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圣心独断 官复原职-《寒门青云:穿越知否之逆袭路》

  福宁殿内,烛火通明,药味与熏香混合在一起。龙榻之上,赵宗全半靠着软枕,虽然面色依旧带着病容,但那双眼睛却锐利如鹰,闪烁着掌控全局的精光,再无半分之前的虚弱之态。沈皇后安静地坐在一旁,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尘埃落定后的安然。

  殿内已经站了不少人。一身戎装犹带征尘的顾廷烨和小段将军并肩而立,两人身上还带着厮杀后的煞气。而令任长卿微微有些讶异的是,韩章这位老相公,居然也已经衣冠整齐、神色恭谨地站在了殿中,位置还颇为靠前。

  任长卿心中不由暗忖:“这老狐狸,动作可真快!我前头才和他打了照面,怕是叛军刚被压制,他就已经推断出来原由了,并且迅速判断清了风向,收拾齐整赶来表忠心了。不愧是在官海沉浮了几十年的老臣,这份敏锐和‘勤勉’,当真无人能及。” 他面上不动声色,与盛纮、盛长柏、沈从兴等人一同上前,躬身行礼。

  “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岁!皇后娘娘千岁!”

  “儿臣参见父皇,母后。”赵策英也从殿外大步走入,与众人一同见礼。

  “平身吧。” 赵宗全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内众人,在任长卿和顾廷烨身上略作停留,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最终落在了韩章身上,意味不明。

  “今夜之事,诸卿辛苦了。” 赵宗全缓缓开口,“魑魅魍魉,跳梁小丑,终究难撼天日。赖祖宗庇佑,将士用命,众卿同心,方能拨乱反正,保全社稷。”

  众人连忙躬身:“此乃臣等本分,陛下洪福齐天!”

  赵宗全轻轻咳嗽了两声,沈皇后体贴地递上一杯温水。他抿了一口,继续说道:“叛党虽已伏诛或就擒,但后续事宜,千头万绪,需尽快处置,以安朝野之心。” 他的目光转向桓王赵策英,语气变得郑重:“策英。”

  “儿臣在!” 赵策英踏前一步,躬身听命。

  “朕命你总领此事,负责清查、审理所有参与此次宫变之逆党!务必将他们的党羽、罪证,一一查明,不得有丝毫疏漏!着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协同办理,但有牵涉,无论官职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赵宗全的声音带着凛冽的寒意,显露出对叛乱者的零容忍。

  “儿臣领旨!必不负父皇重托!” 赵策英声音铿锵,他知道,这既是一份重任,也是一次树立威信、整顿朝纲的绝佳机会。

  赵宗全的目光又转向任长卿:“任卿。”

  “微臣在。” 任长卿出列。

  “你受奸人构陷,蒙受不白之冤,如今真相大白,陷害你之主谋刘铮、曹烨已伏法,从犯王鹏等也已擒获。” 赵宗全看着他,语气缓和了些许,“朕现在便为你正名。即日起,恢复你翰林院承旨、龙图阁学士等一切官职,望你勿因此事心存芥蒂,日后更当尽心王事,辅佐朝纲。此次清查逆党,你便协助桓王,共同办理。”

  “臣,谢陛下隆恩!陛下明察秋毫,为臣洗刷冤屈,臣感激涕零,敢不竭尽驽钝,以报君父!” 任长卿深深一揖,声音沉稳而坚定。他知道,这“协助”二字,分量极重,意味着他正式进入了帝国最核心的权力清算圈子。

  赵宗全点了点头,目光最后落在了顾廷烨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激赏:“顾卿。”

  顾廷烨单膝跪地,甲胄铿锵:“末将在!” 他虽然被削爵,但此刻在皇帝口中,依旧是“顾卿”。

  “你勇武过人,忠心赤胆,此次平叛,居功至伟。” 赵宗全的声音提高了些许,“即日起,恢复你宁远侯爵位,加封太子少保!朕将宫禁安危,托付于你。命你重新执掌殿前司督指挥使,重整禁军,负责整个皇城的戍卫!望你恪尽职守,勿负朕望!”

  “末将谢陛下天恩!必肝脑涂地,誓死护卫陛下与宫城安全!” 顾廷烨重重叩首,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豪迈与坚定。

  “小段将军。” 赵宗全又看向一直坚守殿前的段将军。

  “末将在!”

  “你忠勇可嘉,临危不乱,护驾有功,擢升为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协助宁远侯,共掌宫禁。”

  “末将谢陛下隆恩!”小段将军激动地行礼,他知道,自己的坚守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国舅。” 赵宗全最后看向沈从兴。

  “臣在。”

  “你及时率军回援,平定叛乱,功不可没。即日起,恢复你一切职衔,仍旧执掌西郊大营,拱卫京畿。”

  “臣,领旨谢恩!”沈从兴抱拳,神色肃然。

  一番封赏安排,简洁而高效,迅速将平叛后的权力格局和后续工作分配完毕。赵宗全雷厉风行,丝毫没有拖泥带水。

  “韩相公。” 安排完主要功臣,赵宗全的目光终于再次落到了韩章身上,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韩章心中一凛,连忙出列,躬身道:“老臣在。”

  “今夜受惊了。” 赵宗全淡淡说道,“逆党猖獗,竟敢惊扰老臣府邸,实乃朕之过失。如今乱事已平,老臣可安心回府休养了。朝中之事,日后还需老臣多多费心。”

  这番话,看似关怀,实则意味深长。既点明了韩章在叛乱中“受惊”(暗示其未能提前察觉或有效制止),又给了他一个体面的台阶,让他“回府休养”,暂时远离权力中心,同时“日后费心”又留有余地,未完全将其排除在外。如何理解,全在韩章自己。

  韩章人老成精,岂能听不懂这弦外之音?他心中暗暗叫苦,知道陛下这是对他之前明哲保身、甚至可能略有摇摆的态度有所不满了。他连忙躬身,语气无比恭顺:“老臣惶恐!未能为陛下分忧,已是惭愧,岂敢言惊?陛下洪福,扫清奸佞,实乃社稷之幸,万民之福!老臣年迈体衰,恐难当大任,唯愿陛下圣体安康,朝局稳定,老臣便于愿足矣。” 他这番话,既是请罪,也是表态,更是以退为进。

  赵宗全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挥了挥手:“都退下吧。策英,国舅,明远,仲怀,你们留下,朕还有事交代。其余诸卿,各自回府,安抚家小,明日照常朝会。”

  “臣等告退!” 众人齐声应道,纷纷躬身退出福宁殿。

  盛纮和盛长柏随着人流退出,父子二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撼与明了。今夜,他们不仅亲眼目睹了一场宫廷政变的平息,更近距离感受到了天威难测与权力分配的惊心动魄。盛纮更是暗自庆幸,自家这两个女婿,经此一役,不但毫发无伤,反而圣眷更隆,权势更盛!

  殿内,只剩下赵宗全、沈皇后、赵策英、沈从兴,任长卿和顾廷烨这最核心的几人。烛火摇曳,映照着几张决定着帝国未来走向的面孔。外面的风波看似平息,但真正的较量与整顿,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