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师道遇刺的消息如同又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汴京朝堂之上。垂拱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赵佶脸上的震怒几乎化为实质。
“岂有此理!猖狂至极!”赵佶的声音如同从冰缝中挤出,“在种卿整肃军纪之时,竟敢行此卑劣刺杀之事!这是要断朕之臂膀,乱我西征大计!”
皇城司的效率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结合之前掌握的线索以及对童贯府邸的突击搜查、对其心腹的连夜突审,铁证迅速汇集。
梁师成再次禀报时,声音带着一丝后怕与更深的敬畏:“官家,已查明!行刺种帅之死士,确系张悍、王逵余党,受童贯暗中蓄养之死士!童贯对种帅主持西军改制、清查旧账早已怀恨在心,此次见其亲信被铲除,自身难保,便狗急跳墙,欲刺杀种帅,制造更大混乱,以期浑水摸鱼!”
“好个童贯!好个媪相!”赵佶怒极反笑(童贯曾因其宦官身份而被称为媪相),“贪墨军饷,结党营私,如今更是勾结乱军,刺杀统帅!此獠不除,天理难容!”
他没有任何犹豫,厉声道:“传朕旨意!童贯,罪大恶极,证据确凿,着即于诏狱内赐死!其家产悉数抄没,亲族流放三千里,遇赦不赦!将其罪状明告天下,尤其是西军各部,以儆效尤!”
“是!”梁师成躬身领命,心中却是一凛,童贯这等曾经权势滔天的人物,说赐死就赐死了。
处理完童贯,赵佶心头的怒火稍平,但一种更深沉的思绪涌上心头。他踱步到御座前,没有立刻坐下,目光似乎穿透了殿宇,回顾着自他“醒来”后这数年来的风云变幻。
蔡京、王黼、李彦、朱勔、童贯……还有眼前的梁师成。昔日民间怨声载道的“六贼”,其下场——在他脑海中一一掠过。
他忽然转过身,目光落在依旧躬身侍立的梁师成身上,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仿佛随口问道:“梁伴伴,朕忽然想起,以前汴京市井之间,似乎流传着什么六贼的说法?朕记得,那名单之上,好像……也有你的名字?”
“扑通”一声!
梁师成几乎是瞬间瘫软在地,额头死死抵在冰凉的金砖上,浑身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冷汗瞬间浸透了内衫,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惊恐和哭腔:“官……官家!老奴……老奴有罪!老奴昔日糊涂,确曾……确曾做些不当之事,惹得天怒人怨!但自官家励精图治以来,奴婢早已洗心革面,兢兢业业,唯陛下之命是从,不敢有半分懈怠!求官家看在奴婢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饶老奴一命啊!官家!”
他一边说,一边用力磕头,咚咚作响,显是吓破了胆。
赵佶静静地看着他,没有说话。殿内只剩下梁师成恐惧的喘息和磕头声。这沉默,比任何斥责都更让梁师成恐惧。
良久,赵佶才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淡:“起来吧。朕只是随口一问。你近年办事,还算勤勉。”
梁师成如蒙大赦,却不敢真的放松,颤巍巍地爬起来,依旧躬身不敢抬头,连声道:“谢官家不杀之恩!谢官家!奴婢日后定当更加竭尽全力,为官家效死!”
赵佶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敲打,震慑,让这条老狗时刻记住,他的生死荣辱,只在自己一念之间。
随即,赵佶话锋一转,回到了人事安排上:“童贯伏法,杨戬已诛,皇城司副使之位空缺已久。朕观皇城司第五指挥使顾锋,沉稳干练,于情报分析、暗杀清除皆有所长,此次查办童贯一案亦出力不少。即日起,擢升顾锋为皇城司副使,与你一同打理皇城司事务。”
梁师成心中猛地一沉,却不敢有丝毫异议,反而立刻表态:“官家圣明!顾锋确是难得的人才,有他协助,皇城司定能更好地为陛下分忧!”
他明白,这是官家分他的权。顾锋是实干派,并非他的嫡系,日后皇城司内,恐怕就又要形成他与顾锋互相牵制的局面。但他此刻刚刚被震慑过,哪里还敢有半分不满?
“嗯。”赵佶满意地点点头,“如今多事之秋,皇城司责任重大,你二人需精诚合作,替朕看住这天下,尤其是军中、新复之地,绝不能再出乱子。”
“老奴(臣)遵旨!”梁师成和刚刚被内侍引来、得知升迁正准备谢恩的顾锋同时应道。顾锋神色沉稳,看不出太多喜怒。
赵佶看着殿下这一老一少,一狐一鹰,心中稍安。平衡之术,乃御下之道。既要用梁师成的老辣和熟悉朝野关系,也要用顾锋的锐气和专业能力,更要让他们互相监督,避免任何一方尾大不掉。
清算旧恶,敲打近臣,分权制衡。一系列动作如同精密的棋局,赵佶在处理好西军危机的后续之余,也在不断巩固着自身的权柄,为接下来更大的图谋,铺设着更为稳固的基石。而经此一事,梁师成变得更加小心翼翼,而皇城司内部,另一股新的势力也开始悄然崛起。
“岂有此理!猖狂至极!”赵佶的声音如同从冰缝中挤出,“在种卿整肃军纪之时,竟敢行此卑劣刺杀之事!这是要断朕之臂膀,乱我西征大计!”
皇城司的效率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结合之前掌握的线索以及对童贯府邸的突击搜查、对其心腹的连夜突审,铁证迅速汇集。
梁师成再次禀报时,声音带着一丝后怕与更深的敬畏:“官家,已查明!行刺种帅之死士,确系张悍、王逵余党,受童贯暗中蓄养之死士!童贯对种帅主持西军改制、清查旧账早已怀恨在心,此次见其亲信被铲除,自身难保,便狗急跳墙,欲刺杀种帅,制造更大混乱,以期浑水摸鱼!”
“好个童贯!好个媪相!”赵佶怒极反笑(童贯曾因其宦官身份而被称为媪相),“贪墨军饷,结党营私,如今更是勾结乱军,刺杀统帅!此獠不除,天理难容!”
他没有任何犹豫,厉声道:“传朕旨意!童贯,罪大恶极,证据确凿,着即于诏狱内赐死!其家产悉数抄没,亲族流放三千里,遇赦不赦!将其罪状明告天下,尤其是西军各部,以儆效尤!”
“是!”梁师成躬身领命,心中却是一凛,童贯这等曾经权势滔天的人物,说赐死就赐死了。
处理完童贯,赵佶心头的怒火稍平,但一种更深沉的思绪涌上心头。他踱步到御座前,没有立刻坐下,目光似乎穿透了殿宇,回顾着自他“醒来”后这数年来的风云变幻。
蔡京、王黼、李彦、朱勔、童贯……还有眼前的梁师成。昔日民间怨声载道的“六贼”,其下场——在他脑海中一一掠过。
他忽然转过身,目光落在依旧躬身侍立的梁师成身上,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仿佛随口问道:“梁伴伴,朕忽然想起,以前汴京市井之间,似乎流传着什么六贼的说法?朕记得,那名单之上,好像……也有你的名字?”
“扑通”一声!
梁师成几乎是瞬间瘫软在地,额头死死抵在冰凉的金砖上,浑身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冷汗瞬间浸透了内衫,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惊恐和哭腔:“官……官家!老奴……老奴有罪!老奴昔日糊涂,确曾……确曾做些不当之事,惹得天怒人怨!但自官家励精图治以来,奴婢早已洗心革面,兢兢业业,唯陛下之命是从,不敢有半分懈怠!求官家看在奴婢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饶老奴一命啊!官家!”
他一边说,一边用力磕头,咚咚作响,显是吓破了胆。
赵佶静静地看着他,没有说话。殿内只剩下梁师成恐惧的喘息和磕头声。这沉默,比任何斥责都更让梁师成恐惧。
良久,赵佶才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淡:“起来吧。朕只是随口一问。你近年办事,还算勤勉。”
梁师成如蒙大赦,却不敢真的放松,颤巍巍地爬起来,依旧躬身不敢抬头,连声道:“谢官家不杀之恩!谢官家!奴婢日后定当更加竭尽全力,为官家效死!”
赵佶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敲打,震慑,让这条老狗时刻记住,他的生死荣辱,只在自己一念之间。
随即,赵佶话锋一转,回到了人事安排上:“童贯伏法,杨戬已诛,皇城司副使之位空缺已久。朕观皇城司第五指挥使顾锋,沉稳干练,于情报分析、暗杀清除皆有所长,此次查办童贯一案亦出力不少。即日起,擢升顾锋为皇城司副使,与你一同打理皇城司事务。”
梁师成心中猛地一沉,却不敢有丝毫异议,反而立刻表态:“官家圣明!顾锋确是难得的人才,有他协助,皇城司定能更好地为陛下分忧!”
他明白,这是官家分他的权。顾锋是实干派,并非他的嫡系,日后皇城司内,恐怕就又要形成他与顾锋互相牵制的局面。但他此刻刚刚被震慑过,哪里还敢有半分不满?
“嗯。”赵佶满意地点点头,“如今多事之秋,皇城司责任重大,你二人需精诚合作,替朕看住这天下,尤其是军中、新复之地,绝不能再出乱子。”
“老奴(臣)遵旨!”梁师成和刚刚被内侍引来、得知升迁正准备谢恩的顾锋同时应道。顾锋神色沉稳,看不出太多喜怒。
赵佶看着殿下这一老一少,一狐一鹰,心中稍安。平衡之术,乃御下之道。既要用梁师成的老辣和熟悉朝野关系,也要用顾锋的锐气和专业能力,更要让他们互相监督,避免任何一方尾大不掉。
清算旧恶,敲打近臣,分权制衡。一系列动作如同精密的棋局,赵佶在处理好西军危机的后续之余,也在不断巩固着自身的权柄,为接下来更大的图谋,铺设着更为稳固的基石。而经此一事,梁师成变得更加小心翼翼,而皇城司内部,另一股新的势力也开始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