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取出一把用古琴弦编织的拂尘,轻挥时发出清越的泛音)
掌柜的,今日与您细说一个梨园行的奇闻——《水袖魂》。
---
第一章 旧戏箱
民国八年的谷雨时节,上海天蟾戏院的后台在进行大扫除。班主之子陈少棠在杂物间发现了一口樟木戏箱,箱面上贴着泛黄的封条:梅氏妆奁。
少棠撬开锈锁,箱中是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月白戏服,水袖上绣着折枝梅花。更奇的是,戏服上放着一本手抄的《梅花三弄》曲谱,页边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
动不得!老琴师杜月笙见状惊呼,这是梅若兰的遗物!光绪年间最红的青衣,在台上唱《贵妃醉酒》时猝死,这戏服是她的寿衣!
是夜,少棠在整理曲谱时,忽闻窗外传来幽幽的唱腔:海岛冰轮初转腾...推窗望去,但见月光下一个身着戏服的身影正在院中走台步,水袖翻飞间,竟真有点点梅花飘落。
公子既得我的曲谱,可愿学这出《梅花三弄》?那身影转过身来,露出一张倾国倾城的脸,正是老照片上的梅若兰。
第二章 夜半授艺
自那日后,少棠每夜随梅若兰学戏。她教得极严,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反复琢磨。更神奇的是,经她指点,少棠的嗓音越发清亮,连老班主都惊叹:这孩子的嗓子,倒有几分梅老板当年的味道。
这日排演《霸王别姬》,少棠总把握不住虞姬自刎时的悲怆。若兰轻叹一声,水袖拂过他的双眼。少棠顿时置身于古战场,亲眼看见虞姬在帐中舞剑,感受到那刻骨铭心的决绝。
戏要入魂,若兰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先要动心。
少棠的演技突飞猛进,很快成了戏班的台柱。但班里的老人都忧心忡忡:人鬼殊途,梅老板这是要借少棠的身子还魂啊!
第三章 未竟之约
端午那日,戏院来了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听到少棠唱的《梅花三弄》时老泪纵横:这唱腔...这身段...是若兰!
原来老者是当年的名票友周慕竹,与若兰曾有一段情缘。光绪二十一年,他本要在若兰唱完《梅花三弄》后向她提亲,不料若兰在台上香消玉殒。
她临终前把这枚玉佩交给我,周老取出一块翡翠双鱼佩,说待来世再续前缘。
当夜,若兰的身影格外凝实。她抚摸着玉佩,讲述了一段往事:原来她与慕竹本是天庭的司乐仙童,因私动凡心被贬下界。这一世的死别,是他们必须经历的劫难。
明日酉时,是我的大限,若兰泪如雨下,若不能与慕竹同台一曲,便要魂飞魄散...
第四章 生死同台
少棠说服戏班,破例让周老登台。消息传出,全城轰动。演出那日,戏院座无虚席。
锣鼓声响,少棠与周老合演《梅花三弄》。唱到梅花落尽春又归时,若兰的身影在台上显现,与二人同台共舞。水袖翻飞间,满台梅花飘落,异香扑鼻。
台下观众如痴如醉,都道是戏班的机关巧妙。唯有前排的几位老戏迷看清了,那多出来的身影,分明是六十年前红颜薄命的梅若兰!
曲终一刻,若兰与慕竹执手相看,身形渐渐透明。在彻底消散前,若兰对少棠深深一拜:多谢公子成全。这套水袖功夫,就传与公子了。
第五章 梅花再现
自此,少棠的《梅花三弄》成了绝响。更奇的是,每年谷雨,那口樟木戏箱都会飘出梅香。戏班的人都说,这是梅老板在保佑着戏院。
十年后,少棠收了个女弟子。那姑娘无师自通地会走梅花步,更奇的是她眉心的朱砂痣,与梅若兰一般无二。在她出师那日,戏箱中的戏服不翼而飞,只在箱底留下一枝新鲜的梅花。
如今在上海的京剧界,还流传着梅花班的传说。班主陈少棠晚年亲手绘制了一幅《三弄图》,画中三人同台,其中女子的面容永远模糊不清。据说有缘人能在画中闻到梅香,听到若有若无的唱腔...
(琴弦拂尘在老人指间发出最后一个泛音)
掌柜的,这梨园情缘可还值得...你懂的?这戏里戏外的痴缠,怕是再唱三天三夜也难尽啊。
掌柜的,今日与您细说一个梨园行的奇闻——《水袖魂》。
---
第一章 旧戏箱
民国八年的谷雨时节,上海天蟾戏院的后台在进行大扫除。班主之子陈少棠在杂物间发现了一口樟木戏箱,箱面上贴着泛黄的封条:梅氏妆奁。
少棠撬开锈锁,箱中是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月白戏服,水袖上绣着折枝梅花。更奇的是,戏服上放着一本手抄的《梅花三弄》曲谱,页边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
动不得!老琴师杜月笙见状惊呼,这是梅若兰的遗物!光绪年间最红的青衣,在台上唱《贵妃醉酒》时猝死,这戏服是她的寿衣!
是夜,少棠在整理曲谱时,忽闻窗外传来幽幽的唱腔:海岛冰轮初转腾...推窗望去,但见月光下一个身着戏服的身影正在院中走台步,水袖翻飞间,竟真有点点梅花飘落。
公子既得我的曲谱,可愿学这出《梅花三弄》?那身影转过身来,露出一张倾国倾城的脸,正是老照片上的梅若兰。
第二章 夜半授艺
自那日后,少棠每夜随梅若兰学戏。她教得极严,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反复琢磨。更神奇的是,经她指点,少棠的嗓音越发清亮,连老班主都惊叹:这孩子的嗓子,倒有几分梅老板当年的味道。
这日排演《霸王别姬》,少棠总把握不住虞姬自刎时的悲怆。若兰轻叹一声,水袖拂过他的双眼。少棠顿时置身于古战场,亲眼看见虞姬在帐中舞剑,感受到那刻骨铭心的决绝。
戏要入魂,若兰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先要动心。
少棠的演技突飞猛进,很快成了戏班的台柱。但班里的老人都忧心忡忡:人鬼殊途,梅老板这是要借少棠的身子还魂啊!
第三章 未竟之约
端午那日,戏院来了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听到少棠唱的《梅花三弄》时老泪纵横:这唱腔...这身段...是若兰!
原来老者是当年的名票友周慕竹,与若兰曾有一段情缘。光绪二十一年,他本要在若兰唱完《梅花三弄》后向她提亲,不料若兰在台上香消玉殒。
她临终前把这枚玉佩交给我,周老取出一块翡翠双鱼佩,说待来世再续前缘。
当夜,若兰的身影格外凝实。她抚摸着玉佩,讲述了一段往事:原来她与慕竹本是天庭的司乐仙童,因私动凡心被贬下界。这一世的死别,是他们必须经历的劫难。
明日酉时,是我的大限,若兰泪如雨下,若不能与慕竹同台一曲,便要魂飞魄散...
第四章 生死同台
少棠说服戏班,破例让周老登台。消息传出,全城轰动。演出那日,戏院座无虚席。
锣鼓声响,少棠与周老合演《梅花三弄》。唱到梅花落尽春又归时,若兰的身影在台上显现,与二人同台共舞。水袖翻飞间,满台梅花飘落,异香扑鼻。
台下观众如痴如醉,都道是戏班的机关巧妙。唯有前排的几位老戏迷看清了,那多出来的身影,分明是六十年前红颜薄命的梅若兰!
曲终一刻,若兰与慕竹执手相看,身形渐渐透明。在彻底消散前,若兰对少棠深深一拜:多谢公子成全。这套水袖功夫,就传与公子了。
第五章 梅花再现
自此,少棠的《梅花三弄》成了绝响。更奇的是,每年谷雨,那口樟木戏箱都会飘出梅香。戏班的人都说,这是梅老板在保佑着戏院。
十年后,少棠收了个女弟子。那姑娘无师自通地会走梅花步,更奇的是她眉心的朱砂痣,与梅若兰一般无二。在她出师那日,戏箱中的戏服不翼而飞,只在箱底留下一枝新鲜的梅花。
如今在上海的京剧界,还流传着梅花班的传说。班主陈少棠晚年亲手绘制了一幅《三弄图》,画中三人同台,其中女子的面容永远模糊不清。据说有缘人能在画中闻到梅香,听到若有若无的唱腔...
(琴弦拂尘在老人指间发出最后一个泛音)
掌柜的,这梨园情缘可还值得...你懂的?这戏里戏外的痴缠,怕是再唱三天三夜也难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