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台上的冰棱化得差不多了,水珠顺着瓦檐连成细线,在晨光里亮晶晶的。哑女正翻着箱底的旧书,忽然从书页里掉出半张泛黄的纸,是去年春天的药方,字迹歪歪扭扭,是小虎刚学写字时抄的。
“还留着这个?”小虎端着水盆进来,看见那张药方,耳朵有点红,“那时候连‘黄芪’都写错,你还笑了我三天。”
哑女捡起药方,指尖拂过那个被圈掉的错字,嘴角弯起:“就是觉得你认真的样子好笑,明明抓药的王伯说‘记不住就问’,你偏要自己硬抄,结果把‘芪’写成了‘氏’,王伯拿着药方找了半天,说‘这药铺里可没有“黄氏”’。”
小虎放下水盆,凑过来看,忽然指着药方角落的小画:“你看你,还在旁边画了只丑猫,说我抓药时蹲在门槛上,像只守着鱼干的猫。”
那画确实潦草,歪歪扭扭的线条,却把蹲在药铺门槛上的影子画得活灵活现。哑女笑着把药方夹回书里:“谁让你那天盯着药铺的蜜饯罐子不走,王伯说你‘眼睛瞪得像猫’。”
两人正说笑,院门外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小虎抄起门边的锄头出去看,却见是个背着竹篓的老汉,篓里装着些带着泥土的幼苗。
“是张老爹啊,”小虎放下锄头,“这是育的新苗?”
张老爹抹了把汗,把竹篓往地上一放:“刚从苗圃挑的菜苗,有你要的辣椒苗,还有些茄子苗。你前儿说要在院角开辟块菜地,这苗正好栽。”
哑女也走了出来,看着那些带着露珠的幼苗,叶片嫩得能掐出水来:“长得真好,比去年买的壮实。”
“那是,”张老爹得意地笑,“今年用了新法子育种,保准结得多。对了,你托我找的那本《农桑要术》,我给你寻着了,就是页脚有点烂,不碍事。”他从怀里掏出本线装书,纸页已经发脆,却透着股陈旧的墨香。
小虎接过书,小心地吹掉上面的灰尘:“多谢张老爹,我找了半年了。”他转身回屋取了两串腊肉,“这点东西您带着,算是谢礼。”
张老爹推辞不过,接过腊肉笑骂:“你这小子,总这么见外。”背着竹篓走时,还回头叮嘱,“栽苗时多掺点草木灰,防虫害。”
小虎把书递给哑女,自己则拿起小铲子往院角走:“快来搭把手,这苗得趁着土湿栽。”
院角的空地早就翻好了,土块敲得细碎,哑女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把辣椒苗从竹篓里取出来,小虎则在地上挖着小坑,两人配合得默契。泥土的腥气混着幼苗的清香,在空气里漫开。
“你看这页,”哑女忽然指着《农桑要术》里的插画,“说茄子要栽得深些,不然容易倒。”
小虎探头去看,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背,两人都愣了一下,又赶紧移开目光,脸上却有些发烫。
“去年栽的茄子,果然倒了好几棵,”小虎干咳一声,往坑里撒了把草木灰,“今年按书上说的来,肯定成。”
哑女把幼苗放进坑里,扶直了让小虎培土,忽然说:“等辣椒红了,就做你爱吃的油泼辣子,再腌些茄子干,冬天配粥吃。”
“再酿点辣椒酒,”小虎接话,“去年的青梅酒快喝完了,换个口味。”
阳光穿过院角的老槐树,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落在他们栽好的幼苗上,也落在那本摊开的旧书上。纸页上的字迹已经模糊,却像在低声诉说着往年的日子,而新栽的幼苗,正攒着劲地往上长,带着股子新鲜的盼头。
栽完最后一棵苗,小虎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晚上煮点红薯粥吧,就着张老爹送的咸菜,肯定香。”
哑女点头,把《农桑要术》小心地收进屋里,回头看见小虎正给幼苗浇水,水顺着他的指缝渗进土里,晕开一小片深色。她忽然觉得,日子就像这刚栽下的苗,看着不起眼,慢慢长着,总会结出饱满的果实来。
“还留着这个?”小虎端着水盆进来,看见那张药方,耳朵有点红,“那时候连‘黄芪’都写错,你还笑了我三天。”
哑女捡起药方,指尖拂过那个被圈掉的错字,嘴角弯起:“就是觉得你认真的样子好笑,明明抓药的王伯说‘记不住就问’,你偏要自己硬抄,结果把‘芪’写成了‘氏’,王伯拿着药方找了半天,说‘这药铺里可没有“黄氏”’。”
小虎放下水盆,凑过来看,忽然指着药方角落的小画:“你看你,还在旁边画了只丑猫,说我抓药时蹲在门槛上,像只守着鱼干的猫。”
那画确实潦草,歪歪扭扭的线条,却把蹲在药铺门槛上的影子画得活灵活现。哑女笑着把药方夹回书里:“谁让你那天盯着药铺的蜜饯罐子不走,王伯说你‘眼睛瞪得像猫’。”
两人正说笑,院门外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小虎抄起门边的锄头出去看,却见是个背着竹篓的老汉,篓里装着些带着泥土的幼苗。
“是张老爹啊,”小虎放下锄头,“这是育的新苗?”
张老爹抹了把汗,把竹篓往地上一放:“刚从苗圃挑的菜苗,有你要的辣椒苗,还有些茄子苗。你前儿说要在院角开辟块菜地,这苗正好栽。”
哑女也走了出来,看着那些带着露珠的幼苗,叶片嫩得能掐出水来:“长得真好,比去年买的壮实。”
“那是,”张老爹得意地笑,“今年用了新法子育种,保准结得多。对了,你托我找的那本《农桑要术》,我给你寻着了,就是页脚有点烂,不碍事。”他从怀里掏出本线装书,纸页已经发脆,却透着股陈旧的墨香。
小虎接过书,小心地吹掉上面的灰尘:“多谢张老爹,我找了半年了。”他转身回屋取了两串腊肉,“这点东西您带着,算是谢礼。”
张老爹推辞不过,接过腊肉笑骂:“你这小子,总这么见外。”背着竹篓走时,还回头叮嘱,“栽苗时多掺点草木灰,防虫害。”
小虎把书递给哑女,自己则拿起小铲子往院角走:“快来搭把手,这苗得趁着土湿栽。”
院角的空地早就翻好了,土块敲得细碎,哑女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把辣椒苗从竹篓里取出来,小虎则在地上挖着小坑,两人配合得默契。泥土的腥气混着幼苗的清香,在空气里漫开。
“你看这页,”哑女忽然指着《农桑要术》里的插画,“说茄子要栽得深些,不然容易倒。”
小虎探头去看,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背,两人都愣了一下,又赶紧移开目光,脸上却有些发烫。
“去年栽的茄子,果然倒了好几棵,”小虎干咳一声,往坑里撒了把草木灰,“今年按书上说的来,肯定成。”
哑女把幼苗放进坑里,扶直了让小虎培土,忽然说:“等辣椒红了,就做你爱吃的油泼辣子,再腌些茄子干,冬天配粥吃。”
“再酿点辣椒酒,”小虎接话,“去年的青梅酒快喝完了,换个口味。”
阳光穿过院角的老槐树,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落在他们栽好的幼苗上,也落在那本摊开的旧书上。纸页上的字迹已经模糊,却像在低声诉说着往年的日子,而新栽的幼苗,正攒着劲地往上长,带着股子新鲜的盼头。
栽完最后一棵苗,小虎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晚上煮点红薯粥吧,就着张老爹送的咸菜,肯定香。”
哑女点头,把《农桑要术》小心地收进屋里,回头看见小虎正给幼苗浇水,水顺着他的指缝渗进土里,晕开一小片深色。她忽然觉得,日子就像这刚栽下的苗,看着不起眼,慢慢长着,总会结出饱满的果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