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一把油纸伞-《清风孤影行江湖》

  第 38 章 一把油纸伞

  晨雾未散,山间小径湿滑难行。穆清风牵着阿拙的手,沿着采石场东侧一条被杂草掩盖的小道往下走。

  阿拙的布鞋早已湿透,每走几步就要停下来拧衣角的水,嘴里嘟囔着“饿”。

  穆清风从怀中取出最后半块饼递过去,目光却始终扫视着四周。

  “烟雨镇”三个褪色的字刻在路边的界碑上,碑身长满青苔。

  时近午时,细雨又淅淅沥沥地落下来,将整个小镇笼罩在朦胧水汽中。

  青石板路被雨水洗得发亮,两旁木屋的屋檐下挂着成串的水珠。

  穆清风的右手始终按在剑柄上。那柄跟随他多年的青钢剑,此刻剑鞘上多了一道深刻的划痕——是魏煞的短刃留下的。

  更严重的是剑身内部的损伤,昨日强行施展“龙跃于渊”时,他清楚地听到剑身内部传来细微的碎裂声。

  “伞……伞……”阿拙忽然指着前方叫起来。

  镇子入口处有棵老槐树,树下搭着个简易棚子。

  一位左肩微驼的老匠人正坐在棚下,手里捧着一把破旧的油纸伞。

  他的动作很慢,枯瘦的手指捏着细针,一针一线地修补伞面上的破洞。

  雨水顺着棚檐滴落,在他脚边汇成一个小水洼,他却浑然不觉。

  穆清风停下脚步。老匠人修补的动作有一种奇特的韵律,针线穿梭间不带丝毫急躁。

  那专注的神情,让他想起《九霄龙吟诀》中“终日乾乾”四个字——不是刻苦修炼的紧绷,而是一种融入日常的沉稳。

  “老伯,请问镇上可有客栈?”穆清风开口问道,声音比平日温和三分。

  老匠人抬起头,露出一张布满皱纹却神情安详的脸。

  他的眼睛很亮,像被雨水洗过的黑曜石。

  “往前走到第三个路口右转,有家‘听雨客栈’。”

  老匠人放下针线,指了指方向,“这几日雨水多,掌柜的会在堂屋生火盆,正好烘烘衣裳。”

  穆清风道了声谢,目光扫过摊位上挂着的各式油纸伞。

  有一把靛蓝色的伞面上绘着白梅,让他多看了一眼。

  “小哥的剑,可否借老夫一观?”老匠人忽然问道。

  穆清风眉头微蹙,按着剑柄的手紧了紧。

  老匠人笑了笑,指着他的剑鞘:“青钢剑最怕潮湿天气,若是有损,不及时保养,怕是会锈蚀了根本。”

  穆清风沉吟片刻,还是解下佩剑递过去。这个动作让他自己都有些意外——平日他绝不会将兵刃交给陌生人。

  老匠人接过剑,并不抽出剑身,只是用手指轻轻敲击剑鞘,侧耳倾听。

  随后又将剑平举,观察剑鞘的弧度。

  “剑身有三处暗伤。”老匠人将剑递还,“最好找个干燥地方静置三日,否则再与人交手,恐怕会从中间断裂。”

  穆清风心中一惊。这老匠人只是敲击剑鞘就能判断出剑身损伤,绝非普通修伞匠。

  “老伯好眼力。”

  “做手艺的,总听得懂器物说话。”老匠人重新拿起针线,“就像这把伞,它告诉我之前的主人性子急,总爱拿它挡石子,这才破了这么多洞。”

  阿拙蹲在旁边看老匠人修伞,竟然难得地安静下来。

  雨水敲打着棚顶,针线穿过伞面的声音细微而清晰。

  穆清风站在棚下,忽然觉得胸口的闷痛都减轻了几分。

  半个时辰后,穆清风在听雨客栈安顿下来。他要了二楼最靠里的房间,窗口正好对着后巷,若有情况可以随时撤离。

  掌柜的是个胖胖的中年人,果然在堂屋生了火盆,见穆清风衣衫尽湿,还特意多送了一床棉被。

  “客官来得巧,今日刚巧有鲜鱼汤,暖身子最好不过。”

  掌柜的笑呵呵地说道,“这几日雨水多,客官若无事,不妨去镇东头的茶楼听书,他们家的杏仁酥是一绝。”

  穆清风谢过掌柜,关上门先检查房间。墙壁厚实,窗栓牢固,床底也足够藏人。

  他将阿拙安顿在靠墙的位置,自己坐在窗边的椅子上,终于能仔细查看剑的状况。

  抽出长剑时,他的心沉了下去。剑身靠近护手处果然有道细微的裂纹,若不及时处理,恐怕真如那老匠人所说,下次交锋就会断裂。

  雨声渐大,敲打着窗棂。穆清风想起修伞匠人那双平静的眼睛,还有那句“做手艺的,总听得懂器物说话”。

  他轻轻抚过剑身上的裂纹,忽然觉得这一路的奔波厮杀,都在这雨声中渐渐沉淀下来。

  傍晚时分雨势稍歇,穆清风再次来到老槐树下。

  修伞匠人正在收拾摊位,见他来了,也不意外。

  “老伯可知道镇上哪里能修剑?”

  修伞匠人摇摇头:“烟雨镇没有铁匠铺。不过……”他顿了顿,“若是信得过老夫,可将剑留在我这儿三日。

  修伞的手艺和修剑虽说不同,但理是相通的。”

  穆清风没有立即回答。他的目光扫过摊位上那些修好的油纸伞,每一把都修补得一丝不苟,连伞骨上的缠线都整齐划一。

  “为何要帮我?”

  修伞匠人笑了:“这些年修了这么多伞,还没修过剑。

  手艺人见到好器物受损,总忍不住想试试手艺。”

  穆清风沉吟良久,终于将剑递过去:“三日后来取。”

  “小哥放心。”修伞匠人接过剑,小心地用油布包好,“这三日最好静养,你身上的伤比剑上的伤更重。”

  回客栈的路上,穆清风一直在想修伞匠人的话。

  雨水又渐渐密了,他买了一把新油纸伞——正是那把绘着白梅的靛蓝色伞。

  伞面撑开时,仿佛在雨中绽开一朵安静的花。

  客栈堂屋里,几个镇民正在闲聊。有人说镇东头的李寡妇家的屋顶又漏雨了,有人说张屠夫家的儿子在城里学了手艺回来。

  穆清风坐在角落慢慢喝着一碗鱼汤,热气氤氲中,觉得这小镇的雨声似乎有种特别的韵律。

  夜深时,雨声更大了。穆清风在灯下翻开《九霄龙吟诀》,重读“终日乾乾”篇。

  字句还是那些字句,但今日见那修伞匠人专注的模样,忽然对“夕惕若厉”有了新的理解。

  警惕不是惶惶不可终日,而是像那老匠人修伞时一般,时刻留意手中的针线,却又从容不迫。

  阿拙已经睡熟,怀里还抱着那把新买的油纸伞。

  穆清风轻轻推开门,站在二楼的廊檐下。雨水从屋檐滴落,在石板上敲出清脆的声响。

  远处老槐树的轮廓在夜雨中模糊难辨,但他似乎能想象出那把剑被妥善安置的样子。

  他轻轻按了按胸口,魏煞那一掌留下的内伤还在隐隐作痛。

  但不知为何,在这雨声连绵的小镇上,他第一次觉得可以稍微放松紧绷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