铺陈开。咱们这就细细道来,说说那长白山老林子里,比人参仙更玄乎的——“镇物”。
---
这事儿,得从光绪年间讲起。
在长白山支脉,有个叫“夹皮沟”的老金沟。这沟里有条富矿脉,出产的金子成色极好,可邪门的是,每年一到汛期,矿洞必塌方,总要埋进去几条人命。请了多少风水先生来看,都说是“金龙翻身,地脉不稳”。
后来,矿上花重金从直隶请来一位姓沈的老先生。这沈先生不打卦,不算命,专看“地气”。他在金沟里外转了三天,最后站在沟口那座孤零零的、像被刀劈过一样的石山前,半晌不说话。
“沈先生,可有解法?”老矿主急切地问。
沈先生捻着胡须,眉头紧锁:“东家,您这金沟,是条‘过山龙’。龙身从这石山下穿过,龙头在矿脉,龙尾却不知甩在何处。汛期山水一冲,龙身躁动,自然要翻身塌方。”
“那……怎么办?”
“需下‘镇物’。”沈先生目光凝重,“而且不是寻常镇物。要取三牲头颅、五谷精华、童男衣裳,选吉时埋于龙颈之处,将这‘过山龙’锁住。只是……”他欲言又止。
“先生但说无妨!”
“只是这般强锁地脉,有伤天和,下镇物之人,必遭反噬,折损阳寿。”沈先生叹息一声,“若非万不得已,实不愿行此术。”
老矿主为了金子,哪管这些,许以重金。沈先生沉默良久,终究还是应下了。
下镇物的过程,极尽诡秘。
选在子时三刻,月隐星稀。在石山脚下挖出七尺深坑。坑底先铺上一层朱砂,然后依次放入:黑牛头、白马头、青羊头,均取纯色;再撒上稻、黍、稷、麦、菽五种谷物,皆需当年新收;最后,将一件未曾浆洗的三岁童男贴身肚兜,覆盖其上。
沈先生身着道袍,步罡踏斗,口中念念有词。每念一句,便有一名属相为龙虎的壮汉,将一铲混合了雄鸡血和炉灰的泥土填入坑中。
七名壮汉,七七四十九铲。当最后一铲土落下时,原本闷热的夏夜,突然刮起一阵刺骨阴风,吹得火把明灭不定,远处山林间传来一声似狼非狼、似嚎非嚎的怪响。
沈先生脸色一白,喷出一口鲜血,染红了道袍前襟。
说也奇怪,自那以后,夹皮沟金沟再未发生过大的塌方,金子也越出越多。可沈先生却一病不起,不出三月,便油尽灯枯。
临终前,他对守在床前的徒弟说:“徒儿,记住……地脉有灵,强压不如疏导。我以术法锁龙,虽保一时平安,却断了此地百年后的生机。那镇物……终有失效的一天,到时反噬更烈……这是我的报应。”
更奇的是,自沈先生去世后,那埋藏镇物的石山,山体上竟渐渐渗出血红色的痕迹,宛如一道巨大的伤口,雨天还会流出淡红色的水,乡民皆称之为“泣血岩”。
而那件作为镇物的童男肚兜,据说其主人家,后来子嗣艰难,连生了七个女儿,方才得一独子,却天生体弱,药石不断,仿佛所有的福缘,都在当年那场法事中被一并借走、耗尽了。
---
(烟袋锅早已熄灭,屋内一片沉寂)掌柜的,您听仔细了?这“镇物”之事,玄机深藏。它求的是一时之安,耗的却是后世之福。这天地间的道理,就如同那杆老烟枪,你用力过猛,吸上来的,往往是最呛人的苦辣。
---
这事儿,得从光绪年间讲起。
在长白山支脉,有个叫“夹皮沟”的老金沟。这沟里有条富矿脉,出产的金子成色极好,可邪门的是,每年一到汛期,矿洞必塌方,总要埋进去几条人命。请了多少风水先生来看,都说是“金龙翻身,地脉不稳”。
后来,矿上花重金从直隶请来一位姓沈的老先生。这沈先生不打卦,不算命,专看“地气”。他在金沟里外转了三天,最后站在沟口那座孤零零的、像被刀劈过一样的石山前,半晌不说话。
“沈先生,可有解法?”老矿主急切地问。
沈先生捻着胡须,眉头紧锁:“东家,您这金沟,是条‘过山龙’。龙身从这石山下穿过,龙头在矿脉,龙尾却不知甩在何处。汛期山水一冲,龙身躁动,自然要翻身塌方。”
“那……怎么办?”
“需下‘镇物’。”沈先生目光凝重,“而且不是寻常镇物。要取三牲头颅、五谷精华、童男衣裳,选吉时埋于龙颈之处,将这‘过山龙’锁住。只是……”他欲言又止。
“先生但说无妨!”
“只是这般强锁地脉,有伤天和,下镇物之人,必遭反噬,折损阳寿。”沈先生叹息一声,“若非万不得已,实不愿行此术。”
老矿主为了金子,哪管这些,许以重金。沈先生沉默良久,终究还是应下了。
下镇物的过程,极尽诡秘。
选在子时三刻,月隐星稀。在石山脚下挖出七尺深坑。坑底先铺上一层朱砂,然后依次放入:黑牛头、白马头、青羊头,均取纯色;再撒上稻、黍、稷、麦、菽五种谷物,皆需当年新收;最后,将一件未曾浆洗的三岁童男贴身肚兜,覆盖其上。
沈先生身着道袍,步罡踏斗,口中念念有词。每念一句,便有一名属相为龙虎的壮汉,将一铲混合了雄鸡血和炉灰的泥土填入坑中。
七名壮汉,七七四十九铲。当最后一铲土落下时,原本闷热的夏夜,突然刮起一阵刺骨阴风,吹得火把明灭不定,远处山林间传来一声似狼非狼、似嚎非嚎的怪响。
沈先生脸色一白,喷出一口鲜血,染红了道袍前襟。
说也奇怪,自那以后,夹皮沟金沟再未发生过大的塌方,金子也越出越多。可沈先生却一病不起,不出三月,便油尽灯枯。
临终前,他对守在床前的徒弟说:“徒儿,记住……地脉有灵,强压不如疏导。我以术法锁龙,虽保一时平安,却断了此地百年后的生机。那镇物……终有失效的一天,到时反噬更烈……这是我的报应。”
更奇的是,自沈先生去世后,那埋藏镇物的石山,山体上竟渐渐渗出血红色的痕迹,宛如一道巨大的伤口,雨天还会流出淡红色的水,乡民皆称之为“泣血岩”。
而那件作为镇物的童男肚兜,据说其主人家,后来子嗣艰难,连生了七个女儿,方才得一独子,却天生体弱,药石不断,仿佛所有的福缘,都在当年那场法事中被一并借走、耗尽了。
---
(烟袋锅早已熄灭,屋内一片沉寂)掌柜的,您听仔细了?这“镇物”之事,玄机深藏。它求的是一时之安,耗的却是后世之福。这天地间的道理,就如同那杆老烟枪,你用力过猛,吸上来的,往往是最呛人的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