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众人对巨额赔款的反应-《始皇的小公主在后世稿天幕直播》

  天幕之上,那触目惊心的赔款数字——本金约7.19亿两,本息合计约17.48亿两,实际支付至1938年累计约13.37亿两白银。

  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了所有时空观者的心上。

  这不仅仅是数字,更是流淌不尽的血泪与洗刷不尽的屈辱。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跨越时空的、火山喷发般的剧烈反应。

  商朝

  帝辛看着天幕,眉头紧锁。

  他眉头紧锁,眼中是难以置信的怒火:“孤征东夷,拓土开疆,何等气概!后世竟懦弱至此?

  区区海外蛮夷,若敢犯境,当倾国之力,犁庭扫穴,焚其舟船,岂能坐视其勒索巨万,将祖宗基业、万民膏血,如此拱手予人?可笑!可悲!可恨!

  若孤在位,必造巨舰,铸利兵,扬威于海外,焉有尔等猖獗之机!”

  战国

  秦孝公嬴渠梁与商鞅 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惊。

  嬴渠梁脸色铁青:“十七亿……十七亿两白银?!我秦国如今,岁入几何?府库几何?此等巨款,倾尽天下亦难填!”

  商鞅目光锐利如刀,语气冰冷:“君上,后世之君,弛武备,纵有金山银山,亦不过是为寇仇积攒粮饷耳!”

  秦惠文王嬴驷看到清朝的遭遇,张仪嘴角泛起一丝讥诮:“合纵连横,不过势耳。后世竟连‘势’在何方都看不清,妄自尊大,岂有不败之理?若我大秦当时如此愚钝,早已被六国分食矣!”

  嬴驷沉声道:“后世帝王,空有万里疆土,却无洞察时局之明,可笑,可叹!”

  秦昭襄王嬴稷看着那庞大的赔款数字,气得胡子都在颤抖:“寡人长平一战,坑杀赵卒四十万,打得六国闻风丧胆,方能奠定我秦国一统之基!

  后世之君竟将祖宗基业、亿兆黎民的血汗,如此轻易地送入外邦之手?耻辱!奇耻大辱!

  若是寡人,宁可举国血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签此城下之盟!赔款?割地?奇耻大辱!”

  秦朝

  李斯、王翦、蒙毅 等文武重臣齐聚,气氛凝重。

  李斯长叹:“陛下书同文,车同轨,北击匈奴,南平百越,方有今日之一统。后世竟将如此基业败坏至此!”

  王翦须发皆张,怒道:“若我大秦锐士在此,岂容蛮夷放肆!当尽数坑之!”

  蒙毅摇摇头:“非独兵事,其器亦利。后世若能早习其器,精其技,何至于此?”

  汉朝 刘邦时期

  刘邦与吕雉*面面相觑。

  刘邦收起了往日的嬉笑怒骂,面色凝重:“娘的!这后世皇帝当得,忒也憋屈!打不过就赔钱,这么多钱!够老子养多少兵,打多少仗了!这清朝的是泥捏的不成?”

  吕雉眼神冰冷,带着一丝狠厉:“弱国无外交,妇人皆知。归根到底,是自己不够强。

  若内政修明,兵强马壮,何惧外侮?后世之君若皆如此无能,合该亡国!”

  汉朝 刘彻时期

  刘彻看到那巨额赔款,气得一脚踢翻了眼前的案几:“废物!都是废物!区区蛮夷,竟敢如此欺我华夏!

  看见没有!夷狄,畏威而不怀德!若我大汉后世如清廷般软弱,今日之匈奴,便是明日之西洋!”

  卫青沉稳道:“陛下息怒。后世之败,非战之罪,乃国力、科技、制度全面落后所致。”

  霍去病眼中战意很是炽,恨不得立刻跨马提枪,现在就远征东瀛。

  东汉末年

  曹操看着天幕,眼神复杂,既有对巨额财富的惊叹,若得此资,何愁天下不定?更有对清朝无能的鄙夷:

  “割地赔款,饮鸩止渴耳!岂不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当广屯田,兴水利,强军备,徐图自强。如此示弱,只会引来群狼分食!”

  刘备潸然泪下,对诸葛亮道:“军师,想我汉室江山,竟沦落至此……若得此巨款之一二,何至于复兴汉室如此艰难?然,备宁颠沛流离,亦绝不向曹贼称臣纳贡,何况异族!”

  诸葛亮羽扇轻摇,叹息中带着智慧的光芒:“主公,清之败,非仅败于船炮,更败于制度僵化,民心涣散。

  亮观其后世,若能早开民智,革新吏治,师夷长技,未必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惜乎,闭关锁国,坐井观天,终至积重难返。”

  孙权看着水师画面,若有所思:“彼之坚船利炮,确有其独到之处。若我东吴能有此等利器......”

  隋朝

  隋文帝杨坚 与独孤皇后 并肩而立。

  杨坚痛心疾首:“朕统一南北,开创科举,改革制度,积蓄国力,方有开皇之治。后世竟......”

  独孤皇后叹道:“治国如持家,开源节流,自强不息是根本。妄自尊大,闭目塞听,终有坐吃山空,任人宰割之日。”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相视无言,眼中皆是沉重。

  李世民一拳砸在栏杆上,虎目含泪:“奇耻大辱!真是奇耻大辱!想我大唐,未来是万国来朝,四夷宾服,何曾想过后会沦落至斯!

  后世之清,闭关锁国,既不知世界之大变,亦不恤民力之艰难,焉能不?……”

  长孙皇后轻轻握住他的手,柔声道:“陛下,后世之事,已不可追。唯愿今人能以史为鉴,莫再重演。”

  武周

  武则天 凤目含威,她看到的不仅是屈辱,更是权力僵化带来的恶果。

  “朕以女子之身,开一朝之先,深知变革之艰,亦知开放之要。后世男子执掌乾坤,竟如此迂腐不堪!”

  太平公主 在一旁,眼神复杂,既有对母亲魄力的钦佩,也有对后世清廷无能的鄙夷。

  宋朝

  苏轼看到天幕,放下手中的酒杯,悲愤填膺:“……哀我生民,何其多艰!庙堂衮衮诸公,可曾见血泪流干?

  如此赔款,无异于剜肉补疮,疮未愈而身先死矣!”

  元朝

  忽必烈*跨坐在战马之上,望着天幕,眼神睥睨:“朕之大元,铁骑所至,无不臣服。

  跨海征日虽未竟全功,亦显天朝兵威!后世之清,空有亿兆人口,万里疆域,竟被远道而来的寥寥数国打得割地赔款,实在丢尽了脸面!

  若朕在,必再下西洋,让那些西夷也尝尝我蒙古铁骑与火炮的厉害!”

  明朝 朱元璋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已经气得说不出话,只是用手指着天幕,浑身发抖。

  清朝这绵延数十载、总计十几亿两的赔款,气得几乎背过气去。

  “废物!都是废物!咱把蒙古人都赶回草原了,你们却让红毛夷、东洋倭寇欺上门来,还赔了这么多银子!气死咱了!!”

  他咆哮着,下令再次加强对贪腐的惩处,并对水师建设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明朝 朱棣时期

  永乐大帝朱棣同样怒发冲冠,他猛地拔出佩剑,指向虚空:“朕未来五征漠北,七下西洋,郑和宝船队威震四海!后世竟连守成都做不到?

  废物!都是废物!若朕在位,必再派郑和,不,派更强的舰队,带上最新火器,直捣黄龙,看看谁敢让朕赔款!朕的大明,绝不低头!”

  清朝

  康熙皇帝 脸色铁青,他自负文治武功,学习西学,却不想子孙后代如此不堪。

  “朕……朕多次强调要了解西洋……为何会落到如此田地?!”

  他喃喃道:“朕……朕对西学,还是不够重视吗?”

  他感到一阵眩晕。

  雍正皇帝 则是一脸冰寒:“无能!奢靡!奇耻大辱!爱新觉罗家的脸面都被丢尽了!”

  他看向乾隆的目光,充满了失望与愤怒。

  乾隆皇帝本人,此刻仿佛被抽干了力气,瘫坐在龙椅上。

  那“奇技淫巧”最终轰开国门的现实,那光是赔款本金就约7.19亿两,本息合计约17.48亿两的天文数字,像一记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他那“十全老人”的自尊上。

  他口中喃喃:“朕……朕是为了江山永固……那些不过是……蛮夷之物……”

  但无论他如何辩解,那血淋淋的数据和屈辱的条约,已将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他引以为傲的“盛世”,成了帝国滑向深渊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