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针对性指导,纨绔四人组进步神速-《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

  “社会之存在,决定社会之意识……”

  李渔喃喃自语,反复咀嚼着这句他从未听过,却仿佛蕴含着无穷魔力的话。

  他的脸色由青转白,又由白转红,眼神时而迷茫,时而清明,像是在经历一场剧烈的天人交战。

  宋河静静地坐着,不再言语。

  话已至此,再说便是过犹不及。

  他已经将一颗种子,种进了这位青州学术泰斗的心里,剩下的,需要时间来发酵。

  一个时辰,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书房的门“吱呀”一声开了。

  李渔先走了出来,他脚步有些虚浮,仿佛大病初愈。

  宋河跟在身后,神色如常。

  先生他赢了?还是输了?

  没人知道。

  只见李渔走到庭院中,看着宋河离去的背影,怔怔出神。

  良久,他不易察觉地,缓缓点了点头。

  那不是赞同,更像是一种……叹服。

  对那种闻所未闻的理论,对那个敢于挑战整个学术体系的少年,一种发自内心的,复杂至极的叹服。

  ……

  官学外的老槐树下,几道身影坐立不安。

  “哎,我说卢晚,老大他不会真被李老头给打了吧?”

  赵雷抓耳挠腮,他爹是青州首富赵万金,从小到大没怕过谁,唯独对官学的先生们,尤其是李渔,有种天然的畏惧。

  “闭上你的乌鸦嘴!”

  卢晚一巴掌拍在赵雷后脑勺上,“我老大是谁?能吃亏?”

  话虽这么说,他自己心里也直打鼓。今天宋河在课堂上说的那番话,他一个字没听懂,但他看懂了李渔的脸色,那脸色,比他爹卢炳章要揍他时还难看一百倍!

  一旁的墨卿和李昂也满脸忧色。

  他们几个,已经被各自的爹下了死命令,必须和宋河搞好关系。

  在他们朴素的认知里,搞好关系的第一步,就是一起玩。

  可这人都被先生抓走了,还玩个屁啊。

  就在几人焦急万分时,宋河的身影终于出现在了学堂门口。

  “老大!”

  卢晚第一个冲了上去,围着宋河转了两圈,紧张兮兮地上下打量。

  “老大,你没事吧?李老头没拿戒尺抽你?”

  宋河看着他滑稽的样子,摇了摇头:“没有。”

  “我不信!”

  卢晚一脸狐疑,一把将宋河按在旁边的石凳上,“你转过去,让我看看!我爹说了,先生打人专挑屁股,打完了还让你自己提裤子,回家了才发现,又疼又丢人!”

  宋河哭笑不得,却也拗不过这个混世魔王,只能任由他像检查货物一样检查了一遍。

  “嘿,怪了!”

  卢晚摸着下巴,啧啧称奇,“真没挨揍!连罚站的痕迹都没有。李老头今天转性了?还是说……老大你把他给说服了?”

  赵雷几人也围了上来,一脸不可思议。

  在他们印象里,顶撞李渔,下场最轻的也是打手心打到红肿。

  宋河这简直是毫发无伤,全身而退。

  他们看宋河的眼神,顿时又多了几分崇拜。

  这已经不是凡人了,这是神仙!

  宋河没理会他们的惊奇,只是淡淡地说道:“别废话了。把你们的书都拿出来。”

  “啊?”卢晚一愣,“拿书干嘛?不是要去城南斗蛐蛐吗?”

  “斗什么蛐蛐。”

  宋河瞥了他一眼,“从今天起,你们下学后都跟我混。我给你们上一课。”

  “别啊老大!”

  赵雷第一个叫苦,“在学堂里听一天还不够啊,怎么出来了还要听?饶了我们吧!”

  墨卿和李昂也连连点头,一脸生无可恋。

  宋河也不跟他们废话,只是悠悠地问了一句:“你们还记不记得,上次我教你们认了几个字,回家后,你们爹是什么反应?”

  此话一出,四人瞬间安静了。

  他们当然记得。

  那天回家,他们不过是磕磕巴巴地背了几句《三字经》,平日里只会骂他们“孽子”的爹,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又是赏银子又是做好吃的,那待遇,简直是前所未有。

  卢晚挠了挠头,有些犹豫:“可是……那也太累了吧……”

  “累?”宋河笑了,“是每天被我操练一个时辰累,还是等月底考核,你们几个排名垫底,被你们爹吊在房梁上用皮带抽更累?”

  纨绔四人组的脸,瞬间垮了。

  对啊!还有考核!

  以他们几个上课打瞌睡、下课摸鱼的状态,垫底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降级都算是李老头开恩了,被清退回家,他们爹非得把他们腿打断不可!

  “老大,我们学!”卢晚第一个表态,斩钉截铁。

  “学!必须学!”

  赵雷几人也异口同声,脸上写满了“求生欲”。

  ……

  官学后山,一处清幽的凉亭内。

  宋河负手而立,身前摆着一本《论语》,但他并未去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你们怎么解?”

  卢晚抢着回答:“就是先生教了我们知识,我们时常温习,心里很高兴!”

  “没错。”宋-河点了点头,“但为什么高兴?只是因为完成了任务,不会被先生和爹娘责骂吗?”

  四人面面相觑,在他们看来,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宋河笑了笑,开始了他的“讲课”。

  “你们想,学会了一个新字,是不是就像在漆黑的屋子里,多点了一盏灯?以前看不懂的招牌,现在能认出来了。”

  “以前听不懂的故事,现在能明白了。”

  “这叫‘说’,通‘悦’,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再比如,你们学会了算术,赵雷,你家是开商铺的。”

  “以前掌柜报账,你说不定听得云里雾里,现在你自己能心算出个大概,是不是就不容易被蒙骗了?这也是一种喜悦。”

  他的讲解,没有先生们那么引经据典,玄之又玄,而是用最贴近他们生活的事例来打比方。

  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圣人言语,从他嘴里说出来,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

  卢晚四人本来只是被逼无奈,听着听着,却不由自主地入了迷。

  他们感觉自己的脑子像是被打开了一扇窗,以前怎么也想不通的道理,今天一听就豁然开朗。那些死记硬背都记不住的句子,现在听宋河拆解一遍,就牢牢刻在了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