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气泡西柚-《最难发音的名字》

  匆匆忙忙互道了一句晚安,李意浓和褚攸宁相识后第一件有默契的事情,就是不再往下聊。李意浓看到“不想听见”四个字时,瞬间后悔了今晚的多嘴多舌。褚攸宁把这四个字发送出去后,也瞬间后悔了今晚的敞开心扉。

  半生不熟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想窥视太深,害怕自己太冒昧。另外一个人不想被窥视,害怕自己被同情。

  手机被束之高阁去了各自的床头柜,李意浓和褚攸宁隔着并不算很远的距离,同时开始了相识后第二件有默契的事情,思考“漂亮的聋哑女孩为什么要自杀”,这个略显晦暗又十分后怕的问题。

  李意浓的脑子里闪过了一些可能性。她觉得聋哑姑娘可能是厌倦了充满缺憾的人生,而且貌似和母亲特别不和睦。

  20来岁的姑娘,生理与心理都是将熟未熟却自以为成熟的状态。不但要面临学业和社交的挑战,还要面对自我认知方面的挑战,大概是人生中心智和任务最不匹配的年纪。那么多关乎一生的大事都排着队,等着一位20岁的姑娘以“三分靠智慧,七分靠运气”的姿态去做选择、定取舍、下赌注。

  李意浓也经历过20岁,知道思考 “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件苦差事。她和身边其他同龄人一样,会通过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等各种各样的维度去努力完成自我定义。试着对职业和生活做点规划,自然也试着消化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所带来的迷茫感。

  以为自己能对社会规则、道德观念、情感关系拥有独立的判断,以为自己能摆脱家长的观点输出,却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最容易受社交媒体、同龄群体影响的乌合之众。数不清摔了多少个大大小小的跟头,李意浓才在多元价值观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平衡点。

  人和人生而不同,当然不会有两个一模一样的20岁。

  如果说对精神平衡点的渴望占据了李意浓的20岁,那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就正在占据褚攸宁的20岁。

  对爱情有浪漫期待,说服自己去尝试建立恋爱关系,褚攸宁却还不懂得什么叫做情感共鸣,所以才会误以为前段时间那个与自己在交友APP服务器里相遇的人是爱情!

  拓展、维护社交圈,本就是20岁姑娘成年后迎面而来的重大人生课题之一,但聋哑人的社交圈何其狭窄……与同龄群体建立深度联结,通过社交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些普通人处理起来都有点吃力的事情,对她来讲更是难度系数加倍。

  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独属于自己的那位唯一和那份真爱,普通人尚且需要月老赏下来的好运气和自己的努力,聋哑姑娘呢?发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