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蒙家大婚前准备-《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咸阳·蒙府

  喜庆、

  忙碌、

  庄严中透着军武世家的利落。与长安公子府的温馨筹备不同,蒙府的张罗更显大气磅礴,处处彰显着帝国顶级将门的底蕴与始皇的特殊恩宠。

  蒙武(蒙恬、蒙毅之父,老将军坐镇)

  北疆主帅蒙恬奉诏率部分嫡系精锐回京,旌旗招展,甲胄鲜明,穿过咸阳街道时引起轰动。

  这不仅仅是参加女儿婚礼,更是始皇对蒙家无与伦比的信任和倚重的象征。

  蒙恬的归来,让蒙府上下倍感荣耀,也让这场婚礼的政治分量陡增。

  不仅是蒙恬,驻守各处的蒙氏子弟、蒙家军旧部核心将领,凡能脱身的,皆奉诏回京。

  蒙府门前车马如龙,尽是剽悍的军中气息。这既是参加婚礼,也是一次蒙家力量的集中展示和对公子欣的“站台”。

  始皇的赏赐接踵而至:

  象征吉祥的玉璧、

  珍稀的皮毛、

  内造的锦缎、

  甚至特意提及为新人打造的鎏金马鞍……每一件都彰显着皇恩浩荡。

  负责宣旨的宦官态度也格外恭敬。

  蒙毅亲自把关嫁妆单。

  除了体面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外,更注重实用和底蕴:

  陪嫁一套蒙家祖传的精良甲胄(缩小版,象征性)和一柄装饰华美的礼仪佩剑(不开刃),

  寓意将门虎女,亦是对公子欣的期许。

  精心挑选数十名忠心可靠、

  各有专长的仆役部曲陪嫁,包括:

  精通马术的驯马师、

  善治跌打损伤的军中医官、

  懂营造的老工匠、

  甚至几名武艺高强的蒙家女卫(由蒙恬挑选,实为保护蒙嫣和未来子嗣)。

  这是蒙家给予女儿最实在的支持。

  陪嫁长安附近良田若干顷,以及蒙家在长安及周边多年经营积累的可靠人脉关系图谱(由蒙毅口授心传给蒙嫣)。

  严格遵循最高贵族婚礼仪程,一丝不苟。

  与公子府反复确认每一个环节,确保万无一失,既体现对皇室的尊重,也彰显蒙家的地位。

  这位叱咤疆场的大将军,面对即将出嫁的女儿,难得地流露出铁汉柔情。他会检查陪嫁的武器是否足够精良(象征性),会叮嘱陪嫁的女卫要誓死保护小姐,

  更会私下对公子欣(若有机会)进行一番“友善”的警告:

  “欣公子,吾儿乃我蒙家明珠,若她在长安受了一丝委屈,莫怪我蒙恬不讲情面!” 话语带着玩笑,眼神却无比认真。

  他也与蒙毅深谈,分析公子欣的潜力与风险,为蒙家未来在朝堂和军中的布局做更长远的打算。

  在女眷环绕的闺阁中,蒙嫣既羞涩又期待。

  她试穿着华美的嫁衣,听着兄长们归来的消息和府中忙碌的声响,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公子欣的情愫。

  同时,作为将门之女,她也明白这场婚姻的政治意义,暗自决心要成为公子欣的贤内助,维系好蒙家与夫君的纽带。

  公子欣的崛起(治理长安、得始皇认可、联姻蒙家)如同磁石,吸引了咸阳各方势力的目光。攀附者络绎不绝,手段各异:

  “送女纳妾”风潮(文臣贵戚为主):

  提前投资,在公子欣(可能是未来潜力股)身边安插自己人;

  借姻亲关系攀附蒙家;分散蒙嫣的“专宠”,制衡蒙家影响力。

  有秦宫宴“才女”:上次宴会上表演过琴棋书画、给公子欣留下印象(无论好坏)的贵女,被家族视为优先人选,认为有“基础”。

  未参加宴会的“明珠”: 更多家族推出自家精心培养、容貌才情俱佳的女儿,通过各种渠道(如蒙家女眷、与芍药牡丹“偶遇”、甚至直接向公子府递“画像简历”)试图推荐。

  有家族特意挑选温婉解语花型,

  有的则推精明能干型(暗示可协助管理内务),

  甚至有人暗示可送精通异域舞蹈的胡女,以满足“不同需求”。

  公子欣的应对是一律由芍药、牡丹出面,以

  “大婚在即,公子无暇他顾”、

  “公子敬重夫人,暂无纳妾之想”

  等得体但坚决的理由婉拒。重要人物的请托,公子欣会亲自写简短回信,言辞客气但立场不变,避免得罪人,也断绝念想。项离则负责监控这些家族是否有后续动作或不满。

  更直接!让子弟去公子欣手下(尤其在长安、欣家庄这样有实权、有发展的地方)历练镀金,建立功勋和人脉;

  向公子欣和蒙家示好,表达忠诚;

  为家族留一条后路。

  王贲可能暗示王离多与公子欣走动(王离本人对公子欣印象尚可);

  其他蒙家军旧部将领,纷纷将家中次子、侄子、甚至得力家将子弟推出来。

  看到蒙家投资成功,也想分一杯羹,送来的子弟良莠不齐,有的确实是可造之材,有的则是纨绔子弟。

  部分地方郡尉、都尉子弟: 想搭上中央和蒙家的线。

  放出风声:

  “长安百废待兴,

  欣家庄拓土开荒,

  正需踏实肯干 ,

  吃苦耐劳之才。

  若有志于此,

  不论出身,

  皆可来投,

  量才录用!”

  这既表达了开放态度,也隐含了选拔标准(能吃苦、肯实干)。

  由项离(考察心性、忠诚、武艺潜力)和王五(考察组织能力、是否踏实)负责初步筛选和“面试”。重点考察:

  是否真有能力或潜力(尤其农事、工造、管理、军事基础)。 心性如何,是来混资历的还是真想做事。

  家族背景是否过于复杂或有隐患。

  优秀且可靠者(如真正有能力的将门子弟):

  可能直接安排到长安县廷历练,或进入欣家庄管理层、护卫队骨干。

  资质一般但态度端正者:

  下放到欣家庄基层,

  参与垦荒、

  建设、

  工坊劳作,

  从实践中考察。

  明显是纨绔或眼线者:客气地以“暂无合适位置”或“恐委屈了公子”为由婉拒。

  对于重要将领送来的子弟,公子欣会私下与蒙恬或蒙毅通气,说明自己的考察结果和安置打算,既表示尊重,也借助蒙家的眼光判断风险。

  公子欣的核心策略就是坚守婚姻底线:

  坚决回绝一切纳妾提议,

  向蒙嫣和蒙家传递绝对的尊重和诚意,

  巩固最核心的政治联盟。

  这比收十个妾带来的短期利益都重要。

  二是广纳人才,但严控核心:

  对“送子效力”持开放态度,

  将其视为扩充人才库、

  拉拢军中势力的机会。

  但通过严格的筛选和分级管理,

  确保进入核心圈(如影卫、庄子管理、安要职)的必须是真正可靠、

  有能力、

  且经过考验的人。

  将门子弟是重要的统战对象,但必须转化为自己的力量。

  巧妙利用蒙家的威望和情报网,帮助自己甄别人才、应对复杂关系。

  同时,通过吸纳不同背景的人才(不限于蒙家派系),

  避免被完全打上“蒙党”标签,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同时 不被眼前的奉承和攀附冲昏头脑,始终将重心放在长安和欣家庄的实质性发展上。

  人才来了,就要投入到春耕、工坊、建设中去,用实绩说话,用发展凝聚人心。

  蒙府的红绸与长安的春耕交织,奏响的不仅是一曲婚礼的乐章,更是一幕帝国权力格局悄然变迁的宏大序曲。

  公子欣站在风暴眼中,既要享受联姻带来的荣光与助力,更要冷静地拨开纷至沓来的诱惑与陷阱,将每一份攀附的“热情”,转化为夯实自身根基的砖石。