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麦香初酿与檐下絮语-《乡野奇途》

  芒种刚过,村西的麦田就铺成了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风过时,整片田野都在起伏,沙沙的声响里裹着饱满的麦香,浓得像化不开的蜜。

  哑女挎着竹篮,跟着小虎去田里拾麦穗。她的动作已经很熟练了,弯腰、捡拾、起身,一气呵成,竹篮很快就积起了小半篮。去年这个时候,她还总被麦芒扎到手,指尖红肿发痒,小虎就把自己的粗布手套摘给她,说“男人皮糙,不怕扎”,结果他的手心被麦芒划出了好多道细口子,渗着血珠也不在意。

  “歇会儿吧。”小虎直起身,用袖子擦了把额头的汗,把水壶递过来,“今年的麦子比去年饱满,磨出的面粉定是雪白的。”

  哑女接过水壶,咕咚咕咚喝了两口,甘甜的井水混着麦香滑进喉咙,舒服得让她眯起了眼。她看着小虎脱下来的草帽,帽檐上还沾着麦壳和草屑,忽然想起去年他用新麦粉蒸馒头,面发得不好,馒头又硬又酸,他却吃得很香,说“自家种的,有麦香味儿”。

  “等收完麦,咱酿些米酒吧。”哑女用手语比划着,眼睛亮晶晶的,“去年你说想尝尝我酿的酒。”

  小虎笑起来,眼角的细纹都漾着暖意:“好啊,我去镇上买酒曲,你负责蒸米,咱就在院里的老榆树下酿,等秋收时开封,正好配着新米吃。”他忽然凑近,压低声音,“我还藏了些去年的桂花,到时候加进去,定比镇上卖的还香。”

  哑女的脸颊微微发烫,低头用脚尖碾着地上的麦壳。阳光穿过麦穗的缝隙,在他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斑,他说这话时,眼里的光比头顶的太阳还要亮。

  拾满一篮麦穗,两人坐在田埂上休息。小虎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打开是两个刚出锅的麦饼,还冒着热气。“张婶给的,加了新磨的麦粉,你尝尝。”

  麦饼的外皮酥脆,内里柔软,带着淡淡的盐味,满口都是麦香。哑女咬了一大口,碎屑掉在衣襟上,小虎伸手替她拂掉,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下巴,两人都顿了一下,空气里忽然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黏腻。

  远处传来收割机的轰鸣声,突突突地撕破了田野的宁静。小虎望着那台铁家伙,眼神有些复杂:“还是机器快啊,咱这拾麦穗,像是在给机器拾遗漏。”

  “不一样的。”哑女摇摇头,指着竹篮里的麦穗,“这些是咱亲手拾的,蒸馒头、酿酒,都格外香。”

  小虎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忽然觉得,那些被机器遗漏的麦穗,就像日子里被忽略的细碎美好,得靠自己一点点捡拾,才能攒成满满的幸福。去年他总想着快点收完麦,快点种上秋粮,却忘了停下来尝尝新麦的香,看看身边人的笑。

  夕阳西下时,两人背着沉甸甸的麦穗往家走。影子被拉得老长,交叠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的。哑女忽然想起今早出门时,院角的牵牛花爬满了篱笆,粉紫色的花瓣上还沾着露水,小虎说“等酿好了酒,就用这花当酒封”。

  走到村口,碰见卖豆腐的王大爷,推着吱呀作响的木车,吆喝声在麦香里荡开:“嫩豆腐——热乎的嫩豆腐——”

  “王大爷,来两块豆腐。”小虎喊住他,“晚上做豆腐羹,配着新麦饼吃。”

  王大爷笑着称了豆腐,用荷叶包好:“你们小两口,日子过得比新麦还甜。”

  哑女的脸瞬间红透,想说什么,却被小虎按住了手。小虎付了钱,接过豆腐,笑得坦荡:“托大爷吉言,会越来越好的。”

  回家的路上,哑女悄悄看他,发现他的耳根也红了。晚风带着麦香拂过,吹动他额前的碎发,她忽然觉得,这满世界的麦香里,最动人的,是他藏在话语里的温柔,是两人并肩走着的,踏实又绵长的路。

  院门口的老榆树影影绰绰,小虎把麦穗倒进粮仓,哑女则去井边打水,准备淘洗做米酒的米。井水清凉,映着她泛红的脸颊,她忽然哼起了不成调的曲子,是小时候听来的童谣,词早就忘了,调子却记了大半。

  小虎听见了,从粮仓里探出头:“唱什么呢?真好听。”

  哑女被他抓包,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加快了淘米的动作。水花溅在她的布鞋上,她却笑得眉眼弯弯——原来幸福不用刻意寻找,就藏在拾麦穗的指尖,藏在麦饼的热气里,藏在他看过来时,眼里化不开的温柔里。

  夜色渐浓,星星爬上夜空,老榆树下,新淘的糯米在竹匾里散发着清香,仿佛已经能闻到数月后,那混着桂花和麦香的米酒气。哑女靠在门框上,看着小虎收拾农具的背影,忽然觉得,今年的秋天,定会比去年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