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首次直播与暗流涌动-《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

  合资公司“东蓝”的牌子挂上后,东源村仿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连带着日常的潮汐声都似乎充满了奋进的节奏。

  林凡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但他乐在其中,享受着这种脚踏实地、一步步将蓝图变为现实的过程。

  这天清晨,林凡查看系统。

  【今日气运等级:白银】

  【气运值:46.8】

  白银气运,预示着今日诸事顺遂。

  气运值在合资公司成立和新研究稳步推进的双重加持下,稳步向着50点大关迈进。

  他刚在基地办公室坐下,小玲就拿着平板电脑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和些许紧张。

  “林哥,按照品牌升级方案,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尝试一下线上宣传?”

  小玲将平板转向林凡,上面显示着几个热门短视频平台,“我看很多地方的特色产品,甚至是一些渔民,都通过直播或者短视频打开了销路,效果很不错-2-3-8。我们‘东源金纹’的故事,特别是深海探索的理念,很适合用视频来呈现。”

  林凡接过平板,浏览了几个热门的赶海和乡村生活视频。

  他看到视频里博主熟练地展示着各种海货,分享着海洋知识,与网友互动热烈,确实积累了不俗的人气。

  其中那位阳江女孩“阿渔妹”和福建小伙“渔人阿烽”的经历,更让他看到了新媒体力量对渔村发展和个人事业的推动。

  “这是个好思路。”

  林凡肯定道,“我们不能只埋头苦干,也要学会把我们的故事、我们的理念讲出去。不过,我们不做那种纯粹博眼球的猎奇内容。我们的核心是‘科学牧海’和‘探索深蓝’,要突出真实、专业和可持续性。”

  他想了想,做出决定:“这样,小玲,你牵头组建一个临时的宣传小组。第一次内容,就围绕我们新成立的‘深海作业突击队’的日常训练来策划。不搞摆拍,就真实记录队员们如何学习新知识、操作新装备、进行水下训练。同时,可以穿插介绍我们‘林氏一号’渔场的生态混养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太好了!”小玲雀跃道,“我这就去准备脚本……不,是准备拍摄大纲!保证真实、专业!”

  “嗯,阿明那边你直接去协调。告诉他,训练照常,只是多几个记录者。”林凡叮嘱道,“第一次尝试,不求多大流量,关键是摸索经验,树立我们独特的风格。”

  “明白!”

  小玲领命而去,脚步轻快。

  林凡看着她充满干劲儿的身影,微微一笑。

  团队的成员都在不断成长,各自独当一面的能力越来越强,这是他最愿意看到的。

  宣传小组很快组建起来,除了小玲,还吸纳了村里一个刚毕业、对视频剪辑很感兴趣的大学生。

  拍摄计划也得到了阿明和突击队员们的大力支持。

  虽然面对镜头有些拘谨,但队员们很快在熟悉的训练项目中放松下来,专注投入的状态被镜头忠实地记录了下来。

  就在宣传小组紧锣密鼓地筹备首次视频内容时,林凡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是赵老板打来的。

  “林老弟,最近是不是又有什么大动作了?”

  赵老板的声音带着惯有的爽朗,但细听之下似乎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

  “赵老板消息灵通啊,”林凡不动声色地笑道,“就是按部就班,搞搞培训,准备拍点东西宣传一下。”

  “哈哈,我就说嘛!最近市面上有些打听‘东源金纹’和什么深海藻类的风声,我还以为你又弄出什么轰动性的新宝贝了呢!”

  赵老板打了个哈哈,“不过林老弟,树大招风,现在盯着你的人可不少,做事还是要稳妥些。”

  “多谢赵老板提醒,我晓得轻重。”

  林凡心中微动,面上依旧平静地应道。

  挂了电话,林凡眼神沉静下来。

  赵老板这个电话,看似闲聊,实则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外界,尤其是竞争对手,对他们“深海探索”的方向愈发关注;二是有人在刻意打听“深海藻类”的消息,这很可能与万洋渔业之前表现出的兴趣有关。

  “看来,得加快【初级信息过滤与关联提示】功能的兑换了。”

  林凡看了一眼气运值,还差3点多。他按捺住急切的心情,知道这事急不来。

  几天后,宣传小组精心剪辑的首个视频样片出来了。

  视频以“走进东源村深海勘探队”为主题,真实记录了队员们学习水下通信规程、检查保养潜水装备、在模拟水域进行团队协作训练的场景。

  镜头里,阿明一脸严肃地强调安全规范,年轻队员们在水下笨拙但认真地练习手势沟通,夕阳下队员们带着满身汗水却笑容灿烂地总结……没有刻意煽情,没有夸张的“爆箱”收获,只有朴实的训练日常和队员们眼中对深蓝的向往。

  视频最后,小玲用她清晰沉稳的嗓音,简要阐述了东源村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很好,就这样发吧。”

  林凡看完样片,满意地点点头。这种专业、务实、充满朝气的风格,正是他想要的。

  视频在几个平台同步发布后,初期反响并不算爆炸,但点赞、评论和关注都在稳定增长。

  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原来真正的深海勘探这么专业”、“学到了,赶海也要讲科学”、“支持可持续发展,给东源村点赞”、“这些队员眼神里有光”……这些正向反馈让首次“触网”的宣传小组和小玲等人备受鼓舞。

  然而,就在视频发布后的第二天,小玲在监测评论区时,发现了几条略显突兀的留言。

  留言用户似乎是新注册的小号,问题集中在询问勘探队的具体作业海域、使用的特定设备型号,甚至有人直接问:“你们发现的特殊海藻是在哪个经纬度?”

  小玲立刻警觉,将这些异常评论截图汇报给林凡。

  林凡看着截图,眼神微冷。

  果然来了。

  这些提问方式,不像普通网友的好奇,更像是有目的的探查。

  “不用直接回复这些问题。”

  林凡指示道,“可以由我们的官方账号统一回复一句:‘感谢关注,具体作业信息涉及商业机密不便透露,请持续关注我们分享的科学牧海理念和日常训练哦!’同时,加强评论区管理,发现有明显探听机密或恶意带节奏的账号,直接拉黑。”

  “好的,林哥。”小玲会意,立刻去处理。

  这件事给林凡提了个醒。

  线上宣传是一把双刃剑,在扩大知名度的同时,也确实会吸引更多不必要的关注。

  他必须更加小心。

  傍晚,林凡独自来到码头。

  “海丰号”静静地停泊在港湾里,映照着天边绚丽的晚霞。

  他登上船,检查了一下阿明他们刚刚维护过的声呐设备和RoV(水下机器人)。

  随着气运值逼近50点,他对兑换【初级信息过滤与关联提示】功能越发期待。

  有了这个功能,或许能更有效地梳理那些零碎的线索,比如黑色残留物、冷门灯语,以及现在这些网络上的异常探询,从而更好地预判潜在的风险。

  他看着视野中已经增长到【47.5】的气运值,深吸了一口带着咸味的海风。

  名声渐起,经济向好,产业扩张……这一切都沿着他规划的路线稳步前行。

  但林凡很清楚,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如履薄冰。

  未来的路,既要昂首开拓,也需低头看路,谨防暗流。

  他转身,望向村庄方向,那里灯火渐次亮起,炊烟袅袅,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温暖与安宁。

  “无论如何,都要守护好这片根基。”

  林凡轻声自语,眼神坚定。下一次出海勘探“黑金藻林”的计划,也需要更加周密的筹备了。

  不仅要带回科研样本,更要进一步熟悉那片未知海域,为未来的可持续利用,也为可能到来的挑战,做好万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