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归乡与新的潮信-《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

  夕阳将“海丰号”的影子在平静的海面上拉得老长。

  林凡站在船头,远远望见东源村码头上聚集的人群,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船刚靠稳,老村长第一个迎了上来,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他身后是众多乡亲,眼神里满是期盼与自豪。

  “凡娃子,辛苦了!博览会的事儿,我们在村里都听说了,干得漂亮!”老村长用力拍着林凡的肩膀。

  阿明和小玲等人将博览会带回来的订单意向书、合作协议以及那面“优秀创新品牌”的锦旗小心搬下船。

  乡亲们围拢过来,看着这些“战利品”,议论声里充满了兴奋。

  当晚,林凡家的小院灯火通明,俨然一场小型的庆功宴。

  村民们自发带来了各家做的拿手菜,香气四溢。

  “小凡,快给大伙儿讲讲,省城那博览会,到底多大阵仗?”

  饭桌上,有人迫不及待地问。

  林凡笑着描述起会展中心的宏大和人来人往的热闹,他特意提到了沪上珠宝的周总监对金纹珍珠的青睐,以及现场用微型显微镜展示金纹时,围观者发出的惊叹。

  “咱们东源村的名字,这回可是在省城挂上号了!”老村长抿了一口酒,满脸红光,比他自己得了奖还高兴。

  林凡端起酒杯,敬向在场的每一位乡亲:“咱们东源的金纹珍珠能走出去,靠的不是我林凡一个人,是靠咱们大家一起守护的这片海,是靠咱们村实实在在的名声!后续的订单和养殖规模扩大,还需要大伙儿一起努力!”

  这番话赢得了满堂彩。林凡深知,将个人荣誉转化为集体动力,是凝聚人心、稳固根基的关键。

  次日上午,赵老板就兴冲冲地找上门来。

  “林凡,你小子可真是给了我好大一个惊喜!”

  赵老板扬着手里刚从林凡这儿拿到的新订单,“光是沪上珠宝这一家的试订单,就顶我平时小半个月的流水!还有好几家外省的渠道商也在打听!”

  林凡给他倒了杯茶,语气平和:“赵叔,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咱们的供货质量和稳定性得更上一层楼。我打算扩大金纹珍珠的培育规模,但前提是,绝不能牺牲品质。”

  “这个你放心!”赵老板拍着胸脯,“我老赵做生意,信誉第一!对了,还有个事,”他压低声音,“你之前提过的那个海藻深加工厂,省城的李总又联系我了,听说你在博览会大放异彩,他那边条件松动了不少,同意技术团队由你主导,厂址也可以按你的要求,设在镇上的工业园区。”

  林凡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个好消息。

  将海藻,尤其是富含金藻素的龙须菜进行深加工,提取高附加值的保健品原料,是延长产业链、提升利润的关键一步-2。

  “可以进一步接触。”林凡沉吟道,“不过,具体的合作模式、股权占比和环保标准,得细细敲定。”

  与此同时,林凡安排小玲将博览会带回来的市场反馈信息进行系统整理。

  哪些产品受欢迎,客户对包装、规格有什么新要求,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如何……这些信息都被录入系统【智能管理日志】进行分析。

  林凡根据分析结果,开始着手优化自家的产品线和养殖计划。

  平静之下,暗流涌动。

  几天后,阿明在例行巡查时,注意到一艘陌生的考察船在“林氏一号”渔场外围徘徊,虽未越界,但行迹有些可疑。他立刻向林凡汇报。

  林凡启动系统的【市场舆情监测】功能,消耗少量气运值,定向检索“万洋渔业”近期动向。

  一些零散的公开信息显示,万洋渔业近期确实加强了对东部海域,特别是拥有复杂海底地貌和传言中有矿脉区域的勘探活动-6。

  “看来,有人还是不死心啊。”林凡站在自己房间的窗前,望着远处深邃的大海。

  他并不十分意外,商业竞争本就如此,尤其是在可能涉及巨大利益的深海资源面前。

  系统界面中,气运值稳步增长,已接近 55.0 。那件【深海矿脉探测仪】依旧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而上次使用【初级深海探测声呐阵列】扫描到的,关于那片冷泉生物群落和疑似沉船的数据,他也时常在夜深人静时反复研究。

  那片未知的深蓝,对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他意识到,不能因为陆上产业的扩张而放松对海洋的探索。海洋,才是他真正的根基和优势所在。

  面对新的形势,林凡开始更有意识地培养和倚重核心团队。

  他正式任命阿明为海上作业队队长,不仅负责日常捕捞和渔场巡逻,还将一部分基础的深海探测设备操作和维护任务交给他,让他开始接触和学习更先进的海上技术。

  小玲则被赋予了更多的管理职能,除了研发和数据管理,她还开始介入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的策划,林凡有意让她在未来独当一面。

  对于大牛负责的初加工环节,林凡提出了更高的卫生标准和效率要求,并拨款让他去县里的食品加工厂参观学习。

  这天晚上,林凡将阿明、小玲、大牛等核心成员召集到自己的“研发角”。

  “博览会给我们打开了局面,但也引来了更多关注,甚至是觊觎。”林凡开门见山,“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接下来,我们要做三件事。”

  他扳着手指:

  “第一,陆上,稳妥推进海藻深加工厂的合作谈判,这是我们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和资金优势的关键一步-2。”

  “第二,海上,巩固近海,探索远洋。‘林氏一号’渔场的生态混养要持续优化;同时,我们需要开始为下一次深海勘探做准备。”

  “第三,人才,咱们内部的培训要常态化,夜校要继续办,还要鼓励年轻人多学新技术。”

  他看向阿明:“阿明,尽快熟悉新装备,下次远海勘探,你跟我一起去。”

  阿明激动地挺直腰板:“是,凡哥!”

  他又对小玲说:“小玲,留意一下市里或者省里有没有关于海洋产业、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或者论坛,有机会我们也要走出去听听、看看。”

  “明白,凡哥!”

  夜深人静,林凡再次调出系统界面。气运值稳稳地停在了 55.0 。

  他注意到,在【辅助功能】栏位,【精准气象预测系统】旁,有一个新的图标在微微闪烁——【潮汐与海流动态模型(初级)】。

  他点开说明:“可模拟显示指定海域未来72小时的潮汐变化与主要海流走向,有助于规划航行路线和渔业生产。”

  这真是及时雨!无论是近海养殖管理,还是未来的远洋探索,精确的潮汐和海流信息都至关重要。

  于此同时,手机响起提示音,是省研究所陈教授发来的信息:

  “小林,关于那种深海透明钩虾体内新型低温酶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预计应用前景广阔!另外,我们研究所下个月有一个关于‘深海生物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的学术交流会,我想推荐你作为特邀嘉宾,分享你的‘金藻-珠贝’生态混养实践,你有兴趣吗?”

  林凡看着信息,又看了看系统中那片等待探索的深蓝坐标,嘴角微微上扬。

  陆上的产业在稳步推进,人才的根基在夯实,深海的秘密在召唤,更广阔的学术舞台也发出了邀请。

  归乡的喜悦渐渐沉淀为前行的动力。

  林凡知道,东源村是他梦想起航的港湾,但未来的航程,必将驶向更浩瀚的星辰大海。

  新的潮信已经到来,他和他逐渐成型的“海洋帝国”,准备好了再次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