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舅妈找上门-《天降福星,荒年带领全家逆风翻盘》

  萧翊原本迤逦漂亮的脸蛋因为生病,多了几分病弱感。

  再配上他耳边野性十足的狼牙耳坠,冲击力十足。

  以前沈穗穗只觉得萧翊长得好看,却很少将注意力留在他的外貌上。

  今日是她第一次被萧翊的美貌正面冲击到。

  萧翊一抬眼就看见沈穗穗盯着他的脸,满眼都是不加掩饰的欣赏,那眼神纯粹干净,好像在欣赏一幅画,一场美景……

  没有一丝亵渎之意,纯粹的欣赏,让人一点都不讨厌。

  萧翊眉梢微挑,将空碗往沈穗穗面前递了递:“发什么呆?鸡汤再给我来一碗。”

  沈穗穗闻言,回过神来。

  虽然心底在唾弃自己的失态,面上却十分镇定,故意装没有听见他的提问,只道:“鸡汤没有了!”

  “你还病着,不能喝太多鸡汤。不过,我给你带了一些鸡胸肉过来,你可以吃一些。”

  萧翊此时正好有胃口,见沈穗穗还特意给他带了肉,他也没再提鸡汤的事。

  他捏着筷子将一小碟手撕鸡胸肉吃完,肚子差不多半饱了。

  他对沈穗穗说道:“晚饭不用给做太多吃食。”

  沈穗穗点了下头:“你这两日有反复发热吗?”

  萧翊摇头:“还有点低烧,我舅舅说我明日估计就能退热了。”

  听他如此说,沈穗穗放下心来,将空掉的碗筷收进食盒里。

  然后去厨房找到赵清和:“赵大夫,我想要借你的纸笔一用。”

  坐在药炉边的赵清和闻言还怔了一下,因为他从萧翊的口中得知,沈穗穗不认识大厉的字。

  她要纸笔做什么?

  他心底虽这么想,却没有多问:“可以。”

  他起身吩咐院子里收药材的武甲看着厨房里煎的药,这才带着沈穗穗去了书房。

  赵清和并不说什么,先取来墨条研好墨,然后在书桌上摊开一张白纸,再取了狼毫递给沈穗穗。

  沈穗穗接过狼毫,握着笔杆沾墨,然后在白纸上作画。

  她从前跟着老中医学识别药、辨药的时候,为了心静还跟着他学了书法和水墨画。

  最后她虽没有成为书法大家,或者水墨画大家,但画一副木犁的设计图,却难不住她。

  赵清和在一旁安静的看着,先是她标准的握笔姿势,再是她下笔时的游刃有余,最后是她画出来的图……

  这一刻,他在心底无比确定,沈穗穗就是天授者。

  她画下的这幅画,没有日积月累的练习,根本画不出这样一幅画来。

  她一定认识字,只是她认识的字,不是大厉的文字。

  赵清和想到这个可能,心底十分激动,素来沉稳的脸上,都多了一丝外泄的情绪。

  “你画的这是、木犁?”因为激动,他的声音都有些发紧。

  沈穗穗点头:“因为家里荒地多,开荒用得上。”

  见赵清和一副压抑着情绪的激动模样,沈穗穗觉得奇怪。

  木犁这种常用的农耕工具,在她所学的历史当中,早就存在了。

  不过,赵清和很快给出了解释:“用木犁开荒,的确省力。”

  “不过,因为西南百姓普遍贫苦,舍不得花一两银子购买铁造木犁,所以使用的人不多。”

  沈穗穗听他这么说,心底大概猜到了打造一架木犁需要多少银子了。

  赵清和说的一定干旱之前的物价,眼下干旱刚过,物价在赈灾官员的平衡下,虽往下跌了一些。

  却依旧比平时贵上一两倍。

  待桌子上的画,墨迹干透了后,沈穗穗将画折了折放入怀中。

  她对赵清和说道:“早知道是这样,我当时就应该多问铁匠几句,还省得我画这样一副画了。”

  赵清和温和笑道:“现在知道也不迟。且你画得挺好,交给铁匠,他定能给你做出更好的木犁来。”

  沈穗穗知道他只是在安慰她,跟着笑了笑,然后同他告辞,拎着食盒返回家中。

  等她回到家中,却发现厨房里多了一个陌生女子和一大一小两个孩子。

  最小的孩子只有一岁多点,但还不会走路,瘦得像一只耗子似的,脑门凸,眼睛大,身子小。

  一副严重营养不良的样子。

  大一些的,看着有三四岁的样子,也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

  此时,孙芸正抱着一岁多的孩子喂着鸡汤。

  稍大一点的孩子正自己啃着鸡腿,见到沈穗穗进来,他抬起头快速的看了一眼,又垂下头加快速度啃鸡腿,仿佛怕沈穗穗抢他手里的鸡腿似的。

  那女子看到沈穗穗,则囫囵吞下一口鸡肉,对她含糊不清的道:“你、就是穗穗吧!都长这么大了。”

  沈穗穗愣了一下,看向孙芸。

  孙芸解释道:“这是你舅妈和她的两个孩子。”

  说着她叹了一口气道:“旱灾这四个月,你外祖母家存了一些粮食,倒是没有跟着大伙儿一起去逃荒。”

  “但天旱了这么久,地里没有收成,眼看着就要坐吃山空,你舅妈是听同村人提起石头岭日子好过一些,这才带着两个孩子投奔过来。”

  沈穗穗闻言皱眉:“朝廷的赈灾粮食不是已经在陆续下发了吗?”

  沈穗穗的舅妈陆巧娘道:“西南这么多县城,就荣县就有上百个村子。”

  “听说有村子领到了下派的粮食,每户一斗粟米。”

  说到这里,她或觉心酸,黝黑的脸上因为太瘦,眼睛显得特别大。

  一双大眼里弥漫上泪水:“咱们村等了快半个月了,也没有领到粮食。”

  “眼下村里几乎都断粮了!大家饿得实在没有办法,一些人只能去投靠已经下发了粮食的亲戚。”

  “但一斗粟米就算碾成粉,每日熬成清粥,也不够吃过整个冬天啊!”

  陆巧娘眼泪不断从眼眶流出来,伸出又脏又破的袖子擦了擦眼泪,又继续道:“我实在是没有办法,这才带着两个孩子来大姑姐你这里碰碰运气。”

  “大奎原是不肯的。这么多年,咱们也知道大姑姐的日子不好过……但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再找不到吃的,我的两个孩子就快饿死了……”

  孙芸瞧见陆巧娘哭,眼眶也跟着湿润起来:“你今日就算不找来,明日我也会叫你姐夫借了马车,去将你们接过来。”

  “咱家虽然住的地方不够,却不差吃的。你和两个孩子安心在这里住下,我明日就将娘和大奎都接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