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月光下的修补声-《乡野奇途》

  夜色像块浸了水的蓝布,沉沉压在村头的老槐树上。小禾抱着刚修好的竹筐往家走,筐沿上沾着的光粒还在轻轻晃,像提着一串小灯笼。路过村西的晒谷场时,忽然听见“咔哒、咔哒”的声响,像是有人在用锤子敲钉子。

  “谁在那儿?”小禾放轻脚步走过去,借着月光一看,竟是李爷爷蹲在谷仓门口,手里拿着锤子,正往木板上钉钉子。谷仓的木门歪了半边,门板上裂了道大缝,李爷爷眼神不好,钉子总往缝里滑,敲了半天也没钉牢。

  “李爷爷,我来帮您!”小禾刚要上前,光粒突然从竹筐上飞下来,围着门板转了圈。裂缝边缘的木头发着微光,钉子像是长了眼睛似的,顺着光粒指的方向“噗”地扎进木板,李爷爷再一锤下去,稳稳当当钉住了。

  “奇了怪了……”李爷爷眯着眼睛摸了摸门板,“这钉子今儿咋这么听话?”他转头看见小禾,笑了,“是你这孩子带来的好运气吧?白天见你筐上总跟着这些小亮粒,它们是不是会帮忙干活?”

  小禾刚要回答,光粒突然往谷仓里钻。谷仓角落堆着去年的稻种,布袋破了个小洞,稻粒正顺着洞往外漏。光粒落在布袋上,像用银线缝补似的,把破洞一点点收紧,最后竟在洞口织了个小小的网,稻粒再也漏不出来了。

  “真是好帮手!”李爷爷乐得直拍大腿,“前儿我还愁这稻种不够明年播种,这下好了。对了,村东头的石桥,栏杆断了半截,白天孩子们在那儿玩,我正担心出事,你说……”

  话没说完,光粒已经朝着石桥的方向飞去。小禾和李爷爷跟过去,远远就看见石桥上闪着一片银光。断裂的栏杆旁,光粒聚成细细的银线,把散落的石块一点点“粘”回去,连缝隙都被填得严严实实,月光照上去,竟看不出曾经断过的痕迹。几个在桥边玩耍的孩子拍手叫好,其中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伸手去摸栏杆,光粒顺着她的指尖爬上去,在她辫子上绕了圈,逗得她咯咯直笑。

  “这光粒啊,比村里的木匠还能干。”李爷爷蹲在桥边,摸着凉丝丝的栏杆,“我年轻时候修这桥,找了三个木匠,干了五天才弄好,现在它们一会儿就搞定了。”他忽然叹了口气,“就是村西头那口老井,井绳磨得快断了,抽水的时候总晃悠,我这老骨头,提桶水都费劲。”

  话音刚落,光粒就像接了命令似的,朝着老井飞去。小禾跟着跑到井边,看见光粒缠在井绳上,把磨出毛刺的地方一点点捋顺,断了的纤维被重新接好,原本松垮的绳结也被系成了结实的双套结。李爷爷试着摇了摇辘轳,井绳稳稳当当,一点不晃了,提上来的水桶里,光粒还在水面上打着转,把井水照得透亮。

  “你看这水,”李爷爷掬起一捧,“比平时还清亮!”他忽然想起什么,拉着小禾往村东头走,“张寡妇家的纺车坏了三天了,她男人走得早,靠纺线换钱给娃治病,这节骨眼上可不能耽误。”

  张寡妇家的窗纸透着昏黄的灯光,隐约能看见她坐在纺车旁发愁。光粒从窗户缝里钻进去,小禾在外头听见纺车“吱呀”响了两声,接着就传来均匀的“嗡嗡”声——纺车转起来了!张寡妇惊喜的声音传出来:“这是咋了?刚还转不动呢……”

  小禾趴在窗台上往里看,只见光粒沾在纺车的转轴上,像加了润滑油似的,让纺车转得又快又稳。张寡妇手里的线锭子飞快地转着,棉纱均匀地绕上去,比平时多纺了小半卷。

  “行了,这下放心了。”李爷爷满意地往回走,“光粒虽小,办的都是实在事。不像有些人,嘴上说得好听,真要帮忙了就躲。”他拍了拍小禾的肩膀,“你可得好好待它们,别让村里的捣蛋鬼欺负它们,知道不?”

  小禾点头的时候,看见光粒在张寡妇家的窗台上聚成了个小小的光球,像是在跟他们告别。夜风里带着纺车的“嗡嗡”声,辘轳的“咯吱”声,还有孩子们在石桥上的笑声,这些声音混在一起,比任何乐曲都动听。

  月光洒在小禾的竹筐上,光粒在筐沿上跳着,像是在说今天的活儿干得痛快。小禾忽然觉得,这些光粒就像村里的老邻居,平时不声不响,谁家有难处了,总会第一时间出现,用自己的方式搭把手。日子就是这样,不一定需要轰轰烈烈,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暖,才最让人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