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集市的协作日清晨,露水还凝在星灵族摊位的光叶草上,各族的人们已经扛着工具聚集在广场边缘的空地上。今天要建的跨种族图书馆就选址在这里——一块被光能溪流与暗影苔藓环绕的平地,天然带着光暗交融的意味。负责统筹的是个戴圆框眼镜的人类老者,胸前挂着块木牌,写着“守书人老温”,手里的图纸在晨光中泛着淡淡的油墨香。
“大伙儿先看看图纸!”老温清了清嗓子,把图纸铺在临时搭起的木板上,“这图书馆分三层,底层放星灵族和人类的典籍,中层存暗渊族与兽人族的文献,顶层是共享阅览室,用透光的星晶做顶,白天能晒到光能,晚上能看到暗影星。”他指着图纸上一个螺旋形的楼梯,“这楼梯得用星灵的光纹木和暗渊的墨玉岩交替搭建,象征知识的互通。”
“我带了光纹木!”一个星灵族青年拍了拍身后的木材堆,光纹木在阳光下泛着流动的金纹,“我爹说这木头像活的一样,能随着知识的流动变色。”
“墨玉岩在这儿!”暗渊族的石匠推着一车漆黑的岩石过来,岩石表面能映出人影,“我特意选了带天然星图纹路的,晚上会发光,省得装灯了。”
格纳早就挽起袖子,扛着斧头走到木材堆旁:“劈木头这活儿交给俺!保证大小均匀,不差分毫!”他抡起斧头试了试,斧刃带起的风把旁边兽人族小姑娘的辫子吹得飘了起来,引得众人一阵笑。
莱昂则蹲在图纸旁,用能量笔在角落写写画画:“我觉得顶层的星晶顶可以加个调节装置,用机械族的智能芯片控制透光率,夏天别太晒,冬天能聚光取暖。”他抬头看向不远处的机械族摊位,“铁蛋师傅,你们的微型芯片能适配光能和暗影能量不?”
机械族的铁蛋脑袋上的显示屏跳了个“没问题”的符号,举了举手里的工具箱:“早就备着呢!还带了自动校准功能,坏了能自己修。”
星澜和墨被分配到整理文献的区域。老温的临时仓库里堆满了各族捐赠的书籍:星灵族的《光能流转图谱》封面上嵌着会发光的星尘,暗渊族的《暗影草药志》书页边缘缠着能驱虫的暗影藤蔓,兽人族的《狩猎纪事》是用兽皮做的封面,摸起来毛茸茸的,还有人类的《星际游记》,纸页泛黄,却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
“这批注有意思。”墨拿起《星际游记》,指着某页角落里的小字,“‘暗渊族的暗影茶配星灵族的光浆果,解乏效果翻倍’,这哪是游记,像本生活指南。”
星澜翻开一本光暗混血诗人的诗集,里面的字迹一半明亮一半深邃:“你看这句,‘光不是暗的敌人,是暗在寻找的另一种模样’。”她指尖拂过诗句,纸页突然泛起光暗交织的涟漪,“这纸是用共生海的海藻做的,能感应到读者的能量。”
老温拄着拐杖慢慢走过来,手里捧着个旧木盒:“这是我年轻时收集的‘跨界笔记’,你们看看。”盒子里装着些泛黄的纸页,有的是星灵学者用光能写的暗渊语学习笔记,有的是暗渊工匠画的光能机械草图,最特别的是一张兽人族萨满的手绘星图,上面用人类的十进制标着星轨数据。
“我年轻时总觉得,知识就该分种族存放,”老温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晨光,“直到三十年前在归心港,看到一个暗渊小孩抱着星灵族的童话书看得入迷,才明白知识不认种族,只认懂它的人。”他指着仓库角落一个落灰的木箱,“那箱是百年前的战争史料,这次也得放进去——不是记仇,是让后人知道,闭着眼拒绝别人的知识,最后只会让自己走弯路。”
广场上的建设已经热火朝天。星灵族青年和暗渊石匠正合力搭建楼梯,光纹木的金纹与墨玉岩的黑纹交缠,真的像老温说的那样,慢慢融合成柔和的银灰色。兽人族的卡莎阿姨带着几个妇女在空地上和泥,用的是光能溪流的水和暗影苔藓的粉末,和出来的泥呈现出奇妙的渐变色彩。
“这泥能防虫蛀!”卡莎用手拍了拍泥墙,“我奶奶传的方子,光能水杀菌,暗影苔藓防潮,用来糊图书馆的墙最合适。”
突然,搭建底层书架的星灵族工匠喊了一声:“这书架的卡槽尺寸不对啊!暗渊族的典籍比较厚,原来的设计放不下!”
暗渊族的文书举着一本《深渊矿石录》走过来,书脊比星灵族的书厚了近一倍:“你看,我们的书为了防潮湿,封面用了双层兽皮,是得宽点。”
大家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莱昂掏出能量尺量了量,又算了算星灵族书籍的平均厚度:“可以把卡槽做成可调节的,用暗渊族的伸缩金属做内层,星灵族的光纹木做外层,拉一下能变宽,推一下能缩小,两种书都能放。”
“我会做伸缩金属!”暗渊族的铁匠扛着工具箱挤进来,“给我半小时,保证做出样品!”
格纳蹲在旁边劈木头,突然插嘴:“俺觉得书架的层高也得调,兽人族的书大多是卷轴,竖着放不方便,得弄成横格。”他用斧头在地上画了个草图,“这样卷起来能躺着放,拿的时候也方便。”
老温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这就是协作的妙处嘛!谁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想到所有事,你补我的缺,我填你的漏,最后出来的东西才扎实。”
中午休息时,各族人把带来的食物摆在临时搭起的长桌上,像一场流动的盛宴。星灵族的光能面包会随着温度变化形状,暗渊族的暗影果酱抹在上面,会浮现出星星图案;兽人族的烤肉串用光能树枝穿着,烤得外焦里嫩;人类老温带来的腌菜,是用星灵的光醋和暗渊的盐巴泡的,酸中带咸,格外开胃。
“尝尝这个!”机械族的铁蛋用机械臂递过来一个金属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会自动搅拌的能量粥,“用光能加热,暗影保温,喝了干活有力气!”
莱昂正和星灵族的学者讨论古籍修复技术,学者说光纹木的汁液能粘合纸张,莱昂则想起暗渊族的某种树脂有防腐作用,两人越聊越投机,当场就画起了联合修复方案。
星澜和墨帮着老温整理那些“跨界笔记”,发现其中一本里夹着张老照片:年轻的老温和一个暗渊老者在归心港的码头握手,身后是堆满书籍的船。“这是暗渊族的守书人老黑,”老温的声音有些怀念,“当年他冒着风险把暗渊的孤本运过来,说‘书烧了就真没了,种族的根不能断’。可惜他去年过世了,这次图书馆的顶层,我想给他留个纪念角。”
下午的意外出在图书馆的地基上。当大家用光能起重机吊一块巨大的墨玉岩时,地基突然微微下沉——原来底下是层松软的星砂,承受不住重量。
“用星灵的光能桩!”星灵青年喊道,“打进地下能自己凝固,像树根一样抓地!”
“光有桩不够,”暗渊石匠摇头,“得用暗影泥浆灌缝,能填充所有空隙,比水泥还结实。”
格纳扛起几根光能桩走到地基旁:“俺来打桩!保证打得又深又直!”他抡起锤子,每一下都敲在桩顶的正中心,光能桩在撞击下发出嗡嗡的共鸣,慢慢沉入地下,周围的星砂真的开始凝固。
暗渊石匠则带着几个族人调制暗影泥浆,黑色的泥浆倒进地基缝隙,像活物一样顺着缝隙流动,很快就填满了所有空隙。等泥浆凝固,再踩上去,地基稳得像块岩石。
夕阳西下时,图书馆的框架已经立了起来。光纹木与墨玉岩交替的楼梯蜿蜒向上,星晶顶在余晖中折射出彩虹般的光,底层的书架已经搭好,几本书被先放了进去,光纹木的金纹正慢慢爬上《暗影草药志》的封面,像是在打招呼。
老温站在图书馆门口,抚摸着门框上刚刻好的字——“万族共读,一馆同源”,这是各族人一起想的馆训,每个字都用两种文字刻成,左边光纹,右边暗影。
“明天就能搬书了!”兽人族的小姑娘举着一朵光能花跑过来,把花插在门口的石缝里,“我要把我奶奶的《兽语故事集》捐过来,里面有好多光暗星兽交朋友的故事。”
“我捐我爹的矿场笔记!”格纳拍着胸脯,“里面记着光暗矿石怎么搭配才能出好钢,也算技术文献!”
莱昂则和铁蛋师傅调试完顶层的星晶顶调节装置,芯片在星光下闪了闪,星晶顶的透光率慢慢变化,把夕阳的光筛成斑驳的光斑,落在刚铺好的木桌上。“以后在这里看书,冬天能晒到暖光,夏天有树荫似的阴凉。”莱昂笑着说。
星澜和墨站在顶层的露台上,看着集市的灯火一盏盏亮起。远处的光能溪流与暗影苔藓在暮色中交融成柔和的紫色,各族人收拾着工具,互相道别,明天还要来继续完善图书馆。老温的声音在楼下响起,他在给几个孩子讲那本《星际游记》里的故事,讲到光暗商人合开星港的段落时,孩子们的笑声像银铃一样。
“你看,”墨轻声说,“建图书馆的过程,本身就成了最该被记录的故事。”
星澜望着书架上那本光暗混血诗人的诗集,书页上的诗句在夜色中微微发光:“或许知识的意义,不只是存在书里,更是让不同的人因为它走到一起,像这些木头和石头一样,慢慢长成彼此的模样。”
夜深时,老温独自留在图书馆里,借着星晶顶透下的月光,在一本新的笔记上写下今天的故事。他要把协作日的点点滴滴都记下来,作为图书馆的第一本藏书——《我们一起建了座图书馆》。笔记的最后,他画了个小小的光暗交织的星星,旁边写着:“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让书活起来的,从来都是读它、传它、为它走到一起的人。”
远处的集市依旧热闹,光能与暗影的光芒在帐篷间流动,像无数条细细的线,把各族人的生活缝成了一块温暖的布。而这座刚搭起框架的图书馆,就像布上最亮的纽扣,闪烁着知识与理解的光。明天,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来时,它会迎来真正属于万族的书页翻动声。
“大伙儿先看看图纸!”老温清了清嗓子,把图纸铺在临时搭起的木板上,“这图书馆分三层,底层放星灵族和人类的典籍,中层存暗渊族与兽人族的文献,顶层是共享阅览室,用透光的星晶做顶,白天能晒到光能,晚上能看到暗影星。”他指着图纸上一个螺旋形的楼梯,“这楼梯得用星灵的光纹木和暗渊的墨玉岩交替搭建,象征知识的互通。”
“我带了光纹木!”一个星灵族青年拍了拍身后的木材堆,光纹木在阳光下泛着流动的金纹,“我爹说这木头像活的一样,能随着知识的流动变色。”
“墨玉岩在这儿!”暗渊族的石匠推着一车漆黑的岩石过来,岩石表面能映出人影,“我特意选了带天然星图纹路的,晚上会发光,省得装灯了。”
格纳早就挽起袖子,扛着斧头走到木材堆旁:“劈木头这活儿交给俺!保证大小均匀,不差分毫!”他抡起斧头试了试,斧刃带起的风把旁边兽人族小姑娘的辫子吹得飘了起来,引得众人一阵笑。
莱昂则蹲在图纸旁,用能量笔在角落写写画画:“我觉得顶层的星晶顶可以加个调节装置,用机械族的智能芯片控制透光率,夏天别太晒,冬天能聚光取暖。”他抬头看向不远处的机械族摊位,“铁蛋师傅,你们的微型芯片能适配光能和暗影能量不?”
机械族的铁蛋脑袋上的显示屏跳了个“没问题”的符号,举了举手里的工具箱:“早就备着呢!还带了自动校准功能,坏了能自己修。”
星澜和墨被分配到整理文献的区域。老温的临时仓库里堆满了各族捐赠的书籍:星灵族的《光能流转图谱》封面上嵌着会发光的星尘,暗渊族的《暗影草药志》书页边缘缠着能驱虫的暗影藤蔓,兽人族的《狩猎纪事》是用兽皮做的封面,摸起来毛茸茸的,还有人类的《星际游记》,纸页泛黄,却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
“这批注有意思。”墨拿起《星际游记》,指着某页角落里的小字,“‘暗渊族的暗影茶配星灵族的光浆果,解乏效果翻倍’,这哪是游记,像本生活指南。”
星澜翻开一本光暗混血诗人的诗集,里面的字迹一半明亮一半深邃:“你看这句,‘光不是暗的敌人,是暗在寻找的另一种模样’。”她指尖拂过诗句,纸页突然泛起光暗交织的涟漪,“这纸是用共生海的海藻做的,能感应到读者的能量。”
老温拄着拐杖慢慢走过来,手里捧着个旧木盒:“这是我年轻时收集的‘跨界笔记’,你们看看。”盒子里装着些泛黄的纸页,有的是星灵学者用光能写的暗渊语学习笔记,有的是暗渊工匠画的光能机械草图,最特别的是一张兽人族萨满的手绘星图,上面用人类的十进制标着星轨数据。
“我年轻时总觉得,知识就该分种族存放,”老温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晨光,“直到三十年前在归心港,看到一个暗渊小孩抱着星灵族的童话书看得入迷,才明白知识不认种族,只认懂它的人。”他指着仓库角落一个落灰的木箱,“那箱是百年前的战争史料,这次也得放进去——不是记仇,是让后人知道,闭着眼拒绝别人的知识,最后只会让自己走弯路。”
广场上的建设已经热火朝天。星灵族青年和暗渊石匠正合力搭建楼梯,光纹木的金纹与墨玉岩的黑纹交缠,真的像老温说的那样,慢慢融合成柔和的银灰色。兽人族的卡莎阿姨带着几个妇女在空地上和泥,用的是光能溪流的水和暗影苔藓的粉末,和出来的泥呈现出奇妙的渐变色彩。
“这泥能防虫蛀!”卡莎用手拍了拍泥墙,“我奶奶传的方子,光能水杀菌,暗影苔藓防潮,用来糊图书馆的墙最合适。”
突然,搭建底层书架的星灵族工匠喊了一声:“这书架的卡槽尺寸不对啊!暗渊族的典籍比较厚,原来的设计放不下!”
暗渊族的文书举着一本《深渊矿石录》走过来,书脊比星灵族的书厚了近一倍:“你看,我们的书为了防潮湿,封面用了双层兽皮,是得宽点。”
大家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莱昂掏出能量尺量了量,又算了算星灵族书籍的平均厚度:“可以把卡槽做成可调节的,用暗渊族的伸缩金属做内层,星灵族的光纹木做外层,拉一下能变宽,推一下能缩小,两种书都能放。”
“我会做伸缩金属!”暗渊族的铁匠扛着工具箱挤进来,“给我半小时,保证做出样品!”
格纳蹲在旁边劈木头,突然插嘴:“俺觉得书架的层高也得调,兽人族的书大多是卷轴,竖着放不方便,得弄成横格。”他用斧头在地上画了个草图,“这样卷起来能躺着放,拿的时候也方便。”
老温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这就是协作的妙处嘛!谁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想到所有事,你补我的缺,我填你的漏,最后出来的东西才扎实。”
中午休息时,各族人把带来的食物摆在临时搭起的长桌上,像一场流动的盛宴。星灵族的光能面包会随着温度变化形状,暗渊族的暗影果酱抹在上面,会浮现出星星图案;兽人族的烤肉串用光能树枝穿着,烤得外焦里嫩;人类老温带来的腌菜,是用星灵的光醋和暗渊的盐巴泡的,酸中带咸,格外开胃。
“尝尝这个!”机械族的铁蛋用机械臂递过来一个金属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会自动搅拌的能量粥,“用光能加热,暗影保温,喝了干活有力气!”
莱昂正和星灵族的学者讨论古籍修复技术,学者说光纹木的汁液能粘合纸张,莱昂则想起暗渊族的某种树脂有防腐作用,两人越聊越投机,当场就画起了联合修复方案。
星澜和墨帮着老温整理那些“跨界笔记”,发现其中一本里夹着张老照片:年轻的老温和一个暗渊老者在归心港的码头握手,身后是堆满书籍的船。“这是暗渊族的守书人老黑,”老温的声音有些怀念,“当年他冒着风险把暗渊的孤本运过来,说‘书烧了就真没了,种族的根不能断’。可惜他去年过世了,这次图书馆的顶层,我想给他留个纪念角。”
下午的意外出在图书馆的地基上。当大家用光能起重机吊一块巨大的墨玉岩时,地基突然微微下沉——原来底下是层松软的星砂,承受不住重量。
“用星灵的光能桩!”星灵青年喊道,“打进地下能自己凝固,像树根一样抓地!”
“光有桩不够,”暗渊石匠摇头,“得用暗影泥浆灌缝,能填充所有空隙,比水泥还结实。”
格纳扛起几根光能桩走到地基旁:“俺来打桩!保证打得又深又直!”他抡起锤子,每一下都敲在桩顶的正中心,光能桩在撞击下发出嗡嗡的共鸣,慢慢沉入地下,周围的星砂真的开始凝固。
暗渊石匠则带着几个族人调制暗影泥浆,黑色的泥浆倒进地基缝隙,像活物一样顺着缝隙流动,很快就填满了所有空隙。等泥浆凝固,再踩上去,地基稳得像块岩石。
夕阳西下时,图书馆的框架已经立了起来。光纹木与墨玉岩交替的楼梯蜿蜒向上,星晶顶在余晖中折射出彩虹般的光,底层的书架已经搭好,几本书被先放了进去,光纹木的金纹正慢慢爬上《暗影草药志》的封面,像是在打招呼。
老温站在图书馆门口,抚摸着门框上刚刻好的字——“万族共读,一馆同源”,这是各族人一起想的馆训,每个字都用两种文字刻成,左边光纹,右边暗影。
“明天就能搬书了!”兽人族的小姑娘举着一朵光能花跑过来,把花插在门口的石缝里,“我要把我奶奶的《兽语故事集》捐过来,里面有好多光暗星兽交朋友的故事。”
“我捐我爹的矿场笔记!”格纳拍着胸脯,“里面记着光暗矿石怎么搭配才能出好钢,也算技术文献!”
莱昂则和铁蛋师傅调试完顶层的星晶顶调节装置,芯片在星光下闪了闪,星晶顶的透光率慢慢变化,把夕阳的光筛成斑驳的光斑,落在刚铺好的木桌上。“以后在这里看书,冬天能晒到暖光,夏天有树荫似的阴凉。”莱昂笑着说。
星澜和墨站在顶层的露台上,看着集市的灯火一盏盏亮起。远处的光能溪流与暗影苔藓在暮色中交融成柔和的紫色,各族人收拾着工具,互相道别,明天还要来继续完善图书馆。老温的声音在楼下响起,他在给几个孩子讲那本《星际游记》里的故事,讲到光暗商人合开星港的段落时,孩子们的笑声像银铃一样。
“你看,”墨轻声说,“建图书馆的过程,本身就成了最该被记录的故事。”
星澜望着书架上那本光暗混血诗人的诗集,书页上的诗句在夜色中微微发光:“或许知识的意义,不只是存在书里,更是让不同的人因为它走到一起,像这些木头和石头一样,慢慢长成彼此的模样。”
夜深时,老温独自留在图书馆里,借着星晶顶透下的月光,在一本新的笔记上写下今天的故事。他要把协作日的点点滴滴都记下来,作为图书馆的第一本藏书——《我们一起建了座图书馆》。笔记的最后,他画了个小小的光暗交织的星星,旁边写着:“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让书活起来的,从来都是读它、传它、为它走到一起的人。”
远处的集市依旧热闹,光能与暗影的光芒在帐篷间流动,像无数条细细的线,把各族人的生活缝成了一块温暖的布。而这座刚搭起框架的图书馆,就像布上最亮的纽扣,闪烁着知识与理解的光。明天,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来时,它会迎来真正属于万族的书页翻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