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心系黎庶-《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

  初冬的周家庄,笼罩在一片萧瑟之中。

  寒风卷起枯黄的落叶,在土路上打着旋儿。

  田地里早已收割干净,只剩下枯败的秸秆在风中呜咽。

  村道两旁的土坯房大多门窗紧闭,透着一股压抑的死气沉沉。

  周平安沿着熟悉的土路缓步而行,目光锐利地扫过四周。

  墙角下,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穿着单薄破旧的夹袄,挤在一起,用冻得通红的小手扒拉着枯草根,似乎在寻找着最后一点可食用的东西。

  看到周平安走过,孩子们怯生生地抬起头,眼中没有孩童应有的灵动,只有麻木和深深的饥饿。

  “娘,我饿……”

  一个细微的、带着哭腔的童音从旁边一个破败的院子里飘出来。

  “乖……忍忍,等爹回来,啊……不哭……”

  一个妇人嘶哑疲惫的声音回应着,透着无尽的绝望。

  院门半开着,周平安瞥见里面,一个形容枯槁的妇人抱着孩子坐在冰冷的门槛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天空。

  再往前走,是村西头李寡妇家。

  她正佝偻着腰,在自家巴掌大的菜园里,小心翼翼地翻着冻得硬邦邦的土,试图找出几根遗漏的菜根。

  她身边一个半大小子,瘦得像根竹竿,正吃力地劈着柴,每劈一下都气喘吁吁,显然也是长期营养不良。

  “李婶。”

  周平安停下脚步。

  李寡妇吓了一跳,慌忙抬起头,看到是周平安,脸上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是……是周少爷啊!”

  她局促地在破旧的围裙上擦了擦手,眼神躲闪。

  “家里……还好吗?” 周平安问。

  李寡妇的嘴唇哆嗦了一下,浑浊的眼泪毫无征兆地滚落下来:

  “好,好什么呀少爷……当家的走得早,留下我们孤儿寡母,今年的租子刚交完,这……这又摊上三百文的捐!我……我拿什么交啊……”

  她说着,身体微微颤抖起来,仿佛随时会倒下。

  “二狗子他……他昨天说,想去镇上码头扛大包,可他才十四啊!那活计……会累死的……”

  她再也说不下去,捂着脸压抑地呜咽起来。

  半大小子二狗子停下劈柴的动作,低着头,紧紧攥着生锈的柴刀,指节发白,身体也在微微发抖。

  周平安的心,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闷得发疼。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苛捐杂税之下,整个周家庄,乃至整个大夏,有多少这样的李寡妇?

  有多少这样的二狗子?

  有多少即将被逼得卖儿卖女、家破人亡的惨剧正在上演?

  一股强烈的念头,如同破土的春笋,在他心中疯狂滋长。

  不能坐视!

  这不仅仅是周家的危机,更是整个周家庄的生死存亡!

  光靠周家偶尔的施舍,杯水车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必须给大家一个能活下去的营生!

  一个能凝聚人心的力量!

  动荡的社会,地痞、匪徒、苛政如同豺狼环伺。

  一盘散沙的村民,只能任人宰割!

  唯有将大家的力量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才能在这乱世中挣得一线生机!

  这营生必须得有!

  需要能迅速吸纳劳力,解决眼下无钱交捐的燃眉之急!

  门槛还不能太高,能让普通村民快速上手!

  产出有价值,能快速变现!

  最好还能为将来可能面临的冲突,打下一点基础!

  周平安的目光扫过村口那一片片萧索的竹林,又想起那日王瞎子修补藤筐时那灵巧的手指,一个念头瞬间清晰起来!

  他霍然转身,大步流星地朝周家大宅走去,步伐坚定有力,带着一种必须如此的决绝。

  寒风卷起周平安青布长衫的下摆,猎猎作响。

  回到书房,他立刻铺开桑皮纸,提笔蘸墨,脑海中清晰的图纸瞬间流淌于笔端。

  “吴伯!”

  周平安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少爷,您吩咐!”

  吴管家闻声立刻推门进来。

  “立刻召集人手!”

  周平安将刚画好的图纸推到老吴面前,眼神锐利如电!

  “我要在村东头靠竹林那片空地上,盖一座大工坊!图纸在这里!”

  “工……工坊?”

  吴管家一愣,看向图纸。

  只见上面画的并非农舍,而是一座结构简洁却异常宽敞的棚屋,内部划分出数个区域,标着“选料”、“劈篾”、“编织”、“打磨”、“成品”等字样。

  “没错!藤器竹编工坊!” 周平安斩钉截铁,“咱们周家庄靠山有竹,家家户户多少会点编织手艺!”

  “李婶、张妈她们的手巧得很!王老五他们有力气劈篾!像二狗子、柱子这样的半大小子也能打下手!”

  “原料就地取材,本钱低廉!”

  “藤筐、竹篮、竹席、甚至精巧些的竹器、藤椅!都是日常所需,不愁销路!”

  “立刻放出风去:周家开藤器竹编工坊,招工!不论男女老少,只要肯出力,按件计酬!工钱日结!绝不拖欠!优先招募本村无力缴纳‘剿匪捐’的困难户!”

  他每说一句,吴管家的眼睛就亮一分!

  这法子,简直是为眼下困境量身定做的!既能救人活命,又能凝聚人心!

  少爷这脑子,真是开了神窍了!想得深远啊!

  “好!好!少爷英明!”

  吴管家激动得胡子直抖。

  “我这就去办!保证让全庄子的人都知道!”

  看着吴管家匆匆离去的背影,周平安走到窗前,推开窗户。

  冷冽的寒风涌入,吹动他额前的碎发。

  他似乎望了村东那片在寒风中摇曳的竹林,眼神深邃。

  藤器竹编,只是第一步。

  当这工坊运转起来,当村民们捧着用自己双手挣来的铜钱,不再为活命钱而绝望哭泣时。

  人心,便会悄然凝聚。

  有了人心,便是有了初步的组织!

  这周家庄,更不再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无论是青蛇帮的爪牙,还是那如同附骨之蛆的苛捐杂税,亦或是远处黑风岭上盘踞的匪徒……

  想要动周家庄,就得先问问这拧成一股绳的民心答不答应!

  凛冽的寒风中,周家庄的生机,似乎正随着那座即将拔地而起的工坊,悄然萌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