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铁砧的裂痕-《这些列强,欺朕太甚》

  当隆美尔的“狮鹫”,在科科洛镇外,进行着它最后、最壮烈的搏杀时,在北方的德普士主力包围圈内,绝望,也正在以另一种方式,悄然蔓延。莱希纳上将,被迫将所有能抽调的兵力,都投入到维持“刺猬”防御圈的稳定上,这使得他原本坚固的“铁砧”,开始出现了致命的裂痕。

  冯·博克的中央步兵集团军,作为整个“北方铁砧”的基座,承受着来自蒙哥马利部队,最沉重的压力。英印士兵,如同丛林中的幽灵,不断地渗透、袭扰、破坏。他们不与德军进行大规模的正面战斗,而是专注于攻击德军的指挥部、炮兵阵地和为数不多的补给点。

  第292步兵师的指挥部,就成为了这样一个目标。

  在一个深夜,一支廓尔喀雇佣兵组成的突击队,在他们的英国军官带领下,悄无声息地,摸到了德军师部的外围。他们用吹箭,无声地解决了几个哨兵。然后,在协调好时间后,同时,在师部的三个方向,发起了攻击。

  爆炸声和冲锋枪的扫射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德军的参谋军官们,从睡梦中惊醒,许多人,穿着睡衣,就投入了战斗。但他们,如何是这些以勇猛和冷酷着称的廓尔喀士兵的对手。

  师长,霍夫曼少将,在试图烧毁作战文件时,被一颗射入窗户的手榴弹,炸得血肉模糊。整个师指挥部,在短短二十分钟内,被彻底摧毁。第292师,在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里,陷入了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被蒙哥马利抓住机会,分割包围,最终,大部被歼。

  一个精锐的德普士步兵师,就这样,以一种近乎耻辱的方式,从战场上消失了。

  这个事件,如同一个警钟,在整个冯·博克集团军中,敲响了。下级军官和士兵们,开始对上级的指挥能力,产生了怀疑。他们感觉自己,被困死在了这片异国的土地上,看不到任何希望。

  而在东线,古德里安的日子,也同样不好过。

  他虽然成功地,将部队,收缩成了一个坚固的防御圈,暂时挡住了勒克莱尔的进攻。但是,“不动”的装甲部队,是没有任何威慑力的。他手下的王牌坦克手们,被迫成为固定的炮手,每天,忍受着法希人的炮火骚扰和无休止的步兵渗透。

  坦克内部,在热带的暴雨和高温下,如同一个蒸笼。许多车组成员,因为通风不畅和极度疲劳,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和呼吸道疾病。坦克的精密光学瞄准镜,也因为潮湿,开始发霉,变得模糊不清。

  “将军,我们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第二装甲师的师长,在一次作战会议上,激动地对古德里安说,“我的士兵们,快要疯了!我们是装甲兵,不是乌龟!我们需要进攻!哪怕是死在冲锋的路上,也比在这里,活活烂掉要好!”

  古德里安,何尝不想进攻。但他的油料表,无情地,限制了他的一切想法。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隆美尔的突围,能够创造奇迹;或者,等待总部的救援。

  然而,来自总部的消息,却让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杜阿拉,曼施坦因元帅的最高指挥部。

  气氛,压抑得如同坟墓。巨大的地图上,“北方铁砧”集团军群,那片巨大的红色区域,已经被三面的蓝色箭头,死死地包裹住。而隆美尔那支小小的突围箭头,在科科洛镇的位置,已经变成了一个闪烁着“失去联系”信号的红点。

  “元帅,我们必须立刻,组织救援!”莱希纳的顶头上司,黑洲战区总司令克莱斯特大将,焦急地说道,“‘北方铁砧’,是我们整个黑洲战略的基石!我们不能失去他们!那是一百万,我们最精锐的士兵!”

  曼施坦因,这位以冷静和算计着称的战略大师,此刻,脸色也异常凝重。他久久地,凝视着地图,手指,在地图上,不断地移动,推演着每一种可能性。

  “救援?”他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冰冷的残酷,“用什么去救援?我们手里,还有可以调动的预备队吗?”

  他的话,让指挥部里,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为了支持“雷神之锤”行动,德普士,已经将他们在黑洲的,几乎所有机动力量,都投入了进去。剩下的,要么是驻守在北非,防备盟军从地中海登陆的二线部队;要么,就是刚刚抵达黑洲,还在适应环境的新编师团。

  让他们去冲击蒙哥马利,那条经营已久的,坚固的“绿色地狱”防线?无异于以卵击石。

  “那……我们请求陛下,从白洲,调派部队增援!”克莱斯特,依旧不甘心。

  “来不及了。”曼施坦因,摇了摇头,“就算陛下,现在就同意。部队的集结、运输、抵达黑洲,再投入战场,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莱希纳,他撑不了一个星期。”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军。

  “先生们,我们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北方铁砧’,已经失去了救援的价值。它,已经从我们的战略资产,变成了我们的战略负债。我们,不能再为了一个已经注定失败的战役,投入我们最后的力量。”

  “元帅!您的意思是……”克莱斯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的意思是,我们必须‘壮士断腕’。”曼施坦因的声音,冷酷得不带一丝情感,“莱希纳的集团军群,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拖住了盟军在黑洲的,超过两百万的主力部队。这为我们,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他走到另一张,覆盖着整个黑洲的战略地图前。

  “我们必须利用这个时间,在他们为我们创造的,这个短暂的战略窗口期,完成我们的新部署。放弃中部非洲,全线收缩!在尼日尔河一线,建立一条新的,无法被逾越的防线。我们将这条防线,命名为‘德普士之盾’。”

  “我们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北黑,巩固我们在两洲海的控制权。同时,加强东非的意塔-葡牙防线,确保我们在印度洋的出海口。我们要放弃这个中部黑洲的泥潭,让盟军,去为了这片毫无价值的丛林,继续消耗他们的力量。”

  这,是一个冷酷到极点的,纯粹从战略利益出发的决定。曼施坦因,放弃了拯救那一百万袍泽的生命。他要用他们的牺牲,来换取整个非洲战线的,重新稳定。

  “给莱希纳将军,发最后的电报。”曼施坦因,转过身,对通讯官下令。他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苦,但很快,就被绝对的理智所取代。

  “告诉他,援军,无法抵达。总部,授权他,可以根据战场情况,自行决定部队的命运。告诉他,他和他的士兵们,为德意志,尽到了他们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责任。帝国,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

  这封电报,实际上,就是一封死亡判决书。它,授权莱希纳,可以带领他的部队,战斗到最后一人,或者,选择投降。

  当这封电报,通过加密渠道,传到莱希纳的前线指挥部时,这位“沙狐”,这位普鲁士军人的骄傲,沉默了。他反复地,读着那短短几行字,仿佛要将它们,刻进自己的骨髓里。

  帐篷里,所有的参谋,都低下了头,不敢看他们指挥官的眼睛。他们知道,他们被抛弃了。他们,成为了帝国棋盘上,被牺牲掉的棋子。

  许久,莱希纳,抬起头。他的脸上,没有愤怒,没有绝望,只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

  “先生们,”他的声音,异常平静,“我们的祖国,抛弃了我们。但我们,不能抛弃我们作为军人的,荣誉。”

  他走到地图前,拿起了那根,曾经画出“雷神之锤”的红色油性笔。

  “既然,我们无法得救。那么,就在我们毁灭之前,给我们的敌人,留下最深刻的,最痛苦的记忆吧。”

  他的笔,在地图上,画出了一个新的,也是最后一个,进攻箭头。这个箭头,不是向外突围,而是向内,指向了整个包围圈的中心。

  “命令所有部队,放弃外围防御,向中心区域,乌班吉-沙里高原集结。我们要利用最后的燃料和弹药,在那里,建立一个要塞。一个让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用尸体来铺路的,死亡要塞。”

  “同时,向所有士兵,传达总部的命令。告诉他们,我们是孤军。但是,德意志的军人,从不投降。我们将在这里,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颗子弹。”

  “我们的战斗,或许,无法再改变这场战争的结局。但它,将成为一个传奇。一个让我们的敌人,永远感到战栗的传奇。”

  “北方铁砧”,在接到这道命令后,没有崩溃。反而,被激发出了一种,被抛弃者特有的,悲壮而疯狂的战斗意志。他们开始向中心收缩,准备进行他们最后的,毫无希望的,但却注定惊天动地的,最后一战。

  铁砧,即将碎裂。但在碎裂之前,它要将所有试图敲碎它的铁锤,都砸得,遍体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