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全国的精英,都到碗里来!-《退婚后签到,美女厂长堵门求嫁》

  计委司长刘建业,是一把好刀。

  一把锋利到能见血封喉,又懂得如何在体制的刀鞘中完美隐藏自己锋芒的刀。

  当这把刀,被陆云彻底“开刃”之后,其爆发出的破坏力是惊人的。

  第二天。

  一份盖着“国家安全委员会”和“891工程最高指挥部”双重印章的红头文件,以“十万火急”的密级下发到了全国各大工业省份的相关部委。

  文件的标题,平平无奇——《关于征调部分骨干技术人员参与国家重点项目联合攻关的通知》。

  但文件的内容,却霸道到了极点。

  文件以“为加速‘龙骨’号航母及配套舰船建造,整合全国优势工业力量”为名义,

  要求名单上的数十家濒临破产的军工厂、机械厂、造船厂,立刻将其厂内所有技术评级在六级以上,工龄超过十年的核心技术骨干,进行“无限期借调”。

  借调地点:红星湾。

  文件措辞强硬,不容置喙,直接绕开了所有地方上的利益纠葛和扯皮程序。

  更绝的是,文件的最后,附上了一条补充说明:

  所有被借调人员的编制、户口、福利待遇,将统一由“红星湾国际人才发展基金会”(周文海连夜成立的皮包公司)进行“托管”。

  家属的安置、子女的入学、未来的养老医疗,全部由红星湾一力承担,标准远超原单位。

  这已经不是“借调”了。

  这是赤裸裸的连锅端!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工业系统哀鸿遍野。

  无数地方大员的电话,打爆了计委的办公室,想要找刘建业问个说法。

  但刘建业的办公室,电话永远占线。

  他本人则带着工作组,亲自坐镇第一线,雷厉风行地执行着“抢人”计划。

  遇到思想工作做不通的,他直接甩出红头文件。

  遇到地方保护主义作祟的,他直接让警卫“护送”工作。

  遇到敢撒泼耍赖的厂领导,他当场让纪委的同志请去“喝茶”。

  短短半个月。

  一支由三千多名顶级技工、工程师组成的“失落军团”,浩浩荡荡地从全国各地,被“打包”运往了红星湾。

  这些人,是华夏工业最后的脊梁。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双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手,脑子里都装着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

  他们本该是时代的英雄,却因为种种原因,被埋没在破败的厂房里,拿着微薄的工资,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而现在,陆云给了他们一个全新的,甚至不敢想象的未来。

  当他们踏上红星湾的土地,看到那座如同科幻造物般的超级船坞,看到那节已经铺设好的、散发着幽蓝色光芒的航母龙骨时。

  所有人的眼睛,都红了。

  那是一种压抑了半辈子的梦想,在瞬间被点燃的火焰。

  不需要动员。

  不需要口号。

  他们扔下行李,换上工装,直接冲进了那个能让他们实现毕生抱负的战场。

  “手”的问题,解决了。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红星湾的总装车间,彻底变成了一个矛盾的聚合体,一个混乱的“联合国”。

  巨大的船坞内,被划分为上百个作业区。

  东边,是刚刚从川蜀老三线迁来的老师傅,习惯了用游标卡尺和经验主义,正在为一个零件的加工精度,和旁边来自沪市大厂的工程师用方言吵得面红耳赤。

  西边,一群被“请来”的德国专家,满脸傲慢地指着图纸,用蹩脚的中文,批评着华夏工人的操作不符合“dIN标准”,结果被一个脾气火爆的东北焊工,指着鼻子骂了回去。

  “狗屁的洋标准!还没老子的手稳!”

  南边,负责动力系统的美国通用电气团队,和负责航电的法国达索团队,因为线路铺设的优先级问题,差点上演全武行。

  整个车间,人声鼎沸,鸡飞狗跳。

  不同工厂的技术传承,不同的工作习惯,不同的国家文化,不同的语言……

  所有的矛盾,都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被无限放大。

  效率,不升反降。

  整个航母的建造工程,几乎陷入了停滞。

  马振邦总工急得嘴上起了燎泡,秦山河司令拍着桌子大发雷霆,就连新上任的“监工”刘建业,也是一筹莫展。

  这已经不是技术问题了。

  这是管理问题,是人性问题。

  无解。

  就在所有人都焦头烂额之际,陆云却像个没事人一样,正在船坞的一个角落里,安静地视察着。

  他没有去调解任何矛盾,也没有去斥责任何人。

  他只是静静地走着,看着,像一个局外人。

  最终,他走到了一块刚刚铺设完成的飞行甲板钢前。

  这块钢板,很特殊。

  上面,用焊枪,歪歪扭扭地刻着上万个名字。

  这是所有参与“龙骨”计划的华夏工人的名字。

  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这艘承载着民族希望的巨舰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陆云的目光,扫过那些名字。

  然后,他伸出手,轻轻地,触摸在了那块冰冷,却又滚烫的钢板上。

  【叮!】

  【检测到工业丰碑‘万众一心’,符合史诗级签到条件!】

  【恭喜宿主完成签到,获得神级奖励:】

  【1. ‘工业信息集权化管理系统-天工1.0’!】

  【2. ‘宗师级心理学’!】

  来了!

  他等的,就是这个。

  【天工系统】:一个基于量子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超级工业管理AI。

  它可以将复杂的工业生产流程,进行最优化解构与重组,将每一个工人,甚至每一颗螺丝钉,都纳入它的绝对掌控,实现资源和效率的极限利用。

  【宗师级心理学】:让宿主瞬间洞悉人性,成为玩弄人心的顶级大师。

  陆云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对身边的助手下达了命令。

  “立刻,将‘天工’系统,部署到基地主服务器!”

  “连接所有人的身份Id,连接所有机床的传感器,连接所有区域的监控……”

  “我要让这间船坞变成一台只听我号令的精密机器!”

  当天下午。

  所有正在为各种琐事吵得不可开交的工人和专家,手腕上的个人终端,都同时震动了一下。

  一条来自“天工”系统的任务指令,被精准地推送到了每个人的眼前。

  【川蜀工具厂,八级钳工,李师傅:请前往b-07区,对3号零件进行精度为0.001毫米的手工打磨。您的最佳搭档,沪市船舶设计院王工程师已在等您。】

  【德国克虏伯公司,高级热处理专家,汉斯先生:请前往c-11区的3号熔炼炉,调整退火温度至857摄氏度。您需要的特种冷却液,已由后勤部门送达。】

  【……】

  起初,没人把这个当回事。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不对劲。

  那个吵了一上午的李师傅和王工程师,惊讶地发现,当他们按照指令合作时,之前所有的分歧都消失了,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仿佛合作了几十年的老伙计。

  那个傲慢的德国专家汉斯,发现系统推送给他的任务,完美避开了他最讨厌的粉尘环境,而且安排的助手,居然是整个车间里唯一一个懂德语的翻译。

  ……

  “天工”系统仿佛一个看不见的上帝。

  它洞悉了每个人的技术特点、性格偏好,甚至是他们的个人情绪。

  然后,它以一种超越人类理解能力的算法,为每个人,规划出了最优化的工作路径,匹配了最合拍的团队。

  争吵,消失了。

  内耗,停止了。

  那是一种如同精密钟表般的和谐。

  每个人,都像一个被精准校对过的齿轮,在最合适的位置与最合适的同伴,做着最顺手的工作。

  然而,总有不和谐的音符。

  第二天,就在055大驱的主动力管道进行无缝焊接的关键节点上。

  “天工”系统,突然发出了刺耳的红色警报。

  【警告!检测到A-03区,德籍专家克劳斯,心率异常,肾上腺素飙升,存在“微破坏”行为倾向!】

  【行为分析:其试图在焊缝中,留下一处仅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粗细的微小气孔,该气孔无法被常规探伤手段发现,但在战舰高负荷运转时,将导致灾难性断裂。】

  【动机分析:嫁祸华夏工人,破坏项目进程,以发泄其被迫加班的不满。】

  总控室内,马振邦总工气得浑身发抖当场就要叫警卫把那个德国佬抓起来,送上军事法庭。

  “等等。”

  陆云拦住了他。

  他看着屏幕上那个惊慌失措的德国专家,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笑意。

  物理惩罚,太低级了。

  有时候,精神上的羞辱,比死亡更令人恐惧。

  他拨通了王敬业的电话。

  “老王,给你个新课题。”

  “立刻组织人手,就地取材,写一篇论文,题目就叫——《论当代帝国主义工程师的破坏性心理成因及其阶级局限性》。”

  “写好之后,翻译成八国语言,作为培训材料。”

  “明天,我要在总装车间,给所有外国专家,开一场公开课。”

  “主讲人,就让这位克劳斯先生。”

  “让他,当着所有同行的面,深刻地,剖析一下自己的阴暗心理。”

  王敬业在电话那头,愣了三秒。

  然后,发出了兴奋到变态的笑声。

  “陆顾问,您……您真是个魔鬼!”

  ……

  这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效果拔群。

  当那个名叫克劳斯的德国专家哭丧着脸,在全世界同行的注视下,念着那篇把他从祖宗十八代开始批判到狗血淋头的论文时。

  所有外国专家的脸都绿了。

  从那天起。

  整个红星湾船坞,再也没有发生过任何一起怠工或破坏事件。

  所有“洋劳工”们,工作起来比996的社畜还卖力。

  在“天工”系统这台超级AI的调度下,在数万名中外顶级工匠的疯狂劳作下,整个红星湾,变成了一台史无前例的战争机器。

  建造速度,以指数级暴涨!

  卫星云图上。

  五角大楼的分析师们,惊骇地发现,那艘停泊在红星湾船坞里的巨舰,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天一个样地在“生长”!

  第一周,舰体主结构分段合拢。

  第二周,球鼻艏与舰体完成拼接。

  第四周,舰岛吊装完成。

  ……

  仅仅三个月后。

  一个笼罩在晨雾中的清晨。

  当阳光刺破云层,洒向红星湾时。

  一艘庞然大物,静静地,停泊在船坞之中。

  它长达三百多米,舰体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感,宽阔的平直甲板,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冷光。

  “龙骨”号航空母舰。

  这艘承载了一个民族百年梦想的十万吨级巨兽,它的主体结构,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奇迹般地……

  合拢成型了!

  当最后一块飞行甲板,被缓缓吊装拼接完成的那一刻。

  站在船头的海军司令丁振邦,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这位在枪林弹雨中都未曾流过一滴泪的铁血老将,望着眼前这艘宛如神迹的巨舰,突然嚎啕大哭。

  哭得像个孩子。

  许久他缓缓止住哭声,整理了一下军装,对着这艘尚未完工的航母,对着身后成千上万欢呼的工人们,也对着远方的陆云……

  敬了一个标准的海军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