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魔鬼的心脏-《退婚后签到,美女厂长堵门求嫁》

  第二天。

  “歼-8II航母化改造项目”启动会,在临时征用的机库里召开。

  气氛从第一秒开始,就剑拔弩张。

  会议桌一侧,是罗刚和他带来的几位王牌试飞员,个个神情冷峻,眼神如鹰,审视着一切。

  另一侧,是陆云,马振邦,高士伟,以及那位普林斯顿归来的天才物理学家,陈琳。

  “陆顾问。”

  罗刚率先发难,将一份文件推到桌子中央。

  “我们研究了您的初步改装方案。”

  “恕我直言,这不是改装。”

  “这是拿我们飞行员的命,去实践您的异想天开。”

  他手指点在文件的一处。

  “全息衍射平视显示系统。”

  “将甲板实时影像投射到飞行头盔里,听着很美好。”

  “但您考虑过数据延迟吗?哪怕1秒的延迟,在高速着舰的瞬间,都足以致命。”

  “您考虑过图像畸变吗?在生死关头我们飞行员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肌肉记忆,

  而不是一堆随时可能出错的电子信号!”

  另一位飞行员接上话,语气同样锐利。

  “还有这个‘钛合金弹簧腿’。”

  “3d打印的起落架?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份可靠的疲劳测试和冲击数据。”

  “我们不能用命,去给您一项未经任何验证的新技术,做第一次的人体实验。”

  飞行员们的质疑,刀刀见血,全部切在要害上。

  马振邦和高士伟听得冷汗直流,他们想辩解,

  却发现自己在尖端的航空飞行领域,确实找不到反驳的词。

  陆云听完了所有质疑。

  他脸上没有任何情绪,只是平静地站起身,走到了巨大的白板前。

  “各位的担心,在情理之中。”

  他拿起一支粉笔。

  “但你们看问题的角度,还停留在‘如何修补缺陷’的层面。”

  “而我的思路是……”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变得清晰而有力。

  “给它换上一颗全新的、属于魔鬼的心脏!”

  粉笔在白板上疾走。

  他画的不再是歼-8II的局部结构,而是一套全新的、颠覆在场所有人认知的逻辑框架图。

  “你们担心的‘数据延迟’,是因为你们还在用传统的‘中央处理器’模式思考。”

  “我的方案,叫‘分布式神经网络辅助飞行控制系统’。”

  “神经网络?”

  罗刚瞳孔一缩。

  陈琳更是娇躯一震,猛地抬头。

  这个词,在1991年,只存在于最顶尖的理论物理和计算机科学的论文里!

  “没错。”

  陆云的眼神亮得惊人,仿佛有火焰在燃烧。

  “我不会取代你们的眼睛,我会给这架飞机,装上一个‘辅助大脑’。”

  “机身上的微型传感器,实时收集空速、气压、姿态、过载……所有数据。”

  “这些数据,会通过我称之为‘神经元’的算法模型,进行并行的、分布式的处理。”

  “这个辅助大脑,不替你做决定。”

  “但它会在你操作失误的0.01秒前,通过头盔里的微电流和音频告诉你:

  ‘兄弟,压杆过猛,即将失速’。或者,‘左侧横风,建议向右修正0.5度’。”

  “它不是你的教官。”

  “它是你最默契、永不疲劳、永不出错的副驾驶。”

  陆云又画了一个极其复杂的材料力学模型。

  “至于起落架。”

  “传统金属是‘各向同性’的,力量传导是固定的。”

  “而我的3d打印,可以在原子尺度上,控制金属晶体朝向,

  构建出类似‘竹子纤维’的‘仿生学承力结构’。”

  “这样打印出的起落架,强度不再是一个固定值。”

  “它会像一根活的骨头。”

  “在受到冲击时,将力量以最优化的路径传导、分散。”

  “它的强度,将是传统锻造工艺的五倍以上。”

  “我给它取了个名字。”

  “天使的骨架。”

  天使的骨架,魔鬼的心脏。

  罗刚和他那群骄傲的王牌们,一个个嘴巴微张,眼神涣散,

  像是被天外陨石砸中了认知。

  他们发现,自己和这个年轻人的差距,不是技术,不是经验。

  是维度。

  是想象力的维度。

  他们还在琢磨怎么给自行车换个好轮胎,

  对方却在讨论如何给这辆自行车装上反重力引擎!

  陈琳静静地坐着,看着那个在白板前挥洒自如的男人,心神俱震。

  神经网络、仿生材料……

  这些都是她和普林斯顿的导师们,

  在咖啡馆里当作未来畅想来闲聊的屠龙之术。

  而这个男人,却云淡风轻地要将它们变成现实。

  就在这时。

  一个身影进入了她眼角的余光。

  是秦冷月。

  她没有去关注那些复杂的公式,只是很自然地走上前,

  将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陆云手边。

  然后又无比自然地,伸手帮他掸掉了肩上的粉笔灰。

  陆云甚至没回头,顺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仿佛这一切,本就该如此,已重复过千百遍。

  那一刻。

  一种无法言喻的触动击中了陈琳的心。

  她忽然懂了。

  自己或许能理解他脑海里那个由公式和理论构成的星辰大海。

  但秦冷月却拥有着他全部的人间烟火。

  自己能陪他站在科学的神坛上俯瞰世界。

  但秦冷月却能在他走下神坛,满身疲惫时,为他掸去一身尘埃。

  自己终究只是一个过客,一个仰望者。

  那个女人,才是他的锚,他的归宿。

  一种混杂着挫败与释然的复杂情绪,让陈琳的脸颊微微发烫,

  她下意识地避开秦冷月的目光,低下了头。

  就在会议的气氛,即将从针锋相对,滑向和谐共建时。

  罗刚在漫长的失神后,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

  “你说得很好听。”

  “理论上堪称完美。”

  “但是我只信我亲手飞出来的结果。”

  “在你把这架‘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真正造出来之前。”

  “我保留我所有的怀疑!”

  “我罗刚和我身后的兄弟们,绝不会为一个画在白板上的奇迹,去赌上性命!”

  他掷地有声的话,像一块顽固的礁石,挡在所有人面前。

  理论,说服不了他。

  要让他信服,只有一个办法。

  把奇迹,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