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长舌妇仙坨几-《年代,渔猎江南,养活一家七口》

  “卧槽,还有这么大的鲢子鱼!”

  江大山在边上看的整个人都感觉不真实。

  就这样,他们眼睁睁的看着程小东他们把这些鱼给卖了个精光。

  卖鱼的过程当中,去那边卖家用的蒋心乐也过来了。

  正在整理一堆的碎票子。

  一共五十八斤鱼,平均价格七角一斤卖掉的,总共收款四十元六角。

  程小东原本都想要给他们,毕竟昨天晚上他并没有去山里。

  但两人死活不要,说如果没有程小东的网子,我们也抓不到里面的鱼。

  就这样,最后程小东也没啰嗦,加了点,一人分了三元。

  随后他们又去买了一些其他东西。

  江大山一直跟在背后看着。

  他看到了这三人买了猪肉,也看到他们买了粮油米。

  到最后,程小东又请了他们吃油条。

  一路看的心里痒痒的。

  所以最后实在受不了了,硬着头皮走近了他们。

  “东伢子,请我吃根油条,我好久没吃过了。”

  几人奇怪的看着这家伙。

  程小东对老板说了句:“拿两根。”

  “一根就够了,我就尝个味道……”

  “没事,就两根吧,一根给嫂子带回去。”程小东说。

  江大山顿了下,很快说了声谢谢。

  “你们在哪里打到的鱼,可以告诉我吗?”

  “我下个月想带我老婆去县里检查下,缺钱。”

  王强白了一眼:“你看我信你吗?”

  “山伢子,别玩什么小聪明来套话,我一眼就能看穿你。”

  “我特么是真想带我老婆去县里检查!”江大山着急了。

  程小东拉了王强一把,直接说:“五里沟,如果你想要搞的话,我们可以带你去。”

  “你自己叉鱼,能叉多少算你自己的。”

  “五里沟!”江大山闻言目瞪口呆:“你们特么疯了啊,跑哪里去搞东西,不怕死在里面吗!”

  “扯淡,那里面没你想的这么吓人,你自己考虑吧。”王强说:“东哥,我们走吧。”

  说完对着程小东使劲使眼色。

  程小东不太理解。

  几人走了很远之后,王强才说了实情。

  他不是不相信江大山,而是不相信吴老倌!

  他和江大山都是吴老倌的徒弟。

  老头也确实教了他们一些叉鱼的技巧,但老头同样也在利用他们。

  以前每天都在盯着两个人的收获。

  只要是看谁收获的比较多了,老头就会在边上旁敲侧击问你哪儿弄的。

  只要你告诉了他,第二天那条沟肯定有很多死鱼漂浮。

  肖志听后很是惊讶:“你意思是,吴老倌在用药毒鱼?”

  “这是在断子绝孙啊?”

  这年代的湖区,一般捕鱼人都会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

  个头小的大部分都会放生。

  这是为了来年还有鱼捕捞。

  药鱼的人,只要是被谁知道,肯定要被戳脊梁骨。

  只是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很多传统东西都丢了,为了利益,什么都直接上。

  湖区也被糟蹋的不成样。

  程小东说:“那更加要和大山讲,不要和吴老倌搞在一起。”

  “都在说他是老师傅,但实际你们有看他赶湖捕鱼过吗?”

  “也就你们两个人缺心眼儿每天都被他骗。”

  王强回想起以前的种种。

  每次打到鱼后,吴老倌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他面前,然后以传授某种猎物方式的理由骗走一大半。

  实际到最后鸡毛干货都没有。

  气不打一处来:“我知道了,东哥。”

  几人往回走。

  村里布贩子来了。

  布贩子并不是只有一个,他们一般两个人倒卖。

  推着一台板车,赚的也都是一些辛苦钱。

  大队部这边摆了一个很大的摊位。

  村里很多男女老少都在这里围着。

  一共有四种布料。

  劳动布:二角五分钱一尺,多为蓝色,灰色。

  斜纹布:四角一尺,纯棉布。

  条绒,因为有绒毛,价格略贵,五角。

  还有一种是最贵的确良,每尺要两元。

  但实际这种布反而还是化工布,只是这种布料很透气,颜色选择多,所以最贵。

  做一件成年人的衣服,大概需要六七尺的布。

  如果用的确良做一件衣服的话,最少要花费十四元。

  相当于国营厂工人半个月的工资了,一般人哪里敢这么消费。

  大家都在挑选布料,两个布贩子拿着尺子边量尺,边收钱裁布。

  大嫂这会左看右看,还是看的有些纠结。

  先是拿着的确良,和二嫂商量了一会儿后,还是决定放弃。

  又走到了劳动布跟前。

  程雯雯欲哭无泪:“妈,小叔不是给了二十元给你买布吗,你怎么又去看劳动布。”

  大嫂回头瞪着她:“你懂什么,一家七口人,哪怕是劳动布,一人做一身衣服,包括工钱,最少也要花掉十几元。”

  “你小叔每天晚上没日没夜的,他赚钱容易吗?”

  “你个死妹几(妹子),要懂得怎么省吃俭用持家!”

  程雯雯跺了跺脚。

  她是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