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州府行路难-《穿成炮灰后我靠烤串称霸古代》

  决心已下,但前路依旧布满荆棘。

  首要难题,便是盘缠。兄妹俩翻遍所有角落,将铜钱和碎银凑在一起,满打满算也不足二两。此去州府,路途不近,陆小串腿脚不便,不可能步行,必须雇车。光是车资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更遑论沿途食宿。

  陆小串看着那寥寥无几的钱财,眉头紧锁。他将目光投向了角落里那些抢救回来的、品相尚可的肉串和调料。

  “丫丫,生火。”

  简易的烤架再次支起,残存的炭火被小心引燃。这一次,陆小串烤得格外用心,火候、刷酱、撒料,每一个步骤都力求完美。浓郁的香气再次弥漫在破败的小院里,只是这一次,不再是为了售卖,而是为了换取通往生机的路费。

  他让丫丫将烤好的肉串仔细包好,自己则拄着拐,来到了赵铁柱家。

  开门的是赵铁柱,他见到陆小串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怒其不争的神色:“陆小子!你还有心思弄这个?摊子都被砸了!”

  “赵大哥,”陆小串将油纸包递过去,语气平静,“我要带丫丫去州府一趟,缺些盘缠。这些肉串,不成敬意,想跟您换些钱,或者……看看您有没有门路,能便宜些雇到去州府的车。”

  赵铁柱看着他平静却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那香气扑鼻的肉串,重重叹了口气,接过油纸包,转身回屋,拿出了约莫五百文钱,塞到陆小串手里:“钱你拿着!车的事儿我想办法!妈的,那些狗娘养的,逼得人活不下去!”

  陆小串没有推辞,这份情谊他记下了。“多谢赵大哥。”

  离开赵铁柱家,他又去了几户平日里还算和善、也曾光顾过摊子的邻里,用同样的方式,以烤串换取了一些微薄的资助。大多数人看在往日情分和烤串美味的份上,都多少帮衬了一些,虽不多,但聚沙成塔。

  等到日落时分,陆小串怀里的钱财,总算凑到了接近三两银子。这几乎是他们目前能筹到的极限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赵铁柱便赶着一辆破旧的驴车来到了陆小串家门外。

  “快上车!这车是我一远房亲戚的,正好要去州府送点山货,捎你们一程,只收一百文!”赵铁柱压低声音道,“路上机灵点,少说话。”

  陆小串心中感激,知道这定是赵铁柱费心周旋的结果。他和丫丫将早已收拾好的、一个小小的包袱搬上车——里面是仅剩的、用油纸层层包裹的珍贵调料,几件破旧衣物,以及那封至关重要的荐书。

  驴车吱吱呀呀地驶离了柳树镇。陆小串回头,望着那在晨曦中越来越小的、生活了数月却仿佛经历了一生的贫民窟,心中五味杂陈。丫丫紧紧挨着他,小手抓着哥哥的衣角,大眼睛里既有对未知的恐惧,也有一丝脱离压抑环境的细微解脱。

  路途比想象中更加颠簸。破旧的驴车几乎没有减震,每一次颠簸都让陆小串的伤腿传来一阵刺痛,他咬牙硬撑着,脸色苍白。丫丫懂事地尽量不动,减少哥哥的负担。

  赶车的是个沉默寡言的中年汉子,除了偶尔吆喝一声毛驴,并不多话。沿途景色从熟悉的田野逐渐变得陌生,官道上偶尔有马车疾驰而过,扬起漫天尘土。

  中午时分,他们在路边的茶棚简单歇脚。陆小串只要了两碗最便宜的粗茶,就着从家里带的、已经硬邦邦的杂面饼子啃着。丫丫小口喝着几乎无味的茶水,眼巴巴地看着邻桌客人碗里热气腾腾的汤面。

  陆小串心里一酸,摸了摸怀里所剩无几的铜钱,最终还是狠心移开了目光。前面的路还长,钱必须用在刀刃上。

  如此颠簸跋涉了一整天,直到夜幕降临,才终于远远望见了州府巍峨的城墙轮廓。在夜色和灯火的映衬下,那城墙如同匍匐的巨兽,散发着令人敬畏又茫然的气息。

  驴车在城外一处简陋的脚店前停下。赵铁柱的亲戚卸完货,便赶着车自顾离开了。陆小串付了车资,带着丫丫,站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看着眼前低矮破败、灯火昏暗的脚店,以及远处那高耸却冰冷的城墙,一种前所未有的渺小感和孤立无援袭上心头。

  州府到了。

  可通判府在哪里?

  他们身无分文,如何在这看似繁华却可能更加残酷的地方立足?

  那封荐书,真的能敲开那扇高高在上的门吗?

  “哥,我冷。”丫丫小声说,往陆小串身边缩了缩。

  陆小串收回目光,深吸了一口冰冷的夜气,紧紧握住丫丫的手。

  “不怕,哥在。”

  他拉着妹妹,迈步走向那家看起来最便宜的脚店。

  无论前方是什么,他们都必须走下去。

  ---

  (第十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