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历朝看到后世武器的反应-《始皇的小公主在后世稿天幕直播》

  当嬴子慕带着嬴政、赢稷和小嬴政在莫斯科郊外的军事基地体验现代火器时,天幕系统一如既往地将这震撼的景象同步直播到了各朝各代。

  这一次,带来的冲击远超以往任何一次美食、建筑或日常生活的展示。

  商朝

  帝辛看着屏幕上奔腾的装甲车和坦克,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

  “无需牲畜,自行奔驰,铁甲护体,无惧弓矢……若孤有此物,何愁东夷不平,诸侯不臣?!”

  他完全无视了身旁祭司们惊恐的目光,脑海中全是将这等利器用于开疆拓土、巩固中央集权的蓝图。

  “后世之力,竟至于斯!非鬼神之功,实乃人之伟力!”他对所谓“天命”愈发不屑。

  周朝

  姬发看着那钢铁洪流,感到了彻骨的寒意。

  姬发的手心满是冷汗:“尚父……若殷商有此等利器……”

  姜子牙雪白的胡须微微颤抖,良久才道:“天命……或许并非永恒。后世之力,已近乎道矣。”

  他们的伐商成功,在此等力量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侥幸。

  战国秦孝公时期

  正在栎阳宫呕心沥血推行变法的君臣,看到坦克碾过壕沟的画面,猛地站了起来。

  “大良造!看见了吗?!”嬴渠梁声音激动,“若有此物,函谷关便是铜墙铁壁!山东六国谁敢窥伺我秦?!”

  商鞅目光锐利如鹰隼:“君上,此物非一人一国之力可成。其背后必有极其严密的法度、高效的匠作体系、充足的财力支撑。强秦之路,仍在法治,仍在耕战!”

  他立刻想到了如何将这股震撼转化为深化变法的动力。

  战国 秦惠文王时期

  嬴驷抚摸着下巴,眼光闪烁:“若我大秦能得此铁骑,连横之策,何须口舌之利?直接推过去便是!”

  张仪则想得更深:“大王,此物虽利,然则过于骇人。若显露于人前,恐引得六国合纵更为坚决。奇物可用,却不可恃。邦交之道,仍在人心博弈。”

  战国 秦王政时期

  年轻的秦王政屏住呼吸,死死盯着天幕上喷吐火舌的机枪。

  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胸膛剧烈起伏。

  那是一种混合了极度渴望、强烈征服欲和一丝不安的复杂情绪。

  “这才是力量……真正的、足以碾压一切、荡平寰宇的力量!”

  李斯、王翦、蒙恬等未来班底站在他身后,同样被震撼得说不出话,心中却都燃起了熊熊火焰,是否有一天,秦也能拥有如此神兵?

  秦朝

  咸阳宫内,一片死寂。王绾、冯去疾等文官面色苍白,他们想到的是这恐怖武器对统治秩序的冲击和难以想象的耗费。

  而王翦、王贲、还有远在边疆的蒙恬等武将则呼吸粗重,眼神狂热,身为当世名将,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些武器意味着什么——战争模式的彻底革命!

  旧有的兵法、阵型,在绝对的火力面前,可能毫无意义。

  天幕上的是他们大秦的帝王和公主,也不知能不能带回后世的一把手枪让他们观摩观摩。

  汉朝 刘邦时期

  刘邦看到天幕,差点从御座上滑下来:“老子的赤霄剑跟这玩意儿比,简直就是烧火棍啊!”

  随即又露出痞笑:“不过这站车好啊!要是给乃公来几辆,匈奴算个球!”

  吕雉则目光幽深,她想得更多:“此物若掌握不好,便是祸乱之源。必须牢牢控制在皇家手中,任何人,包括功臣勋贵,都不得染指。”

  汉朝 刘彻时期

  刘彻猛地站起,激动地来回踱步:“好!好!好!这才是我大汉应该有的利器!卫青!去病!看见没有!若是咱们北伐的将士手持此等火器,匈奴人那些弓马,岂非笑话?!”

  卫青沉稳的脸上也难掩震撼:“陛下,此物威力无穷,然制作耗费恐更是天文数字。”

  霍去病则眼中闪烁着极度兴奋的光芒:“难不怕!有了这个,我能直接打到北海去把伊稚斜的单于庭轰上天!”

  他已经开始脑补闪击战2.0版本了。

  唐朝

  贞观君臣们看得目瞪口呆。

  程咬金哇哇大叫:“俺的老天爷!这比俺的马槊厉害多了!”

  李靖、李绩等名将则陷入了沉思,他们在快速思考如何应对这种全新的战争模式。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对长孙皇后苦笑道:“观音婢,朕以往颇以大唐军力为傲,今日方知……坐井观天矣。”

  但他随即眼中又燃起斗志:“然则,后世之强,亦非天生!我大唐亦当奋发!”

  宋朝

  正与友人畅谈的苏轼被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吓得够呛。

  苏轼摇头晃脑:“骇人耳目,夺人心魄!此等凶器,还是少造为妙,有伤天和啊!”

  人则更务实些:“恐非我辈不欲造,而是无力造。其工艺之精,非百年积累不可得。”

  元朝

  忽必烈看着坦克,摸了摸自己的弯刀,眼中流露出极大的兴趣,

  “南人的东西,花样真多。若是我蒙古铁骑配上这个……嗯,传令下去,让那些匠户好生研究火器!不能落后!”

  明朝

  朱棣猛地一拍龙椅扶手:“神机营!朕的神机营将来也要有此等威势!传令!加大火器研发投入!重赏工匠!我大明绝不能落后于后世!”

  清朝

  当看雍正到那钢铁巨兽轰鸣奔腾、火器喷吐致命火舌时,他猛地放下了朱笔,

  身体微微前倾,眉头紧锁,极度专注和凝重。

  “好犀利的火器!”他沉声道,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震惊与……强烈的兴趣。

  “李卫!”他忽然提高声音。

  “奴才在!”殿外候着的李卫连忙进来。

  “你看那天幕上的火器!比朕武库中最好的强出何止百倍?若我大清兵丁能装备此等利器,何愁西北准噶尔余孽不靖?”

  雍正的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眼中闪烁着精明的计算光芒。

  “火器让人在继续改造。”

  “是。”李卫连忙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