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穗穗点头。
她考虑到赵氏年龄大了,冬季会更怕冷,所以提出给他们住的茅草屋内建上火炕。
而她自己住的小木楼,因为地板是木质的,建火炕有安全隐患。
她想着过几日没有那么忙的时候,去定做两个炉子,放柴火的炉门可以左右推拉封死,最上面则可以放水壶烧水。
这样一来,冬季随时都能喝上热水。
到时候在屋顶开个小口,将排烟管放出去就行了。
其实就是个简易壁炉,比盘火炕简单省事,但保暖效果不及火炕,胜在方便实用。
赵乾和赵坤又详细问了沈穗穗许多细节上的东西,见她都能一一回答,顿时感到惊讶。
“小姑娘,咱们是做石匠的,都不懂火炕怎么盘,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呀?”赵乾问道。
赵乾比赵坤大两岁,大概三十岁左右,平日里两兄弟话很少,几个匠人几乎都以梁承和于炼两人为首。
钱穆的话更少,沈穗穗说了这么多,他一直在旁边认真听,时不时看她一眼。
但赵乾问出这句话时,赵坤和钱穆的眼睛顿时看向了沈穗穗,一副十分期待的模样。
沈穗穗自然又用了崔家老祖宗保佑,她被神仙开过智那一套说法。
不然,她一个很少出院门的小丫头,哪里知道这种东西?
不过,赵乾听她提起崔家老祖宗时,眼神明显有些变化,似多了一丝崇拜和敬畏之意。
“原是如此!你是崔家的后人”
沈穗穗点了点头,也将自己心底的疑惑问了出来。
“你们都是崔家人?”
赵乾笑着摇头:“我们不是,却与崔家有些渊源。”
一直不曾说话的钱穆看了赵乾一眼,赵乾收敛神色,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叫上赵坤和钱穆,几人带着工具,上山采石。
三人忙活了一日,将其中一间屋子的火炕盘了起来。
至于排烟的烟囱,还得找到陶工定制才行。
接下来几日,沈穗穗每日都很忙。
水渠开始动工修建,她时不时要山上查看进度。
二十亩旱地开荒并种下冬小麦。
需要进城定制火炕的烟囱,还有壁炉……
等几日忙下来,她身上好不容易养回来的一点肉,又消了下去。
不过,因为长期坚持喝药调理身体,气色还不错。
这段时间,沈穗穗住的地方人多眼杂,萧翊一直住在赵清和家,并没有搬回来。
半个月后,沈穗穗买下的二十亩地全部开荒清理出来。
因为时间太赶,大面积种植冬小麦不现实,新开荒地需要养地,她提前准备的肥料有限,只够养八亩左右。
于是,接下来几日,沈穗穗带着陈青几个妇人,又将需要种冬小麦的地进行了二次翻挖,将第一次开荒遗漏的草根和碎石挑拣出来。
再将地晾晒几日,进行第三次翻挖。
再晾晒几日后,给土地撒上提前准备好的肥料,养地。
沈穗穗和陈青几个人,忙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将冬小麦种下了地。
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来到十二月中旬,静山上的引水渠已经修了一半,能赶在过年前完工。
沈穗穗趁着傍晚大伙儿都在,将这四十天,大家辛苦干活的工钱结算了出去。
以沈大岭领头,带去山中修水渠的二十个村民每人每天十文钱。
以陈青为首,帮着沈穗穗开荒的八个妇人每人每天三十文钱。
李杏和李桃、沈二岭的媳妇朱氏帮着孙芸做饭,每人每天五文钱。
今日一共结算出十八两二钱银子。
加上开荒借用了沈守义家的牛,支出五钱银子。
沈穗穗如今手中,还剩六百六十两银子。
铜钱还有六百六十文。
今日大家都能拿到属于自己的工钱,原本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
但陈青等人每日帮着沈穗穗开荒的工钱,明显高于每日帮着修水渠的人的工钱。
人群里不免有村民提出了异议。
“穗穗,你这样做就不对了!”
“同样都是帮你干活,为什么陈青工钱比我们高?”
沈大岭闻声,立即出声帮沈穗穗说话:“水渠是为石头岭修的,不是为穗穗修的。”
“她不仅给了你们每人每天十文钱的工钱,还包了你们每日早晚两顿饭!”
刚刚出声的村民听沈大岭这么说,顿时没了声音。
不过,还是有人小声说道:“那她给陈青她们的工钱也太高了。”
“几个妇人而已,一日工钱比我们外出帮忙干活挣的还多!”
陆巧娘在一旁听不下去了,瞪着说话那人道:“银子是咱穗穗自己挣的,她愿意给谁多少工钱,你们管不着!”
方才说话的村民同陆巧娘大眼瞪小眼,虽然没有再说话,但心底却不服气。
这时,又有人说道:“穗穗,之前挖药草的时候,你不是答应过,要拿一成银子出来奖励大家吗?”
“这第二批草药卖掉都快两个月了,都不见你拿银子出来发给大伙儿,是不是反悔,不想给大伙了?”
陆巧娘不知道这事,她看了沈穗穗一眼,见她从头到尾都十分淡定,甚至没有因为村民的质疑而生气。
这份从容的气度,让她在一群人中间显得十分不同,让人一眼就能找到她。
只听沈穗穗语气平稳的道:“不会反悔,我早就将名单在心底拟好了。”
“趁着今日有人问,我便将我挑选出来的十个人名公布出来。”
她的目光首先扫向了沈大岭,第一个人自然是他。
这段时间,沈大岭和沈二岭都帮着村子干了不少事。
“沈大岭、沈二岭、沈三、李树田、陈青……”
她将名字念完,还向村民说道:“就是这十个人,没有在现场的,还请各位回去后,能通知一下。”
在现场的,自然现场就结算了。
“村里卖掉第二批草药,我拿到的分成是二十两,其中一成就是十两。所以,这十个人,每人能得到一两银子的奖励。”
沈穗穗话音刚落,有在现场被念到名字的村民,当即开心的欢呼起来。
有的村民,家里人口多,被沈穗穗念到家人名字三次。
意思就是家里一下子多了三两银入账。
分到银子的人,自然对沈穗穗感恩戴德,没有分到银子的人,大部分表面上对她是没有怨言的。
至于小部分人的不满和意见,则被淹没在大部分人中,无人在意。
村民们拿到了自己赢得的工钱,在沈穗穗家吃过晚饭,便离开了。
沈穗穗叫住了梁承几人,将提前准备好的钱袋子递给他们几人:“这是你们干活四十天的工钱。”
“按照现在匠人干活的价格,一人每天一百文,每人四两银子。”
梁承和于炼几人却摇头不接,沈穗穗以为他们是嫌少,正考虑给每人再加一两银子时。
梁承解释道:“我们来这里干活的工钱,你大伯已经付过银子了。”
闻言,沈穗穗微微挑了一下眉头,看了几人的脸色,见梁承提起崔大是她大伯,几个人都一副早就知情的表情。
所以,这几个人真的只和崔家有些渊源这么简单?
她考虑到赵氏年龄大了,冬季会更怕冷,所以提出给他们住的茅草屋内建上火炕。
而她自己住的小木楼,因为地板是木质的,建火炕有安全隐患。
她想着过几日没有那么忙的时候,去定做两个炉子,放柴火的炉门可以左右推拉封死,最上面则可以放水壶烧水。
这样一来,冬季随时都能喝上热水。
到时候在屋顶开个小口,将排烟管放出去就行了。
其实就是个简易壁炉,比盘火炕简单省事,但保暖效果不及火炕,胜在方便实用。
赵乾和赵坤又详细问了沈穗穗许多细节上的东西,见她都能一一回答,顿时感到惊讶。
“小姑娘,咱们是做石匠的,都不懂火炕怎么盘,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呀?”赵乾问道。
赵乾比赵坤大两岁,大概三十岁左右,平日里两兄弟话很少,几个匠人几乎都以梁承和于炼两人为首。
钱穆的话更少,沈穗穗说了这么多,他一直在旁边认真听,时不时看她一眼。
但赵乾问出这句话时,赵坤和钱穆的眼睛顿时看向了沈穗穗,一副十分期待的模样。
沈穗穗自然又用了崔家老祖宗保佑,她被神仙开过智那一套说法。
不然,她一个很少出院门的小丫头,哪里知道这种东西?
不过,赵乾听她提起崔家老祖宗时,眼神明显有些变化,似多了一丝崇拜和敬畏之意。
“原是如此!你是崔家的后人”
沈穗穗点了点头,也将自己心底的疑惑问了出来。
“你们都是崔家人?”
赵乾笑着摇头:“我们不是,却与崔家有些渊源。”
一直不曾说话的钱穆看了赵乾一眼,赵乾收敛神色,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叫上赵坤和钱穆,几人带着工具,上山采石。
三人忙活了一日,将其中一间屋子的火炕盘了起来。
至于排烟的烟囱,还得找到陶工定制才行。
接下来几日,沈穗穗每日都很忙。
水渠开始动工修建,她时不时要山上查看进度。
二十亩旱地开荒并种下冬小麦。
需要进城定制火炕的烟囱,还有壁炉……
等几日忙下来,她身上好不容易养回来的一点肉,又消了下去。
不过,因为长期坚持喝药调理身体,气色还不错。
这段时间,沈穗穗住的地方人多眼杂,萧翊一直住在赵清和家,并没有搬回来。
半个月后,沈穗穗买下的二十亩地全部开荒清理出来。
因为时间太赶,大面积种植冬小麦不现实,新开荒地需要养地,她提前准备的肥料有限,只够养八亩左右。
于是,接下来几日,沈穗穗带着陈青几个妇人,又将需要种冬小麦的地进行了二次翻挖,将第一次开荒遗漏的草根和碎石挑拣出来。
再将地晾晒几日,进行第三次翻挖。
再晾晒几日后,给土地撒上提前准备好的肥料,养地。
沈穗穗和陈青几个人,忙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将冬小麦种下了地。
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来到十二月中旬,静山上的引水渠已经修了一半,能赶在过年前完工。
沈穗穗趁着傍晚大伙儿都在,将这四十天,大家辛苦干活的工钱结算了出去。
以沈大岭领头,带去山中修水渠的二十个村民每人每天十文钱。
以陈青为首,帮着沈穗穗开荒的八个妇人每人每天三十文钱。
李杏和李桃、沈二岭的媳妇朱氏帮着孙芸做饭,每人每天五文钱。
今日一共结算出十八两二钱银子。
加上开荒借用了沈守义家的牛,支出五钱银子。
沈穗穗如今手中,还剩六百六十两银子。
铜钱还有六百六十文。
今日大家都能拿到属于自己的工钱,原本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
但陈青等人每日帮着沈穗穗开荒的工钱,明显高于每日帮着修水渠的人的工钱。
人群里不免有村民提出了异议。
“穗穗,你这样做就不对了!”
“同样都是帮你干活,为什么陈青工钱比我们高?”
沈大岭闻声,立即出声帮沈穗穗说话:“水渠是为石头岭修的,不是为穗穗修的。”
“她不仅给了你们每人每天十文钱的工钱,还包了你们每日早晚两顿饭!”
刚刚出声的村民听沈大岭这么说,顿时没了声音。
不过,还是有人小声说道:“那她给陈青她们的工钱也太高了。”
“几个妇人而已,一日工钱比我们外出帮忙干活挣的还多!”
陆巧娘在一旁听不下去了,瞪着说话那人道:“银子是咱穗穗自己挣的,她愿意给谁多少工钱,你们管不着!”
方才说话的村民同陆巧娘大眼瞪小眼,虽然没有再说话,但心底却不服气。
这时,又有人说道:“穗穗,之前挖药草的时候,你不是答应过,要拿一成银子出来奖励大家吗?”
“这第二批草药卖掉都快两个月了,都不见你拿银子出来发给大伙儿,是不是反悔,不想给大伙了?”
陆巧娘不知道这事,她看了沈穗穗一眼,见她从头到尾都十分淡定,甚至没有因为村民的质疑而生气。
这份从容的气度,让她在一群人中间显得十分不同,让人一眼就能找到她。
只听沈穗穗语气平稳的道:“不会反悔,我早就将名单在心底拟好了。”
“趁着今日有人问,我便将我挑选出来的十个人名公布出来。”
她的目光首先扫向了沈大岭,第一个人自然是他。
这段时间,沈大岭和沈二岭都帮着村子干了不少事。
“沈大岭、沈二岭、沈三、李树田、陈青……”
她将名字念完,还向村民说道:“就是这十个人,没有在现场的,还请各位回去后,能通知一下。”
在现场的,自然现场就结算了。
“村里卖掉第二批草药,我拿到的分成是二十两,其中一成就是十两。所以,这十个人,每人能得到一两银子的奖励。”
沈穗穗话音刚落,有在现场被念到名字的村民,当即开心的欢呼起来。
有的村民,家里人口多,被沈穗穗念到家人名字三次。
意思就是家里一下子多了三两银入账。
分到银子的人,自然对沈穗穗感恩戴德,没有分到银子的人,大部分表面上对她是没有怨言的。
至于小部分人的不满和意见,则被淹没在大部分人中,无人在意。
村民们拿到了自己赢得的工钱,在沈穗穗家吃过晚饭,便离开了。
沈穗穗叫住了梁承几人,将提前准备好的钱袋子递给他们几人:“这是你们干活四十天的工钱。”
“按照现在匠人干活的价格,一人每天一百文,每人四两银子。”
梁承和于炼几人却摇头不接,沈穗穗以为他们是嫌少,正考虑给每人再加一两银子时。
梁承解释道:“我们来这里干活的工钱,你大伯已经付过银子了。”
闻言,沈穗穗微微挑了一下眉头,看了几人的脸色,见梁承提起崔大是她大伯,几个人都一副早就知情的表情。
所以,这几个人真的只和崔家有些渊源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