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踏破贺兰山缺-《宋骑天下》

  政和七年十月十五,渭州城北,旷野之上。

  深秋的寒风掠过渭水河面,卷起阵阵萧瑟,却吹不散此地冲天的肃杀之气。临时搭建的高大誓师坛巍然矗立,坛周旌旗蔽空,赤色的宋字大纛与各军、各营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无数翻飞的火焰。坛下,八万西征主力将士,按龙骧、第一、第三、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各军序列,列成一个个整齐肃穆的方阵。甲胄鲜明,兵刃映日,从坛上望去,只见一片钢铁的森林,无声,却蕴含着毁天灭地的力量。

  无数的枪戟如同密林直指苍穹,改进型神臂弩斜指地面,散发着冷冽的幽光。更引人注目的是,在弩兵与步军阵中,可以看到专门装载震天雷的箩筐和架设好的投石机以及霹雳炮,这些新式利器,将是此战克敌制胜的重要依仗。全军将士,无论新兵老兵,皆屏息凝神,目光聚焦于那高高的誓师坛上,等待着那个决定性的时刻。

  吉时已到,浑厚而悠长的号角声破空而起,压过了风啸。

  在全场将士的注视下,一身戎装、外罩玄色披风的赵佶,在姚古、种师道、折彦质、种浩、王禀等主要将领的簇拥下,缓步登上了誓师坛。他的身影出现在坛顶的瞬间,八万将士如同心有灵犀,齐齐以拳击甲!

  “咚!咚!咚!”

  沉闷而富有节奏的撞击声如同远古的战鼓,敲击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宣示着无言的忠诚与力量。

  赵佶立于坛前,目光如电,缓缓扫过下方无边无际的钢铁方阵。他深吸一口气,运足中气,声音借助特制的铜皮喇叭,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校场,甚至压过了风声与甲胄的摩擦声:

  “大宋的将士们!”

  仅仅五个字,便让全场愈发寂静,唯有旗帜猎猎作响。

  “朕,今日站在这里,与尔等一同,站在了百年国仇的前线!”赵佶的声音带着金石之音,掷地有声,“自李元昊叛立,西夏便成了我大宋西北疆域上一道永不愈合的伤口!百年来,烽火不断,边民泣血,多少大宋好儿郎,埋骨黄沙,魂断异乡!这血海深仇,这切肤之痛,我等了太久,大宋,也等了太久!”

  他的话语勾起了无数西军老卒深埋心底的记忆,不少人的眼眶瞬间红了,紧握兵刃的手指因用力而发白。

  “如今!”赵佶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无与伦比的决绝与自信,“燕云已复,北疆暂宁!正是我辈一雪前耻,永绝后患之时!朕,为何要御驾亲征?不是不信任尔等浴血奋战之忠勇,而是要亲口告诉你们,也告诉那兴庆府中的西夏君臣——”

  他猛地挥臂指向西北方向:“此战,非为掳掠,非为惩戒,乃为——灭国!”

  “灭国”二字如同惊雷,在所有人耳边炸响,让无数将士热血沸腾!

  “朕,与你们同在!你们的锋刃所向,便是朕的目光所至!你们的功勋荣耀,便是朕的功勋荣耀!”赵佶的声音充满了感染力,“此战,凡奋勇杀敌者,朕不吝封侯之赏!凡怯懦后退者,朕亦有雷霆军法!”

  他再次环视全场,声音沉雄如渭水奔流:“朕,在此问你们——”

  “可有信心,随朕踏破贺兰山阙?”

  “可有胆量,与朕共创不世之功?”

  “可愿用你们手中的刀剑,为子孙后代,打出一个万世太平?!”

  三声喝问,如同三道惊涛,彻底点燃了八万将士胸中积压已久的怒火与豪情!

  “愿随陛下!踏破贺兰!雪耻建功!万世太平!”

  “愿随陛下!踏破贺兰!雪耻建功!万世太平!”

  “愿随陛下!踏破贺兰!雪耻建功!万世太平!”

  先是前排将领,随即是整个校场,最后是八万人如同山崩海啸般的齐声怒吼!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震得天边的云彩似乎都要散开,渭水为之倒流!无数兵刃被高高举起,在秋日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整个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这同仇敌忾、气吞山河的誓言!

  姚古、折彦质、种浩、王禀等将领,看着下方群情激昂、士气爆棚的军队,胸中亦是豪情万丈。连坐在椅中的种师道,苍白的面容上也泛起一丝激动的红晕,微微颔首。

  赵佶看着这沸腾的场面,知道军心可用,士气已至巅峰。他猛地拔出腰间佩剑,剑尖直指西北苍穹,发出了最后的命令:

  “三军听令!”

  “旌旗所指——”

  “兵发灵州!”

  “出征!”

  “嚯!嚯!嚯!”

  伴随着有节奏的呼喝与再次响起的震天战鼓,庞大的军阵开始如同精密的机器般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