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南袁北李-《始皇的小公主在后世稿天幕直播》

  【“后世这个国家一共有多少人的?”身边有人解答,嬴政就没有用手机搜索了。

  “十四亿人,也就十四万万,怎么了?”嬴子慕边开车边解答。

  “十四万万?不是,后世的高产粮种高产到这个地步了?能养活那么多人?粮食还那么便宜?”嬴政来后世除了检查身体外,还有就是想带回高产的粮种。

  之前小十七就说过后世有产量比大秦高十几倍的粮种,他还以为就一两种。

  现在来看,肯定不止一两种,不然绝对养活不了那么多人,还那么的便宜。

  要知道他在超市看到那些大米,那么白,那么饱满才两三块一斤。

  问了小十七,知道后世普通人的大概工资一般就四五千,少一点也有两三千,那米的价格普通人都是能消费得起。

  嬴子慕手握方向盘,双眼专注地盯着前方的道路,同时用温和而沉稳的声音解释道:“这确实要归功于那些不懈努力的科学家们啊。正是因为他们的刻苦钻研和不断探索,我们才能够享受到如今这样的生活——每个人都能吃得饱饭。”】

  【嬴政听得出她的语气充满了对科学家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能讲讲吗?”嬴政有些好奇。

  “有些数据我只能记个大概,您还是用手机直接看专业人士的讲解吧。”

  嬴政拿出自己的手机解锁,“搜什么,科学家吗?”

  嬴子慕直接对着的手机说:“小亿小亿,播放袁爷爷的生平视频。”】

  【嬴政手上的手机直接跳出一个视频,视频直接出现一个老者,老者说:“我有两个梦,一个禾下乘凉梦,一个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老者说完旁白响起,“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

  …………

  进入21世纪,已逾古稀之年的袁隆平又将目光投向超级杂交稻研究。

  他提出分阶段实现亩产目标的宏伟计划:2000年实现亩产700公斤(一期目标),2004年实现亩产800公斤(二期目标),2012年实现亩产900公斤(三期目标),2020年向亩产1000公斤(四期目标)冲刺。

  这些目标相继被袁隆平团队实现并超越,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新纪录。

  袁隆平还致力于杂交水稻的国际化推广。2006年,袁隆平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杂交水稻顾问。

  在他的推动下,杂交水稻已在印度、越南、菲律宾、巴基斯坦、美国等60多个国家试种或推广,海外种植面积超过800万公顷,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者,他的精神与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农业发展的史册上。”】

  【“当年倾一城之花送一人,没想到都过了4年了。”嬴子慕每次听到袁老走了,总有种不真实感,总觉得那个说自己是九零后的老人是在昨天接受的采访。

  嬴政能听出嬴子慕话里满满的不舍与敬意。摸了摸嬴子慕的头,表示安慰。

  嬴子慕笑笑,“今年的最新纪录,在河北邯郸永年区的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测产结果显示,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平均亩产达1149.02公斤,创下世界水稻单产新纪录。这个亩产按大秦的重量算是37快38石”

  “其实在2012年的时候,袁隆平团队将目光投向中国15亿亩盐碱地的开发利用。”

  “这些长期闲置的土地若能种植水稻,可新增粮食产能500亿公斤,相当于养活2亿人口。袁老提出亿亩荒滩变良田的构想,在青岛成立海水稻研发中心。”

  “截至2021年,在全国10个生态区建立示范基地,累计推广面积达100万亩。在迪拜沙漠试验中,海水稻成功在7‰盐度下收获,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提供范例。”

  “除了这些,还有沙漠温室种植水稻(快速繁育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在新疆和田的沙漠温室中成功试种水稻,采用快速繁育技术,使水稻生长周期缩短至60天,要知道传统水稻需120-150天,写可是缩短了一半以上的时间。”

  在等红绿灯的间隙,嬴子慕看到嬴政那一脸想要的表情,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爸,杂交水稻跟沙漠温室稻您就别想了,杂交水稻不能留种的,您总不能每年都带稻种回去吧,至于沙漠温室种植,您那边没有这个条件啊。”

  “杂交水稻的技术您可以带回去的,但是能不能研究出来,就看您那边的人才了,人才啊。”

  嬴子慕那表情仿佛就像是在问:阿父,人才啊,大秦还是缺人才的,继续加大力度给大秦培养人才啊。】

  【“那不能带,你还给我看?”咋滴,眼馋他?只能看,不能得到?

  “不急不急嘛,您在继续看其他的嘛。小亿小亿,播放李振声的视频。”

  嬴政手上的手机弹出了一个视频:

  “李振声,1931年生于山东淄博农村,亲历1942年山东大饥荒,目睹小麦绝收惨状,立志解决粮食问题。

  1948年考入山东农学院(今山东农业大学),主攻小麦育种。

  ……

  历时23年攻克小麦远缘杂交难题,1979年育成小偃6号。

  1987-1993年主持黄淮海战役,推动中国粮食增产504.8亿斤。

  农民称要吃面,种小偃,其品种使中国小麦单产从1950年50公斤/亩提升至2020年400公斤/亩。

  2005年在博鳌论坛驳斥谁来养活中国论,用数据证明中国粮食自给能力。

  2013年牵头渤海粮仓计划,在盐碱地实现增粮209.5亿斤。”

  视频一播放完,嬴子慕就迫不及待,“这个怎么样?亩产400公斤,差不多是大秦的20石了。”

  “你不会告诉我,这个也不能留种吧。”嬴政佩服后人的脑洞,居然能想出麦与偃麦草杂交。

  “部分后期培育的杂交小麦如小偃60杂交系是不可留种的。 蓝粒小麦可留种但需技术干预,显然大秦没有。还是那句话,人才啊。”嬴子慕感慨。

  “所以说嘛,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别学啊。”】

  天幕下的汉武帝刘彻:嗯?????怎么扯到我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